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五(3)、(4)数学教案 序号:23
教学课题 分解质因数 课型 新授课
本课题教时数: 1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3月10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的积,能把合数分解成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分解质因数。 难点:认识质因数的分解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认识质因数 1、复习与合数 5和8是还是合数? 你能把他们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 交流:你是怎样写的?(板书:5=1×5,28=1×28,28=2×14,28=4×7) 认识质因数 引导:在这些算式里,哪些是5的因数,哪些是28的因数,哪些是?先同桌间说一说,再交流。(指出: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板书:质因数---一个数里是的因数 强化认识 追问:上面的算式里,哪个数是那个数的质因数?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 1、28、14、4为什么不是28的质因数?强调:质因数的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是。比如5是5的因数又是,所以5是5的质因数。 练习:练习六第4题 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 追问:怎样的数才能成为一个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引入课题 我们认识了质因数就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就是分解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例8 把30用几个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学生在本子上写 交流:30=1×30,30=2×15这样的写法可以吗?为什么? 得出正确结论:30=2×3×5 (板书注意:分解质因数----把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阅读“你知道吗” 介绍短除法 尝试用短除法把42分解质因数。 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 直接写在书上 做练习六第5题 先圈一圈,交流哪些是合数,再独立把把16和9分解质因数,展示。 组织汇报交流 做练习六第6题 先观察每组数的个位上是几,都是什么数?说说奇数与的区别。 做练习六第7题 独立填数,比一比每组数填的结果是否相同。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同一个数填写的结果却不同? 把一个数写成几个数的积是分解质因数,写成相加,要看是哪几个的和。 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是能不能把全班人数平均分?为什么? 说明:一班、三班人数是合数,可以写成基数不同数的乘积,表示可以平均分;二班、四班的人数是,只能写成1和它本身相乘,说明不能平均分,也就不能分成人数相等的几组。 阅读“你知道吗” 问: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称之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哪些数学家在这项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谁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什么是,什么是分解质因数?怎样分解质因数? 四、作业设计: 1.基础作业:补充习题第29页 2.拓展作业:同步第33页 3.随班作业:无 4.预习作业:下一课相关内容 独立写出算式后互相交流、检查 小组交流 独立思考完成后交流 独立填写,互相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30=2×3×5 阅读 应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独立完成并交流方法、结果 集体交流 独立填数 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方法 阅读你知道吗拓展知识面 通过写算式复习与合数,认识质因数。 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配以适量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愿意并学会合作,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板书设计: 分解质因数 质因数---一个数里是的因数 30 ╱╲ 2×15 ╱╲ 3×5 30=2×3×5 分解质因数----把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授课日期 3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