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09:59: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外国诗两首 未选择的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及蕴含的哲理。
3.感悟作者在困境中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结合实例练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语言运用:反复诵读,感受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思维能力:感悟,鉴赏语言,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和文章主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了解作者】
【弗罗斯特】(1874-1963),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农村生活中汲取题材,与19世纪的诗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相比之下,却较少具有现代派气息。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读课文】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新课讲解】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两条路:既指自然界之路,又指人生之路。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艰辛、充满挑战的路。
“荒草萋萋”的路为什么更加诱人、美丽?
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人生的路只能选择一条,一旦选择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这是多么无奈和无助。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写未选择的路,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含蓄中带着一丝惆怅。
【整体感知】
1.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2.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象征
品读——探究写法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3.人既然写了自己选择的路,为什么却把诗题和重点定为“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即是选择。
感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深化主旨——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4.这首诗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磨炼人。
【课堂总结】
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写作特色】
1.运用象征。
全诗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象征: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含义(抽象的东西)寄托在一个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上表达出来。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2.含蓄清新,蕴含哲理。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看似平易,实则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路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意象。诗人选择了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路,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比较阅读】
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象征手法仿写一首诗歌,谈谈你对人生和学习的感悟。
【拓展延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