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丁是水,则该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B.若丙为沉淀,则甲、乙中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
C.若甲、丁均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3.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 )
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
4.雷雨发庄稼.下雨时打雷,带电的云层相撞,产生高压电击,空气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①② ③④;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化学原理的是( )
A.①②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B.①②③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①②③是化合反应 D.①②③可能形成酸雨
5.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B.气球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代替
C.实验过程中氧化铁表现出氧化性
D.要证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另外做对照实验
6.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有四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其中,化学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中属于阴影“2”处的化学反应是( )
A. B.
C. D.
7.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化合反应一定生成化合物,则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一定产生多种物质,则产生多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则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8.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可能都含有氧化物 B.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
C.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有同种物质的分子
9.氢能是绿色的能源,如图是制取与贮存氢气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资料:①Mg2Cu是一种贮氢合金,吸氢后生成MgH2和MgCu2合金
②MgH2和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Cl═MgCl2+2H2↑
A.反应3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B.循环制氢反应中需要不断加入ZnO和Fe3O4
C.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
D.反应3的产物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和反应2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是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
11.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
已知:HCOOHCO↑+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12.金属冶炼是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如炼铜的方法有:
①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②干法炼铜:H2+CuOCu+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湿法炼铜是利用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B.②干法炼铜是利用H2具有还原性
C.①.②两种方法,反应后固体质量都有增加
D.①.②两种方法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A、若丁是水,该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错误;
B、若丙为沉淀,甲、乙中不一定有一种物质是盐,如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故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若甲为单质,丁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故正确;
D、若乙是一种碱、丁是一种盐,则该反应不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如氢氧化钠(碱)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盐)和水,该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2.C
【解析】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由题意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戊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故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4.8g:2.3g=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故选C。
3.B
【解析】A.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三氧化硫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B、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氢气结合氧元素生成水,可体现出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C、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两者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均没有直接结合氧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解析】A、①②反应均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均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均属于氧化反应,故正A确;
B、①②中氮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升高,氧元素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是氧化还原反应,③中氮元素在反应后既有升高也有降低,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①②属于化合反应,③不符合多变一,不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①②③反应易形成酸雨,故D正确。故选C。
5.D
【解析】A、氧化铁是红色粉末,铁粉是黑色的,实验过程中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铁,所以硬质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正确;
B、气球的作用是收集尾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可燃性,所以也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将一氧化碳点燃,故正确;
C、实验过程中氧化铁提供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一氧化碳得到了氧,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正确;
D、实验开始时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先通入一氧化碳,观察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需另外做对照实验,故错误。
故选D。
6.B
【解析】A、,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不属于分解反应,且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解析】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正确;
B、化合反应一定生成化合物,但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均有化合物生成,故B错误;
C、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产生多种物质,但产生多种物质的反应不一定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
D、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但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D错误;
8.D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化合物,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均含 元素,可能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含有相同物质的分子,只是生成物中的 过量,符合题意。
故选D。
9.C
【解析】A、反应3是氢气和Mg2Cu在高温的条件下、氩气的环境中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合金,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A错误;
B、ZnO、Fe3O4在反应2中逐渐消耗,在反应1中又会生成,所以循环制氢反应中不需要不断加入,选项B错误;
C、镁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镁,铜和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铜,所以反应3中氩气作保护气,防止金属镁、铜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选项C正确;
D、由图可知,反应2中产生的氢气与Mg2Cu在高温的条件下、氩气的环境中反应生成MgH2和MgCu2合金,在该反应中,氢元素全部转化到了MgH2中。根据MgH2+2HCl═MgCl2+2H2↑,该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分别来自于MgH2(即反应2产生的氢气)和稀盐酸,故两者生成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选项D错误。故选C。
10.A
解:A、“苦泉水”加热后能获得硫酸铜晶体,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②是用炭火烧的方法获得铜,生成物中铜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酸铜晶体加水溶解形成硫酸铜溶液,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④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而不是说明铁元素变成了铜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1.A
解:A、操作时,先滴加HCOOH,生成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乙处酒精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装置丙能防止丁装置的石灰水进入乙装置,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装置丁可检验CO2;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又可以将瓶中的石灰水排出,可收集CO,故选项说法正确。
D、HCOOHCO↑+H2O中,浓硫酸作催化剂,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催化效果减弱,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解: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正确;
B.氢气具有还原性,所以在加热的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氧化铜可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少,故错误;
D.这两个反应是由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新的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故选:C。
化学反应分类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