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22、小毛虫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2教时 备课日期 4月16日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课文所蕴涵的道理,并从中受到启迪。
教学方法与手段:媒体辅助 朗读感悟法 自主识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谈话引入:小毛虫是如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去具体了解一下吧! 二、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强调冒号,师读。 这个一切是指—— 2、“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说说吗? 近义词:好奇 3、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4、小毛虫在观察。它难道不想加入昆虫们的“轻歌曼舞”吗?可是……出示:只有它,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既不会跑,也不会飞。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毛虫怎么样?板书:可怜 从哪里感受到了。(“抛弃”) 5、学习生字: (1)抛,关注“抛”的笔顺,“抛”是手的一个动作,所以是提手旁,请同学示范做一个“抛”的动作。(向上) (2)弃 (3)理解“抛弃”的意思,找找近义词:丢弃。放入文中理解。 6、“可怜的小毛虫”被“抛弃”在一旁,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可怜”的感觉。(加上快哭出来的表情) 7、 为什么小毛虫会被“抛弃”在一旁呢? (因为它“既不会跑,也不会飞。) 那它是怎么移动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找一个词回答。(板书:笨拙) 2、学习生字: 拙,读音注意:翘舌音、第一声。开火车读。拙:不灵巧。 出示:笨拙:行动迟缓,不灵活。笨手笨脚。 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 (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4、先来看看“挪动”这个词,学习生字:挪。 “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屁股。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非常开心。 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拉动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 指导朗读: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5、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为什么小毛虫却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6、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帮助小结。 (随机抽学生回答)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短的距离,可是对于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怎么样啊—---(很长)嗯,非常漫长;这个路程怎么样啊——(很远)嗯,非常遥远;花的时间怎么样啊——(很多)嗯,太多太多;用的力气怎么样啊——(很大)嗯,非常费劲,它太累了。所以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7、把这节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小毛虫真的是非常“笨拙”那它就永远这样了吗?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几小节?(第五小节) 出示:时辰到了,它清醒过来,但它已不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高兴地舞动了一下双翅,竟像一团绒毛,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第五小节中并没有“蝴蝶”两个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3、“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一段,用课文中的句子解说。 4、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来,心里读一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交流。 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 板书:灵巧轻盈 5、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吹绒毛感受。 6、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竟”) 学习生字:竟,后鼻音。竟然:出乎意料。 加上惊喜的语气读。 7、小小配音员,为视频配音。(惊喜的表情、语气) 8、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想象一下自己是小蝴蝶,说一说:你为什么高兴? 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我高兴。”或者“我高兴是因为……” 9、尽管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的笨拙。从小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是那么的意想不到,那么的神奇。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小节),女生读现在(第五小节)。 五、复习生词、课堂小结。 1、生词:昆虫、轻歌曼舞、抛弃、挪动、笨拙、轻盈、竟然 2、小蝴蝶高兴地“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它去寻找新的生活去了。小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又是通过了怎样的努力呢?我们到下节课再来学习。 指名认读生字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交流 指名学生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学生交流 指名学生示范做一个“抛”的动作 学生理解“抛弃” 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读出“可怜”的感觉 指名学生朗读 学生交流 开火车读词语 学生动笔圈画 交流 学生做动作理解“挪动” 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朗读词语 学生质疑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齐读这一节 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在心里读一读最后一节,想一想。指名交流 学生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吹绒毛感受。 学生学习生字“竟” 指名读句子 学生根据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小节),女生读现在(第五小节)。 齐读词语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生字词及内容的回顾,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也自然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在学文中注意品词析句,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抓住课文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话,感悟昆虫们的快乐,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这种感悟必须要以语言训练为依托,没有语言文字训练为基础的感悟必然是空洞的。因此,我设计了这个语言训练点,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发展他们的多元思维。通过让学生观看昆虫热闹场面的动画,朗读加深印象,最后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昆虫们还在干什么。 这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凸显了两个矛盾,一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才挪动了一点点”;另一个是“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觉得“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教学时抓住这两个矛盾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思辨中体会小毛虫的笨拙。 词语的朗读能够达到复习巩固和积累词语的目的。如此美文不背实在可惜。教师应创设情境,运用一切手段,调动学生读、背的积极性,在积累中获得语感,得以美的熏陶。
板书设计: 22、小毛虫 可怜 笨拙 灵巧轻盈
授课日期 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