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进一步改造——魏晋至隋唐:儒、佛、道纷争与融合,儒家思想体现出极大的包容性,进一步被官方所接受。
4.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程朱理学(天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性、修养)出现,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5.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诸子百家中对立的观点和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2.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差异
思想比较项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历史条件 政治 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走向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化 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计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起了一定的影响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话题: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儒家思想时考时新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1.2013年4月1日,癸己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隆重举行。右图是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上“学童读论语”。
2.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1.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孔子思想 人文精神
“仁”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有教无类” 体现了教育平等的观念,保证了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及其作用
思想主张 作用 评价
“儒学独尊” 思想统一、国家安宁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适应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服从统治
发挥儒家的仁政 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
“三纲五常” 为人处事的标准
3.多角度看待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1)唯物史观角度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时代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形成的大背景,这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
②从阶级史观看,孔子、老子主张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序,主张统治者“无为”,代表的是没落贵族的利益,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群体的利益,其他如孟子、庄子、韩非子等则代表新兴地主阶层的利益。
(2)文明传承角度:百家争鸣奠定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今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有益成分,如民本思想,和谐观念,统一意识、义利观点,同时也应剔除其落后时代的如三纲五常、等级贵贱等内容。
(3)联系现实的角度:应注意孔孟儒学家思想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本”主张与当今民主本质上的区别,古时“民本”思想以维护君主特权为中心,当今民主以人权平等为中心。
(4)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纲常礼教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腐朽统治,反对专制、倡导民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4.儒家思想社会政治地位的变迁
时期 地位 原因
先秦 冷落 孔子、孟子等人提出的“仁”及“仁政”主张在战乱纷争的时代无助于实现称霸和统一
秦朝 压制 儒生对郡县制不满,不能为封建统治服务
西汉 独尊 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赏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形成
宋元 创新 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到理学更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明清 批判 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出现儒家思想的批判
维新变法 利用 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变法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的阻力
新文化运动 冲击 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儒家思想成为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反对矛头
5.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
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儒家思想已成学术热点、高考命题的热点,儒家思想与政治的三次紧密结合反映了某一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现状的反映,能够影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1)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接受并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康有为为达到宣传变法思想、推动统治者变法的目的,利用孔子在中国的广泛影响,写《孔子改制考》一书,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3)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为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实行民主政治,对儒家正统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012·高考天津文综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特点结合起来。第(1)问由材料一中“仁政”“无为”“明法”可判断出各自的思想主张;背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进行总结。第(2)问由材料二中“大一统”“正法度”等信息可以概括董仲舒的思想特征,再结合所学分析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第(3)问由材料三中吸收不同宗教文化即可归纳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再结合唐朝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情况分析其原因。第(4)问要提炼出文化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答案: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多元性(兼收并蓄)。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4)思想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在吸收融合诸多文化因素中发展和丰富。
1.2013年9月,“水浒文化节”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泊故地山东梁山举办。梁山之巅有一座雄伟的建筑是当年梁山好汉议事的地方,取名“忠义堂”,关于这一名字的由来,《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忠义堂原叫聚义厅,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成为山寨之主,他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如上图),并在堂前树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这里面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 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节气、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努力,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是一种“忠”“义”思想。
答案: C
2.(2013·高考北京文综卷)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汉以来”,二是“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①是董仲舒的著作,没有吸收外来文化,排除;②是朱熹的著作,它吸收了外来的佛教思想,符合题意;③是吴敬梓的讽刺小说,不符合题意,排除;④是康有为的著作,在此著作中他将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4·天津宝坻质量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受到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孔子的“救世之策”。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于从现实的利益和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2)以西汉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在国际孔子文化节上,推出了“世界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庙同祭孔”活动。据孔子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人士介绍,举办“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旨在传承几千年中华文化脉络,宣传保护孔庙(文庙)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搭建一个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增强民族凝聚力。
材料四 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内容均出现在“世界孔庙同祭孔”活动期间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3)请结合材料三,对材料四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作简要评价。
解析: 本题第(1)问考查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的思想主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第(2)问以古代和近代儒学的境遇为命题切入点,考查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命运;第(3)问则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孔子的态度入手,发扬史学的现实价值,属于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比较新颖。
答案: (1)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理论,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为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批判封建儒学。
(3)《孔子论为人》一书的出版有利于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掘孔子思想的文化内涵,传承优良的民族传统,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图二所反映的现象违背了“祭孔”活动的宗旨,是对文化遗产的践踏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