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16、雷雨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1教时 备课日期 4月7日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雷、乌 黑 压”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正确美观的书写“雷、乌 黑 压”等生字。
教学方法与手段:媒体辅助 情境创设法 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猜谜语,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让大家猜,希望大家好好动脑筋。 课件出示谜语。 2、你知道雷雨有哪些特点吗? (生回答雷雨下的很大,又打雷又下雨,而且发生在夏季。) 3、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同学们想不想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雷雨》,去看看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特点吧。 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自主学习“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 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连生字宝宝也被吸引住,要出来和你们见面了,跟他打招呼吧! 出示:压 蝉 垂 户 扑 雷 乌 黑 新 迎 (1)带拼音认读,正音:“蝉”“垂”是翘舌音。“雷”是边音。“迎”是后鼻音。“乌”“迎”是整体认读音节。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打乱顺序认读 3、生字宝宝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谁有好办法把它们给记住了?(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垂:减一减,睡觉的睡减去目。乱:舌头在嘴巴里乱摇。虹:换一换,红换走部首加虫…… 4、给生字组词,并连同词语读一读 5、将生字带入句子里读一读,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2、学生汇报 ( 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 对比阅读:找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用心去感受景物的变化。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雷 乌 黑 压 垂 户 迎 扑 2、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容易写错的字,一边写一边强调重点笔画及书写要领。 压、迎:半包围结构。压,不要丢掉“土”中的一点。迎,不要在第三笔处加一点。 垂:中间宽上下两头窄,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最后一笔横画要写的短一点。 4、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展示写得好的字,并给予表扬。 学生猜谜 学生交流 学生齐读课题,自主学习“雷”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带拼音认读 去拼音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打乱顺序指名学生认读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指名给生字组词 学生读词语 指名学生读句子 数一数文章共几个自然段,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 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 学生交流 学生阅读 学生开火车认读 学生认真观察,了解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并与同桌交流,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自主描红,临写, 通过创设猜谜语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本环节通过“识字---学词---读句”的模式,循序渐进,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形式丰富识字的经验。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生字,探索运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此环节中,坚持以读为本,有效的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中,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此环节采用示范指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对于难写的字的笔画加强示范,让学生从示范中感受运笔方法,并利用展示表扬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板书设计: 16、雷雨 雷雨前 雷雨中 雷雨后
授课日期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