(共20张PPT)
第四单元单元特征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什么 是民族大团结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
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
历史解释
民族内部的团结
中华民族的团结
个党派之间的团结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地位。通过阅读材料和小组合作,从课本中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和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那些措施(历史解释)
3.通过本节课学习,能够小组合作回答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当代青年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家国情怀)
背景: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什么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
从历史上看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蒙古族人民建立
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主完成
阅读教材第60页第一自然段找到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在哪些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前提
地区
权限
历史解释
自评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结合课本60页第三段和地图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时空观念
自评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60页第二段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过程和地位?
1949
1954
1984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主完成
自评
合作探究
活动1阅读教材P6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 周恩来
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采取了那些措施?
小组评价
共同繁荣发展
小组合作
活动2阅读教材P62-63,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政治方面--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②经济方面--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③文化方面--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④战略与行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兴边富民行动
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成为自己命运和社会的主人。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实现了西藏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
民主改革
独龙族是新中国成立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即“直过民族”)
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援藏干部——孔繁森
1994年,孔繁森不幸因公殉职,江泽民总书记于亲笔题词“向孔繁森同志学习”
物资支持
资金支持
各民族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聚焦油气、煤炭、矿产、粮食、棉花、果蔬等在全国经济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资源和产业。
文化教育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1、国家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为这些民族的文化传承创造了条件。
2、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3、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战略与行动
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覆盖了5个民族自治区、27个民族自治州和83个民族自治县,还有3个民族自治州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兴边富民
实施旨在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兴边富民行动,是1999年由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的一项边境建设工程。宗旨就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
小组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1、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
合作探究
活动3
小组评价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地位
意义
共同繁荣发展
1.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采取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3.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进行西部大开发
确立过程
民族大团结
含义
基础
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为什么56个民族能够紧紧团结在一起?
民族大团结
当堂测试
1.(2022·湖南湘潭·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2.(2022·广西梧州·10)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民族平等 C.科技创新 D.文化传承
B
D
3.(2021·浙江丽水·19)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通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A
当堂测试
4.(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11)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B
5.(2022·广西北部湾·1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A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级部 八年级 姓名
课题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学科 历史
日期 节次 1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该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本单元的特征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该特征分别对应着本单元的三节课,“民族团结”对应第12课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对应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和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12课民族大团结共分为两个子目,第一个子目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二个子目为共同繁荣。两者的关系是相互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与完善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从而为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和社会基础。反过来,随着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学情分析 同学们学习历史已经有了一年半的时间,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分析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即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本单元和本节课的脉络简单清晰,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明白其中的关联。对于本节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同学们在地理和道法课程中也都有一定了解,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地位。通过阅读材料,自主从课本中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历史解释) 3.通过本节课学习,小组合作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当代青年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共同繁荣发展措施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导入新课 本节课单元主题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对应特征当中的民族团结,那什么是民族团结呢? 共同学习本节课内容,解答德国人马克的困惑。 共同朗读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阅读课本60页找出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思考前提条件? 在那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阅读课本60页第三段,根据地图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阅读课本60页第二段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过程和地位? 活动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二)共同繁荣发展 活动2:结合教材62页到63页,总结出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并且根据老师给出的ppt内容,派小组代表上台介绍措施具体内容。 活动3: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练习 1.B 2.D 3. A 4.B 5.A 五、作业 《同步练习册》本节课对应部分完成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设计人: 审核: 学生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合作,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形成过程和地位。通过阅读材料,自主从课本中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总结归纳出我国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历史解释) 3.通过本节课学习,小组合作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当代青年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家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点:共同繁荣发展措施
学习过程 评价标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阅读课本60页找出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思考前提条件?在那些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区域有哪些权限? 2.阅读课本60页第三段,根据地图说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况? 3. 阅读课本60页第二段梳理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的过程和地位? 活动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第一条: 第二条: 第三条: 二、共同繁荣发展 活动2:结合教材62页到63页,写下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P61第二段): 经济(P61第三段): 文化(P61第四段): 战略与行动(P63第一段): 活动3:小组合作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作为当代青少年,你应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课堂小结: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构建本课的知识框架 当堂检测: 1.(2022·湖南湘潭·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县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基层村民选举制度 2.(2022·广西梧州·10)广西在农历三月三开展壮族歌圩、抢花炮、打扁担、打铜鼓等民族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壮乡民族风情、壮族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反映少数民族重视( ) A.经济开发 B.民族平等 C.科技创新 D.文化传承 3.(2021·浙江丽水·19)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通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 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 4.(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11)下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②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22·广西北部湾·12)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史实和史论,史论就是根据史实得出的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B.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袁隆平经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中国于2001年12月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作业: 《同步练习册》本节课对应部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