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题整合:专题十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和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二、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学艺术与教育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二、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
1.《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朝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统称“国风”;雅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词;颂是为宗庙祭祀配以舞曲的歌词。风的内容丰富,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大量关于农业生产的组织情况以及各种恋爱情歌等内容。
(2)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采用自由灵活的句式。《离骚》是其中的名篇。
(3)汉赋: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田猎、巡游之风兴盛。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赋应运而生。赋是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2.唐诗
(1)盛唐:繁荣、开放和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科举取士制度的确立使得许多来自中下层的文人有机会施展抱负,他们把丰富的生活体验、自信乐观和昂扬进取的精神融入诗歌,弹奏出开朗奔放、刚健清新的时代音调。伟大诗人李白的非凡气魄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2)中唐以后: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华年。白居易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3.宋词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山河的破碎和民众的苦难激发了诗人们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抗金将领岳飞把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写入诗词,期望有朝一日能“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恢复中原。辛弃疾投笔从戎,“醉里挑灯看剑”,表现了昂扬的斗志。苏轼与辛弃疾被合称为“苏辛”。
4.元曲
(1)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
(2)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代表作是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5.明清小说
明清小说的成就主要有“四大奇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五大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三大批判现实主义力作——曹雪芹的《红楼梦》、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等。
三、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与科技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四、“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发展历程
1.提出
(1)“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2)“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适用的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领域。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实际上规定了它的实施界线和范围;它是一条政治界线,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即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多数人的自由。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是少数人的自由,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2.发展历程
(1)“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2)从“双百”方针贯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程来看,以阶级斗争的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将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就无法实现“百家争鸣”;不能实事求是,就无法分清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行民主化,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3)历史证明,“双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针得到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艺界和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学术文化各部门都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文学理论界思想活跃,文艺创作的题材、风格得到扩展,涌现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因此,“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话题:振兴文化产业,建设“美丽中国”
1.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布署。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近年来,许多地区经济发展都大打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牌,纷纷提出振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赛珍宝,展示古今文化;比收藏,追寻历史渊源,随着CCTV-2《鉴宝》走进民间,掀起一轮轮赛宝、鉴宝的热潮。
1.汉字与书法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中国古代文学
(1)诗歌产生过程:语言→歌谣→诗歌。
(2)古代诗、词和曲有何区别
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
(3)小说发展阶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4)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化又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
3.社会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传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创制法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4.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
(1)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农耕文明的繁荣使中华文明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生活习俗、文学艺术、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都可看到农耕文明的烙印,也是高考命题热衷的焦点。
(2)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欣赏中国古代书画和文学作品,发掘其精神内涵,以发挥其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的作用。
(2013·高考北京文综卷)“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绘画艺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由题眼可以看出,绘画艺术的发展一要继承,二要创新,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文化发展的独特性,B项强调文化的发展要有包容性,D项强调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1.(2014·福建宁德质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右图所示文句反映的主要内容与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政令、诗
B.作战、词
C.纺织、诗
D.种植、词
解析: 图中句子工整,不是长短句即词,排除B、D两项;内容为“茧”“机杼”“织妇”,所以是纺织而不是政令。
答案: C
2.中医在诊断和治疗时,即使是局部病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往往着眼于全身进行治疗;中国的文艺作品强调“气象”“神韵”“格调”,文学家、艺术家在创作时注重“雄浑”和“自然”。这体现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注重整体思维 B.强调主观能动
C.凸显人性尊严 D.追求灵动创新
解析: 题干中的“中医治疗方法体现全局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强调从宏观上的布局,讲究整体气韵。进而得出中华文明具有注重整体思维的特征,而并未体现B、C、D三项中的特点。
答案: A
3.(2014·山东烟台模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画是旧时过年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物品,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其题材表现的内容因为能迎合广大民众的心理而受到民众的喜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材多样,在清代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清人李光庭在《乡音解颐》“新年十事”中说:“扫舍之后便贴年画,稚子之戏耳,然如《孝顺图》《庄稼忙》,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此外,“连生贵子”。世俗年画“钟馗”(意寓驱邪引福)、历史故事年画“盗仙草”(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和仕女年画“玉堂富贵”(隐喻即富贵亦寿之意),也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创作上述题材的背景因素。
材料二 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右图杨柳青年画中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哪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
(2)分析说明,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
材料三 民国初年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经历300多年风风雨雨,现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杨柳青年画正在寻求新时代的落脚点,正在向高档化、礼品化的方向发展,被广泛应用到书籍装帧、舞台布景、广告设计、装饰工程等方面,获得了新的活力。
(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谈谈你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认识。
解析: 第(1)问应首先确定题材是“世俗年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结合年画的内容说明创作背景。第(2)问应注意时间“19世纪中后期”再分析“社会原因”。第(3)问应注意“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这一限制,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以农为本等重农思想在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影响深远,男子为主要劳动力;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品德在民间较为流传;面对现实,人们更借助神话,祈求爱情、幸福、长寿。
(2)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商品经济活跃;外国入侵,国门被迫打开,商埠开通,吸引人们投资于近代企业;纺织等机器工厂的出现,提供了女工的劳动空间;维新运动引导社会新风俗,女权(男女平等)观念兴起。
(3)民间艺术是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不断地更新和变革技术,寻找新的起点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