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课堂教学实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课堂教学实录
一、【课标内容】
会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我国区域特点。
二、【课程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课引用贴近学生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地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让学生在感性中体验,通过微观的模拟实验,感受宏观的自然现象。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突出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培养自我获得地理信息的技能。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渗透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促进地理学科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文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及采取措施,认识到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模拟实验是从微观来展示宏观的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在合作中互助中体劳动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求知欲。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采取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五、【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事物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去认识,让学生去动手亲身体验,通过微观的模拟实验,让学生感受宏观的自然现象,建立“地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的地理思维。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1:导新课明目标 展示黄土高原地表破碎的图片,本区突出的环题是什么?学生回答:水土流失,我们这节就来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治理(板书主题),哪个同学和老师一起来分享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联系实际,情境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初步感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环节2:知现状识危害 过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有多严重呢?师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图文资料。根据黄河三门峡数据显示,黄河最高含沙量达每立方米746千克,输沙量年平均达16亿吨生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它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师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图文资料。学生派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是老师总结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①带走肥沃土壤 ②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③泥沙下泄,使河床抬高,给防洪和河道整治造成困难。水土流失危害这么大,它与哪些自然环境有关呢?生回答:与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地表植被、土质状况有关。(师引导)下面我们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来感知造成水土流失实验的原因。师出示:实验目的和器材,并做好试验前的要求。观察实验一 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在植被、坡度、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学习铺路搭桥。通过图文并荗解释农业四部门的含义,认识农业,为认识农业特点做好铺垫。
环节3:探原因 观察实验二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与论证,土质、坡度、降水相同的条件下,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观察实验三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论证,土质、植被、降水相同的条件下,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观察实验四同学们通过实验分析与论证,在土质、植被、坡度相同的条件下,在同等时间内,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下面我们看一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生回答:①土质疏松 ②夏季(7、8月)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植被破坏严重那么人类活动能否造成水土流失呢?师展示:人类活动图片生回答:长期的过垦过牧,植被破坏严重。(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自主学习图文资料,获取有用的信息。地理知识落实于图中。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已学习中国地形和气候,让学生利用地图分析东耕西牧的原因。建立地形、气候影响农业的地理思维。比较种植业的东西差异及其原因,进一步认识农业的东西差异。读图、识图识差异,地理知识落于图中。比较南北方美食,承上启下,起过度作用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出发,认识身边的农业。
环节4:采措施谈变化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应该如何做?生回答:植树种草、 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出示黄土高原治理前后对比图,让喾生发表各自的观点。师总结:现在黄土高原绿了,农民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分析、归纳、总结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
环节6:话总结 小结,梳理
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乘风破浪,筑梦远航! 价值观渗透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