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五(3)、(4)数学教案 序号:21
教学课题 因数与倍数练习 课型 练习课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3月10日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应的基本判断方法。 2、 引导学生应用倍数和因数等知识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倍数的认识,进一步体会倍数的传递性。
教学重点、难点:一步明确倍数、因数的含义 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与倍数,今天主要练习因数与倍数的相关知识,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应用知识判断2、5、3的倍数,以及偶数、奇数。 内容回顾 我们已学过哪些知识?举例说说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2、5、3的倍数各有哪些特征? 根据你对2的倍数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偶数或奇数?偶数的特征是什么? 三、概念练习 1、练习五第11题 指名读题并提问题意 出示12 3 18 6 36 9 4 提问:可以选择哪三个数? 提出练习要求(同桌选择不同的三个数) 指名口答算式,及时板书 提问各算式中的倍数、因数关系 提问:你能说出乘数与积之间的倍数、因数关系吗?被除数、除数与商呢? 师生共同小结(……) 2、练习五第12题 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呢?3的倍数呢? 指名汇报(注意提示学困生) 提问:你是怎样判断的? 比如:48个位是8,它是2的倍数。 二、应用概念 1、练习五第13题 出示第⑴小题的习题及要求 指名口答 提问: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点? 出示第⑵小题的习题及要求 提问:你想怎么做? 巡视填写情况,个别指导 共同小结方法 出示第⑶小题的习题及要求 2、练习五第7题 倍数的传递性 提问:你涂的是哪些数? 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吗? 这些数也都是3的倍数吗? 提问:从这里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汇报交流 共同小结:一个数的倍数也一定是这个数因数的倍数。(注意个别人的理解) 练习五第14题 先举例算一算,猜想结论 再用字母表示数进行验证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2、完成思考题 说说你是怎样找的?再交流:可以先找40的因数,再找出其中5的倍数。大家按照这种方法做一做。 四、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第27页 2.拓展作业:同步第31页 3.随班作业:无 4.预习作业:下一课相关内容 学生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认真分析 交流题意 观察这些数之间存在的关系 交流:12 6 2与3 18 6 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检查 选择与自己不同的算式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注意照顾学困生) 互相交流2、3、5倍数的特征 (2、5看个位;3看各位之和) 独立完成判断并交流 互相交流判断过程 独立填写 集体校对 互相交流: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数,个位上是“0” 明确要求,讨论、交流(先考虑2的倍数再考虑3的倍数;先考虑3的倍数再考虑2的倍数) 独立完成并交流方法、结果 谈论方法、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校对 独立按要求涂色 交流涂色结果并校对:6、12、18、24、30、36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这些数都是2的倍数,也都是3的倍数 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用这个特征解决问题。 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配以适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培养学生认真总结的习惯,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 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课后作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练习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板书
授课日期 3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