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4 15:54:11

文档简介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2022一2023学年度下学期4月月考高一年级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
《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
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
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
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袁》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
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
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
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
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
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
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
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
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
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
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
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高一语文第1页(共10页)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沈阳市郊联体4月考试答案(评分细则)
高一语文
1.C A.“《茶馆》《雷雨》《锁麟囊》……标识着话剧曾经达到的高度”有误,依据原文“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可知,《锁麟囊》不是话剧,是京剧。B.“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理解有误,原文是“我唱的永远是程派”“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文中只是提到张火丁唱的是程派,这并不是原因,且未提及到“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有误,初衷不对,依据原文“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陈澄的向人大提出的建议,是为了让青少年了解它,传承它,而非“挽救危亡的淮剧”。
2. A 原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知,有“优势”不代表一定优于其它艺术形式。
3.B 材料一观点是经典老戏魅力永存不过时。A.“《白毛女》拍成电影后”不适合,不是戏剧,且侧重演员的生动表演。C.“现代评剧”不适合,文本更多表现经典老戏。D.“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属于未成品,不足以作为论据。
4.①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运用举例论证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②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且易于读者理解。③运用举例论证,借助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据材料一“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分析可知,这些剧目都是经典老戏,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例子充分说明经典剧目不过时的真正原因,即: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等。也就是材料一探讨的是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原因,只有通过对具体剧作进行分析,才能对原因作出归纳。
根据材料一中“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一借助具体剧作,将作者的观点阐述得具体生动,这样易于读者理解。
根据材料一中“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等内容分析,材料一用确凿、典型的实例来证明观点“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这样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①要有精湛的技艺,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②要对戏剧进行打磨,作出微调,使之适应时代审美语境。③要扎根文化沃土,让剧作反映出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体现时代精神。④要让剧作贴近新一代人的生活,使戏剧具有生活的温度,能引发人们共鸣。(满分6分,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四点6分)
6.B A.“愧意”不明显,原文这样写的目的只是为了反衬月洲村给“我”的情感冲击。C.“目的是为了介绍张元幹创作爱国主义词作的历史背景”错误,作者意在说明张姓的人也具有慷慨激昂的一面。D.“一扫张氏软弱怯懦家风”说法有误。原文只是说“如果张姓的人只能如此隐忍地生活,唯唯诺诺”。
7.D “用在不经意之间”错误,应该是作者刻意使用。“但客观表现了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说法有误。“当然”,是作者的主观判断。单看“当然”这一个词,直接表达的是作者的自豪之情,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间接表现的是村落的历史悠久和张氏祖先的审美情趣,但从文章节选部分来看,是否为张家祖先取的名不好判断,因此也不能说是“客观表现了”。
8.①写出张氏家族“温良恭俭让”的家风传承,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以“百忍堂”的典故过渡,引出张元幹性情刚烈不屈的特点;③插叙历史故事使行文思路发生变化,让行文充满了节奏变化;④以家族的历史故事写家风传承,增添了文章的文化韵味。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9.①取材自由,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皆有触及,选材不受时空限制;②手法运用自由,记叙、描写、议论等融为一体,表达方式无拘无束;③情感表达自由,从漠然,到惊讶,再到亲切,最后到强烈的自豪,节奏感强;④语言风格自由,用词传神,善用长句,语言表达汪洋恣肆而又文气贯通;⑤思路结构自由,从以姓氏引入,记述游踪,到插叙故事,歌颂人物,行文开合自如。(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A
11.D “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
12.C “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
(1)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正确),就是大王想听到的(话)。(“使”,假如,如果;“是”,有道理,正确,对的;判断句。每个采分点1分,句意1分)
(2)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感到困惑。(“与”,结交;“窃”,暗中,私下里;“惑”,感到困惑。每个采分点1分,句意1分)
14.①分析利害②以利相诱③分析结局(推测未来)。(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15.D “雨后的感受既用议论来表达”错误,“最爱水边数株柳”是抒情,不是议论。
16.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双燕和斑鸠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一幅具有自然生机和人间温情的画面,体现了自然风物的可爱。②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诗人写途中见到花下引雏的双燕,江面的帆影,翠绿的柳条,听见枝头唤偶的鸣鸠声、空山农舍的机杼声,使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③远近结合,云开天晴,江面的帆影为远视,乳燕学飞,柳间黄莺为近视,层次清楚,表现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答“对仗”不给分)
17.(1)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2)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3)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去来江口守空船 绕船月明江水寒 示例三: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示例四: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示例五: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示例六: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18.C 第一处,“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殊途同归”:指的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指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是一致的,选“不谋而合”。
第二处,“演化”:演变(多用于自然界的变化)。“演变”:意思是变化发展。指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语境指文字的变化,选“演变”。
第三处:“顾客盈门”:意思是形容来买东西的人很多。“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象市场一样。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语境指生意红火,顾客多,选“顾客盈门”。
第四处:“流淌”:意思是液体流动。“涌流”:喷涌流淌。语境修饰的是“活力”,选“涌流”。
19.A 20.B
21.答案示例:(1)我认为运动员也应彰显个性。
选手角度:①能够摆脱刻板形象,释放自我,更好地展示个人价值;②运动员的形象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适当装扮体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风貌。
观众角度:①观看比赛的同时还能欣赏到选手的靓丽风采,这是一种美的享受;②现代社会审美日趋多元化,观众心目中的运动员也不再是原先单纯的强壮健美的形象,可以适当地修饰与装扮。
(2)我认为运动员应该收敛个性。
选手角度:①职业运动员在赛场上追求的是更快、更高、更强,美甲、文身等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会对其临场发挥造成一定的干扰;②运动之美应该是健美、强壮,美容文身并不符合运动员的职业形象。
观众角度:①观众观看比赛最重要的是欣赏竞技运动的精彩,而不是为了关注运动员的容貌与装扮;②一些不合时宜的装扮反而会给观众带来不适感。〔观点明确1分(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之类的答案不给分),理由每点2分,语言表达1分,条理不清晰或字数不够酌情扣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示例一:如果不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那么中华礼乐文化就不能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示例二:如果不引导人们将礼乐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就无法让中华礼乐文化在维护社会和谐、增强价值认同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假设关系2分,否定句2分(如前后两句中只有一句是否定,则该项不得分),语言流畅1分,如有其它合理表达也可给分〕
23.审题:该则漫画的题目是《请问此时该打几分》,漫画中的学生在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成绩都是100分,但是在公交车上他坐在老年席、孕妇席上,旁边站着一个没有座位的老人,希望他可以让座,他却置之不理并未让座,后面还有一位抱孩子的女士公然坐在标有“禁止带小孩”的座位上。这幅漫画寓意很明显,说明在教育中不能光关注青少年的文化素质,还要关注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便是文化成绩一流,但道德素质低下,缺乏爱心,依然不会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抓住关键词“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可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必须强调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不可忽视性,也可以关注当下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
参考立意:
(1)莫以分数论英雄
(2)莫让自己的道德试卷不及格
(3)学校(家庭)教育要更关注学生的素质
(4)爱心100分才是真英雄
【评分标准】
1.如从“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关系的角度写作,以45分切入;如只谈“道德素质”,以43分切入。
2.忌空洞,如作文只是空谈概念,不能言之有物,不高于40分。
3.在以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作文,可酌情在48分以上评分。
①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富有思辨色彩。
②论证方法多样,论证结构清晰。
③表达流畅、有文采,文句具有表现力。
【扣分项评定标准】: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每少50 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残篇扣分标准】:
1.如果文章字数在400 以上,不足800字,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 分)
2.如果文章字数在200以上,不足400字,在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如果文章字数不足200字,在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如果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如果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 0分。
6.如果完全抄袭试卷阅读的,评0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