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化学基础双练之真题练: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中考化学基础双练之真题练: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4-14 16:1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专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化学 真题基础练
物质变化的判断
考点1
容易题
答案
1 新素材·热播电影[2022黄石]冰雪埋忠骨,历史有温度。青山犹在,致敬先辈!电影《长津湖》场景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长津湖湖水结冰 B.棉衣裁制成单衣
C.战场上战火熊熊 D.铅笔书写绝笔信
1.C 战火熊熊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容易题
答案
2 [2020阳泉]在寒冷的冬季,当我们把一杯开水洒向天空时,水会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如图所示),该过程所涉及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状态变化
C.质量变化 D.熔点变化
2.B 水迅速变成像烟一样的物质,是指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涉及的变化是状态变化,质量不改变,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容易题
答案
3 [2022海南]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14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升空 B.箭船分离
C.太阳帆板展开 D.自主交汇对接
3.A 点火升空过程中,燃料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箭船分离只是火箭和飞船的距离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太阳帆板展开过程中只是帆板的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自主交汇对接过程中只是飞船和空间站的距离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容易题
答案
4 [2020济宁]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4.C 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A错误;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异味,作除味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涉及物理变化,B错误;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可以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因此,氧化钙作干燥剂涉及化学变化,C正确;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吸收大量热,所以干冰作制冷剂涉及物理变化,D错误。
中档题
答案
5 新情境·传统文化[2022云南]“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云南建水人早在35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陶技术。下列陶瓷制作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镇浆制泥 B.拉坯造型 C.高温烧制 D.磨光上釉
5.C 镇浆制泥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拉胚造型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磨光上釉主要是物质的色泽发生改变,这些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高温烧制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中档题
答案
6 [2022重庆B卷]成语蕴含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的本义一定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盲人摸象 B.南辕北辙
C.火中取栗 D.绳锯木断
6.C 火中取栗,发生了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B、D三项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中档题
答案
7 [2021黄石]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化作春泥更护花
C.蜡炬成灰泪始干 D.爆竹声中一岁除
7.A “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A正确;“化作春泥更护花”涉及物质的腐败,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B错误;“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C错误;“爆竹声中一岁除”涉及燃烧,是化学变化,D错误。
中档题
答案
8 [2019德州改编]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镁和稀盐酸反应放热 B.沼气燃烧发光
C.呼吸作用放热 D.电水壶通电放热
8.D 镁和稀盐酸反应、沼气燃烧、呼吸作用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其能量变化均由化学变化引起,A、B、C错误;电水壶通电放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其能量变化由物理变化引起,D正确。
中档题
答案
9 [2019青海改编]下列变化中,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的是(  )
A.轮胎爆炸 B.冰雪融化
C.酒精挥发 D.红磷燃烧
9.D 轮胎爆炸、冰雪融化、酒精挥发过程中都没有生成新物质,微粒种类没有发生改变,A、B、C错误;红磷燃烧是化学变化,反应过程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微粒种类发生了改变,D正确。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考点2
容易题
答案
1 新情境·传统文化[2022武汉]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高 B.可燃性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1.B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炭黑的可燃性需要发生燃烧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容易题
答案
2 [2021广西北部湾]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2.D 颜色、导热性、延展性都属于物理性质,A、B、C项错误;易锈蚀属于化学性质,D项正确。
容易题
答案
3 [2021东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
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
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
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
3.C 吸水性、颜色、状态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A、B正确;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C错误;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是因为NaOH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性质,D正确。故选C。
容易题
答案
4 [2022扬州]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氮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于高炉炼铁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4.D 石墨质软 作铅笔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作保护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用于高炉炼铁;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作干燥剂。
容易题
答案
5 [2022枣庄]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石墨做电极
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铁矿石炼铁
5.B A、C、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Fe2O3+6HCl 2FeCl3+3H2O、CaO+H2O Ca(OH)2、3CO+Fe2O3 2Fe+3CO2,体现出的都是化学性质;B选项导电性是物理性质,故选B。
容易题
答案
6 [2020荆门改编]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常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将熟石灰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可改良土壤、增加肥效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广泛使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
6.B 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稀有气体常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A正确;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二者反应会产生氨气,造成铵态氮肥的肥效降低,所以熟石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B错误;干冰升华吸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可用于人工降雨,C正确;塑料性质稳定、耐腐蚀,所以可广泛使用塑料代替钢和其他合金制造管道、齿轮和汽车零部件,D正确。故选B。
中档题
答案
7 新素材·现代科技[2022成都]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7.B 透光好、硬度大、弹性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耐腐蚀性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中档题
答案
8 新角度·结合古语[2020潍坊]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  )
A.凡海盐,见水即化
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
8.A A项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项描述的是金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C项描述的是铁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金属活动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的是煤炭具有可燃性,可用来冶炼金属,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中档题
答案
9 [2021天津改编]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钛合金 ②熟石灰 ③碳酸氢钠 ④烧碱 ⑤液氮 ⑥氯化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作厨房调味品的是    ;
(2)可用于焙制糕点的是    ;
(3)可用来制造低温环境的是    ;
(4)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5)可用作炉具清洁剂的是    ;
(6)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的是    。
9.(1)⑥ (2)③ (3)⑤ (4)② (5)④ (6)①
【解题思路】(2)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碳酸氢钠受热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焙制糕点。(6)钛合金的熔点高、密度小、机械性能好等,可用于制造航天飞机。
基本实验操作
专项突破1
答案
1 [2022江西]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  )
A B C D
1.B 量筒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滴瓶用来盛放液体试剂,漏斗支撑滤纸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以上三种仪器都不能加热。试管作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
答案
2 [2021枣庄]2021年3月29日是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标识与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2.D D项标识是“国家节水标志”,与安全无关。
答案
3 [2021泰安]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3.B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是从人身安全角度考虑的。故选B。
答案
4 [2022自贡改编]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液体药品    B.取用粉末药品 C.移走蒸发皿 D.处理废弃药品
4.B A中,用滴管吸取液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C中,移走蒸发皿时,应用坩埚钳,以防被烫伤,选项错误;D中,废弃药品应倒入指定容器内,选项错误。故选B。
答案
5 [2020成都]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水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5.A 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应该换一张滤纸重新过滤,过滤时应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A错误;蒸发时食盐水四处飞溅,这是液体温度局部过高造成的,可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B正确;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可用冷水冲洗(降温)后涂抹烫伤膏,C正确;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可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硼酸溶液(酸碱中和),D正确。故选A。
答案
6 [2021河南改编]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收集氢气 D.稀释浓硫酸
6.D 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容易发生火灾,A错误;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应先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入液面以下,关闭止水夹,继续加水至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若观察到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内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B错误;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答案
7 [2022苏州]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7.B A项,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面上,再使劲按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C项,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D项,氧气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应放在集气瓶口。
答案
8 [2021铜仁改编]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完成实验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氢气验纯 B.振荡试管 C.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D.取用固体药品
8.A 振荡试管时,手指握持试管中上部,用手腕力量摆动,试管底部按弧线运动,不可上下颠,以防液体溅出,B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有强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C错误;取用固体药品要用药匙或纸槽,D错误。
答案
9 [2021梧州改编]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添加砝码 C.添加药品 D.干燥氧气
9.D 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A错误;添加砝码时,应用镊子夹持砝码,B错误;向试管内装锌粒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锌粒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C错误。
答案
10 [2020营口]如图所示仪器没有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
A.集气瓶 B.滴瓶 C.广口瓶 D.烧杯
10.D 集气瓶需要盖玻璃片,所以为防止气体逸出,瓶口处要经过磨砂处理;滴瓶的滴管与瓶子之间必须接合紧密,需要进行磨砂处理;广口瓶通常用于盛放固体,为防止试剂接触空气而变质,通常要将瓶口进行磨砂处理;烧杯不需要磨砂处理。故选D。
答案
11 [2022安徽]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两个实验,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试管
11.A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等。“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等。两个实验都必需用到的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药匙,故选A。
答案
12 新角度·类比推理[2021营口改编]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选项中“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A.读数偏小 B.腐蚀胶帽 C.引起火灾 D.污染待测液
12.A 量取液体读数时,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A操作与后果不匹配;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后倒放,稀盐酸会腐蚀胶帽,B操作与后果匹配;用嘴吹灭酒精灯,可能引起火灾,C操作与后果匹配;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正确操作如图所示),D操作与后果匹配。
答案
13 [2022陕西改编]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溶解    B.除水中不溶物 C.闻药品气味    D.加热液体  
13.C 量筒是用来度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不可用于配制溶液,溶解应在烧杯中进行,A错误;过滤操作缺少玻璃棒引流,B错误;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D错误。故选C。
答案
14 新角度·结合实验[2021安徽]某同学用月季花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于检验白醋的酸碱性,部分操作如下,其中错误的是(  )
A.研磨花瓣 B.浸取色素 C.取用白醋 D.检验白醋
14.D 向试管里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不能接触试管内壁或伸入试管中,应竖直悬空在试管口正上方,故D项操作错误。
答案
15 [2021朝阳]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食盐水 B.检验CO2气体 C.检验装置气密性 D.添加酒精
15.B 检验二氧化碳,可使用澄清石灰水,使用图中装置时,气体应“长进短出”,B中气体进入的方向错误。故选B。
答案
16 [2021齐齐哈尔]细节决定成败,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决定实验成功的关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    里,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朝向手心,防止    。
(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    、过滤、蒸发、计算产率。蒸发操作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用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 3%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16.(1)细口瓶 标签被腐蚀 (2)溶解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3)偏大
【解题思路】(3)用量筒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会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