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梅兰芳蓄须
一、教材解析
《梅兰芳蓄须》 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享誉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经历:为了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戏,他先移居香港,后蓄须明志,在没有经济来源时,不惜卖房度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打针装病,直到抗战胜利,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戏。他的种种行为充分显示了其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文在叙述梅兰芳想尽办法拒演时,选取了多个事例,逐层推进,从深居简出、荒废艺术生命到蓄须明志、卖房度日的生活困窘,再到打针装病,差点儿丢掉性命,这样的安排让读者不断地感受到梅兰芳先生拒演过程中困难的升级和危险的加剧。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材在正文之前给出了导读,简要介绍了梅兰芳在京剧上的地位及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作为略读课文,已有前文的学习引路,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空间,做好适当的引导工作。通过朗读与默读,理清文脉,通过关注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连起来说清楚。双线帮助学生感悟梅兰芳先生的崇高精神,在落实本课语文要素的同时无痕地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而教材中的插图也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
二、教学目标
(一) 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借助资料理解“沦陷、租界、大东亚圣战”等词语的意思。
(二) 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三)借助图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通过朗读,在对比中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能说清楚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
(二)教学难点:能说清楚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体会重点句子所表达的含义,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一)学生课前搜集梅兰芳资料,梅兰芳戏曲片断。
(二)多媒体课件、京剧微视频。
六、教学过程
(一)赏曲揭题,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戏曲,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频):你听出是什么了吗?(对了,是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
2.简单了解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说起京剧,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京剧大师——梅兰芳。
出示“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位列四大名旦之首。
4.出示梅兰芳剧照并理解“旦角”,出示蓄须对比照 ,理解“蓄须”。
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23课《梅兰芳蓄须》,去深入地了解梅兰芳先生。(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关注读音,了解故事背景及梅兰芳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词语可作记号;
想:想一想,说一说:梅兰芳先生为什么蓄须?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读词并了解故事背景
①名读,指导读正确。
②出示下列文字介绍背景
③考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③有几个词语的意思,老师想考考你们:大东亚圣战、香港沦陷、法租界
④是的,可见当时的中国是 的?(贫穷、落后、任人欺凌)
(2)出示第二组词语:读词并了解梅兰芳的相关信息。
①指名读,指导读正确。
②老师为什么把这些词语放在了一起?对!这些词语跟梅兰芳有关。
文中有几个句子直接评价了梅兰芳,你能找出来吗?
③学生补充梅兰芳的相关知识。
3.同学们,此时,你能够用一句话来说说梅兰芳先生他为什么蓄须吗?
(三)根据自学提示,梳理主要事件,说清主要内容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回想学习22课时,我们是如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说清课文写了哪几件事、理清这些事情之间的联系、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清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1)那么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呢?
课文前的学习提示也能给我们帮助,请同学们读读提示,想想我们可以怎样学?(交流并板书:用了哪些办法拒绝 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
(2)默读课文2-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梅兰芳先生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用横线划出相关词句。
(3)集体交流。
预设1: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1938年,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预设2: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预设3: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预设4: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定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4)你能从刚才划出的词句中提炼关键词,并完成下面的示意图吗?(课堂作业本第3题)。
蓄须明志,不给侵
略者演戏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剃须演出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道题目,有时候题目也会说话,你觉得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看示意图,应该是想了四个办法。看例子分析——第二、五框对应的分别是三、八自然段,可以这样来提炼:蓄须明志,不给侵略者演戏;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剃须演出。
②明确其他几个办法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③用提取文中关键词的方法概括。
④学生默读课文完成示意图。(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⑤集体交流,及时修改。
藏身租界 远避香港 蓄须明志,不给侵 卖房养家,绝不登台
深居简出 不再登台 略者演戏 演出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冒着生命危险,打针
剃须演出 装病,拒绝演出
(5)用自己的话说这几个小故事分别讲了什么?你认为这几个故事的顺序能不能打乱?
( 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危险,甚至极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安排说明梅兰芳先生在拒演过程中的困难升级、危险加剧,也更体现出梅先生崇高的民族气节,所以不能打乱。 )
3.借助示意图,说主要内容。
(1)我们已经梳理了事件,概括了事件,关注重要人物和事件,把他们串联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了。你能借助示意图把这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自由练说。
(2)指生说主要内容:交流评议:这样表达好不好?我们可以怎么修改?
(4)去掉重复的部分,加上关联词语,师生一起说。
梅兰芳为了不给侵略者演戏,他不惜深居简出;蓄须明志;甚至卖房度日,他宁可设法生 “大病”,也决不给日本侵略者演戏。直到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他才剃须演出。
①合并“拒绝演出”等重复的词。
②用上“不惜”“甚至”“直到”“宁可……也不……”等连接词。
③修改后,连起来说一说。
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先生藏身租界,后去了香港深居简出,蓄须明志。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宁可卖房度日,甚至打针装病,差点儿丢了性命。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才剃掉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四)结合自学提示第二个问题 体会“民族气节”
1.梅兰芳在一次次拒演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危险和困难,哪一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找找原文中的句子,细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交流时可适时提供词语以供选用:
大义凛然 刚正不阿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临危不惧 舍生取义 坚贞不屈 义无反顾
2.全班交流:
预设1: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预设2: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补充资料:拿刀拿枪,甚至胁迫他的家人。)
预设3: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只得卖房度日。
(1)当时梅兰芳先生一个人养家,很是艰辛。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梅兰芳卖画卖房),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资料,读后说说你的感受。
(2)出示文中句子,引读: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引导:朗读戏园子老板的话,从老板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一边是缺钱养家,一边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银两,这样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梅兰芳不为生活低头折节,令人敬仰的气节凤骨!
(3)赏梅兰图,延伸了解梅兰芳艺名的含义。
预设4:
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补充资料A“伤寒针”的相关知识:
伤寒预防针,人打了就会连续发高烧。打一针对身体有益,但是当时梅兰芳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连续打了三针,当时的医疗不发达,这样超剂量打伤寒预防针是可能致命的。)
(补充资料B:他跟医生朋友说的一段话——他说:“吴先生,所有的后果,由我梅兰芳来承担,我已经下定决心不给他们演戏,即使死了也没有怨言,死得其所。不要犹豫,快下手吧!”)
3.小结:梅兰芳先生为了不给侵略者演戏,想尽了一切办法,遭受了很多的危险和困难,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不屈的民族气节,令我们敬仰!
4.推荐影视书本《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一代宗师梅兰芳》
(五)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概括《难忘的一课》的主要内容。
(1)出示阅读链接中的《难忘的一课》,默读思考:刚才我们练习了把几件事情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这篇课文我们该用怎样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呢?(预设:借助课题,找找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
(2)想一想,说一说,并写下来。
(3)评一评,改一改。
预设: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很是感动,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时,深切地感受到了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迁移运用《难忘的一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来概括《看戏》的主要内容。(课堂作业本第4题)
(1)借助题目“看戏”,找出时间、地点、人物等相关信息,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2)写写短文的主要内容,写后相互评改。
板书设计:
梅兰芳蓄须
避港拒演
梅兰芳 蓄须拒演 强烈的爱国精神
卖房拒演 崇高的民族气节
自伤拒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