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二第一章至第三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虹吸现象是指经济较发达地区具备的经济优势、环境优势、交通优势等对周边经济欠发达地区形成的单向人口吸引,即人口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入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迁移现象。人口虹吸现象不仅存在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也广泛存在于各省会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下表示意2020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外省流人口入情况(单位:万人)。据此完成1~2题。
省(区、市) 常住人口 外省流人人口 外省人口占比 省(区、市) 常住人口 外省流人人口 外省人口占比
广东 1260.25 2962.21 23.51% 湖北 5772.26 244.96 3.90%
浙江 6456.76 1618.65 25.07% 山西 3952.90 193.37 4.90%
上海 2487.09 1047.97 42.14% 山东 10152.75 412.90 4.07%
江苏 8487.80 1030.86 12.16% 广西 5012.68 135.94 2.70%
北京 2189.31 841.80 38.45% 河南 9935.55 127.37 1.28%
1.关于表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市外省人口占比高于浙江省主要是因其整体经济水平超过浙江省
B.山西省较表中其他内地省份人口虹吸程度高,主要是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
C.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由于文化发展差异,外省人口数量占比低
D.表中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常住人口中省内人口占比高,外省流入人口数量少
2.人口虹吸现象给人口流入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A.加快城市职能转变 B.加重城市社会负担
C.导致城市发展停滞 D.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某一人口规模下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下图为我国西北某沙漠区在人类活动干扰下资源环境承载力随时间变化图,a、b、c、d为该区域发展的四个不同时期。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a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为
A.水源 B.交通 C.植被 D.光照
4.图示c时期,该区域
A.环境质量最优 B.承载人口数量最多
C.人均资源最多 D.开放程度降低
聚落的空间结构受地形、气候、水文、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聚落空间结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聚落为
A.山区的乡村聚落 B.平原的城市聚落
C.平原的乡村聚落 D.山区的城市聚落
6.图示聚落空间结构体现了公共空间布
A.多样性 B.文化性 C.商业性 D.公共性
7.图示聚落的空间形态为
A.团块状 B.条带状 C.环射状 D.扇形状
屋顶是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屋顶的外在形式是区域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较多,屋顶设计为有坡度的斜顶,屋顶的外房檐明显短于南方地区。下列左图示意我国东北斜坡屋顶,右图示意冬季和夏季室内太阳光照变化。据此完成8~9题。
777
8.东北屋顶采用斜坡的主要目的是
A.利于室内保暖 B.便于积雪下滑 C.便于降雨排水 D.增加受光面积
9.东北屋顶房檐较短,
A.冬季利于室内增温 B.夏季减少雨水溅淋
C.春季防止风沙影响 D.秋季便于室内通风
“蔬菜树”是通过改善作物的栽培方式,调控作物的生长形式和生长环境,将一棵普通的伏地苗株培养成覆盖数十平方米以上的“树体”。近年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是“蔬菜树”的重要栽种区,部分大城市在楼顶栽培“蔬菜树”,带来了不错的效益。右图示意人类改良的单株高产冬瓜植株“蔬菜树”。据此完成10~12题。
10.“蔬菜树”种植成功的关键要素是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政策
11.“蔬菜树”栽培在大城市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
A.蔬菜资源短缺 B.种植管理较易 C.蔬菜品质优良 D.种植体验较好
12.大城市楼顶大面积栽培“蔬菜树”,产生的效益有
①集约化利用城市土地 ②获得高额经济效益 ③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④减少城市雨涝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2年4月7日,郑州第一家智能标准化无人中式快餐厅“未来面馆”开业,该餐厅采用我国成熟的5G技术,集线上下单、配料、打包、配送为一体,顾客甚至还可以远程操作选取配料。下图为“未来面馆”运营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未来面馆”适宜布局在
A.大型商场内 B.“城市”主干线两侧 C.地铁站旁 D.偏远农村
14.与传统面馆相比,“未来面馆”
A.所需劳动力更多 B.服务范围更小 C.运营成本更高 D.布局更加灵活
云贵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交通线路修建的难度较大。云贵地区交通线路在修建过程中,多采用桥隧结合的方式。据资料统计,在云贵地区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的,桥隧比例超过40%。下图为云贵高原某交通线局部路段实体景观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云贵地区交通线桥隧占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分布分散 B.地势起伏大 C.地质灾害较多 D.河流数量较多
16.桥隧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明显有利于
①缩短交通线路距离 ②提高通行效率 ③减缓交通线路坡度 ④增加单次货运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赫哲族主要分布于沿江、沿河地区,以捕鱼为生,以鱼为食,以鱼皮制衣。20世纪80年代以来,赫哲族聚落点逐渐变少,赫哲族成为东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少数民族之一。下图为历史上松嫩平原赫哲族聚落点空间分布示意图。
(1)说出图示地区赫哲族聚落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4分)
(2)分析松嫩平原中部湿地地区赫哲族聚落分布较少的原因。(6分)
(3)阐述图示地区赫哲族聚落点变少的外部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生态用地是指除生产性用地和承载性用地以外,以提供生态产品、环境调节和生物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为主要用途,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对调节区域气候、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生态用地(森林和景观生态用地)变化过程示意图。
\
(1)说出图示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表现。(4分)
(2)指出该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成因。(4分)
(3)阐述该地区城镇化给我们的启示。(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山纸是福建省将乐县龙栖山地区生产的毛边纸,取材于龙栖山的上等原料----嫩毛竹,其制作完整地传承了蔡伦造纸工艺,需经28道工序,纸品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西山玉纸”之美誉。2006年,受原料、市场、技术传承等因素的影响,该县众多造纸作坊仅剩一家。2008年,西山纸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推测西山纸的应用领域。(2分)
(2)分析2006年该县造纸作坊减少的原因。(6分)
(3)从优质文化传承的角度,提出西山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22年6月16日起,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正式形成“闭环”。该铁路沿线近630km为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地段,植被稀少,冬春季节西北风强劲。下图为和若铁路位置示意图。
(1)指出和若铁路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2)分析和若铁路和通车运营对南疆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3)阐述和若铁路修建过程中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2023年赣州市十六县(市)二十校期中联考
高一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上海市经济发达,但是整体经济水平并未超过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省份之一的浙江省,外省人口占比高是因为其常住人口远远少于浙江省;河南省外省人口数量占比低,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虹吸能力较弱;表中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常住人口中省内人口占比低,外省流入人口数量多;山西省较表中其他内地省份(湖北、河南)人口虹吸程度高,主要是由于煤炭资源的开发。故B选项正确。
2.D 【解析】人口虹吸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加强了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方面相互交流和调配,促进城市协同发展;与城市职能转变关系较小;对加重城市社会负担影响较小;会促进城市发展。故D选项正确。
3.A【解析】结合材料可知,a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0,说明该区域水资源短缺,基本没有人类生存和活动,该地区位于西北沙漠地区,水资源总量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故A选项正确。
4.B 【解析】由a时期到c时期,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提升,说明经过人类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改良,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在c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达峰,然后降低,说明资源环境承载力在c时期达到最大,人地矛盾突出,环境质量较差;c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可承载的人口数量最多;c时期区域人口多,人均资源量较小;c时期人口数量多,区域开放程度较高,外部资源输入量较多。故B选项正确。
5.C 【解析】依据图示可知,该地山地最高海拔不超过200m,应是平原地区;该地农业用地面积较广,分布集中,聚落规模小,农田分布在聚落四周,因此,应是平原地区的乡村聚落。故C 选项正确。
6.D 【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公共空间位于聚落中间,聚落每个空间布局的居民都距离公共空间较近,便于聚落居民参与公共活动,体现了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布局的公共性特点。故D选项正确。
7.A【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图示地区地形平坦,由众多房屋、院落集聚而成,空间形态为团块状。故A选项正确。
8.B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东北地区积雪多,屋顶采用斜顶,利于积雪下滑,减轻屋顶压力。故B选项正确。
9.A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结合图可知,屋檐短,冬季利于光照进入室内,从而提高室内温度。故A选项正确。
10.A【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蔬菜树”主要通过改善作物的栽培方式,调控作物的生长形式和生长环境,在有限的空间以单植株的形式扩大植株藤蔓和茎叶覆盖面积,提高单株蔬菜产量。因此,技术因素是“蔬菜树”种植成功的关键要素。故A选项正确。
11.D 【解析】大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一般情况下不存在蔬菜资源短缺的问题;在楼顶种植,管理不便;“蔬菜树”种植单株茎叶较为繁茂,需使用营养液或合成肥料,与优质自然环境种植相比,品质并不一定优良;在楼顶种植,与居民的生活环境近,居民可以就近体验农业种植的乐趣。故D选项正确。
12.B 【解析】在大城市楼顶栽培“蔬菜树”,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空间利用效率,①正确;大城市“蔬菜树”种植规模小,主要为个人家庭种植,不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②错误;楼顶大批量种植“蔬菜树”,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起到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作用,③正确;其对城市雨涝的调节作用较小,④错误。故B选项正确。
13.B【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未来面馆”采用5G技术,线上远程下单操作,外卖送单,对客流量的考虑较少,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强;大型商场、地铁站属于人流密集区,是传统餐馆的首要选址区;偏远农村交通不便,不适宜布局。故B选项正确。
14.D【解析】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未来面馆”用智能机械操作取代了人工,需要的劳动力少;“未来面馆”借助5G技术可以远程服务,服务范围更广;“未来面馆”采用智能机械操作系统,减少了人工的使用,运营成本更低;“未来面馆”采取线上下单,不需要考虑过往客流量,因此布局更加灵活。故D选项正确。
15.B【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势起伏较大,为减少地势起伏对交通的影响,多采用桥隧相结合的方式,减小坡度,以减小地势起伏对交通线的影响。故B选项正确。
16.D【解析】云贵高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桥隧结合可以减缓地势坡度,隧道可以穿山而过,缩短两地之间的通行距离,故①③正确;通行效率受速度和道路宽度影响;单次货运量受运
17.(1)整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河流中上游高地分布较多;河流下游低洼地区分布较少。(答出两点,4分)
(2)中部湿地地区地势低洼,易受雨涝影响;湿地广布,冷湿气候不利于生产、生活;湿地常年积水,不利于聚落的修建。(6分)
(3)外部就业机会多,获取的收入高;交通设施的修建和完善,与外界联系增强,人口流出;外部居住、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答出两点,4分)
18.(1)小城镇数量增多,中等城市、核心大城市出现;城市建筑面积增大,耕地、林地面积减小。(4分)
(2)水土流失。(1分)
成因:部分林地转换成耕地,林地减少;植被固土能力减弱;该地区降水多且集中,对地表侵蚀力较强。(3分)
(3)城镇化过程中应注意区域生态用地的保留;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4分)
19.(1)修复、印刷古旧书籍;用于书法、装裱。(2分)
(2)嫩毛竹资源减少、枯竭,原料不足;电子媒体的兴起,优质纸的市场需求量减少;工序繁琐,生产效益差,造纸匠人数量减少。(6分)
(3)政策扶持,与大学合作,培养生产匠人;加强宣传,提高西山纸市场的认可度和知名度;打造特色传统纸作坊文化,融入优质旅游线路。(6分)
20.(1)分布于昆仑山北部山麓地带;大体沿山麓呈东西方向延伸。(2分)
(2)提高南疆地区交通通达度,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南疆地区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布局的优化;促进南疆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利于加强南疆地区与外部资源、信息、产业的联系,利于南疆地区与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答出三点,6分)
(3)区域降水少,建设、生活用水短缺;夏季气温高,易受高温酷热影响;冬春季节风力强劲,易受风沙灾害影响。(答出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