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8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件(共8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5 00: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0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
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纲要下·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时空坐标
法国
大革命
英国
责任内阁制
法国
宪法
德意志宪法
美国
内战结束
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联邦宪法
日本
明治维新
意大利
统一
俄国
农奴制改革
1861
1865
1868
1870
1871
19 世 纪 —— 扩 展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共和制
1789
18世纪中叶
1688
1787
17—18 世 纪 ——革 命 与 确 立
1689
英国
《权利法案》
1875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
沙皇专制
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概念解析:资产阶级革命
概念解析:资本主义制度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1)背景:
(2)特征:
(3)实质:
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
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即资产阶级代议制,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专制独裁。
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主要形式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概念解析:资本主义制度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是议会斗争的产物;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什么是
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具体方式具有多样性)
资政本体主的义主代要议形制式
君主
立宪制
民主
共和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德国)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美国)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法国)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是社会主义代议制,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与资本主义代议制代表资产阶级内部民主,统治压榨广大人民不同。
资本主义主代议制
资产阶级
壮大
人文主义(启蒙思想)
资产阶级
革命
确立资本主义
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
扩展
思想武器
勾画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与扩展的根本原因。
脉络梳理
思路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
五、资本主义的扩展——意大利统一
六、资本主义的扩展——德意志统一
七、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
1625年
1649年
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
1660年
詹姆士二世
1688年
威廉三世
1702年
安妮女王
乔治一世
斯图亚特王朝
1714年
汉诺威王朝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1.背景:
材料1: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国王于1215年签署《大宪章》。该法共63条,按照教会权利、财政、私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序排列,主要部分是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国王臣属的基本权利。
——摘编自居正《论英国(大宪章)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1215年
1265年
1295年
1343年
《大宪章》
模范议会
等级会议
两院制议会
在13世纪英国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历史传统
议会:13世纪,贵族为了维护特权,限制王权,迫使国王成立议会,参加者还有教士、骑士和市民的代表。14世纪上半叶,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下院又称平民院。
下院
上院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背景:
材料2:英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16世纪末17世纪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壮大,不再甘心忍受封建专制制度对他们的种种限制。
材料3: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在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对西方文明传统信仰和价值观重新思考,强有力地扫荡了笼罩着西方世界的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的迷
材料4:1625年(英王)查理一世继位后,在财政问题上与议会产生矛盾。1628年,国王召开议会,企图解决财政困难......次年,国王解散议会,实行独裁,大量出售专利权,征收新税......激起社会不满。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发展
议会VS王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主政英国
资产阶级、新贵族壮大力量
控制议会谋求更高政治地位
强调君权神授加强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城市中的银行家、大商人和手工工场主。
新贵族:农村中从事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主、牧场主。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原因:
①历史传统:13世纪英国确立了“王在法下”、“王在议会”的原则
②经济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逐渐壮大
③政治基础:英国封建专制,激化了社会矛盾
④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⑤导火索:1640年,为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过程: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640年,议会重开
1642年,内战爆发
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
1653年,克伦威尔成为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王朝复辟,查理二世与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加强专制统治
1688年,光荣革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承袭王位。
1689年,
《权利法案》
4.特点:
克伦威尔(1599—1658)
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杀了一个王,逐了一个王,请了一个王
不流血的政变
3.结果:
长期性、曲折性、渐进式、妥协性。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探究:
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国王的议会”→“议会的国王”
什么是“光荣革命”?为什么称之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国王是被议会请来的,国王的权力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为君主立宪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5.意义:
材料: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
——《大国崛起》
①结束王权专制,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权,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②有利于英国长期稳定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基础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标志:
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王权的条款: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集会权
选举权
权力中心:
国王
议会
第一次转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向议会
(注意:此时国王还保留行政权)
统治方式:
人治
法治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标志:
1689年《权力法案》的颁布
①对国王:限制国王权力,国王开始“统而不治”。
②对议会:确立议会主权,议会逐渐成为权力中心。
③对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起来,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有何历史意义?
《权利法案》
注意:《权利法案》属于宪法性质的文件,但不是宪法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构成:
君主
(贵族和教会代表,不选举,终身制)
英国国王
议会
(行政权)
上议院(贵族院)
下议院(平民院)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选举产生,任期五年)
(司法权)
(立法权、财政权、监督政府)
议员每年开会八个月,需要财政支持,因此少有劳动人民。
对下院法案的一年延搁否决权。保留财政讨论权,审查下院法案,可以纠正其中的缺点流弊。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威廉三世死后,王位应传给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女儿安妮。如果安妮没有直接的继承人,在她死后,王位应传给斯图亚特王朝的远亲——德国汉诺威选帝侯。(为了防止安妮去世后王位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后代,光荣革命的成功将功亏一篑。于是,1701年,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王位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
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
把王位继承、任命法官等重大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中
否定了君权神授,进一步限制王权
1.1701年《王位继承法》
议会
国王
独立
英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思考:《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颁布后,国王还
有哪些权力?
怎么样才能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威廉三世: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乔治一世: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
“不懂英语的英国国王”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对英国事务也不是很了解,并且不懂英语,无法在内阁会议上同阁员们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因此,乔治一世不愿参加内阁会议,便放手让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乔治二世和他的父亲一样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连续两个外国国王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带来发展良机,内阁制由此成形。
不懂英语的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威廉三世: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②乔治一世: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的惯例
③沃波尔:下院多数党领袖任内阁首相并组阁的惯例
第一个首相
由于乔治一世不愿出席内阁会议。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担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
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第二次转移: 行政权由国王转向内阁
不懂英语的国王丧失了行政权力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开始逐步形成并不断得以完善,议会取得对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权力的象征。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2)主要内容:
①内阁的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与首相共进退
②首相的产生:在议会下院选举中,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获得执政地位,党的领袖就会被形式上被国王任命为首相。
③首相的权力:首相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①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此时内阁垮台
内阁对议会负责,受其监督——责任内阁制
②内阁: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权力制衡
探究:英国的责任制内阁与明代的内阁有何不同?
英国的内阁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的产物
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赞同。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同进退。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政党制度的演变:
托利党
1832年
辉格党
保守党
自由党
保守党
工党
土地贵族
国教僧侣
新贵族
城市商人
金融家
20世纪初
贵族
其他阶层
工商业
资产阶级
保守党
自由党
工人阶级上层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工党标志——红玫瑰
保守党的两位重要领袖
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
有利于相互竞争,相互监督和制衡,实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1832年议会制度的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提供了保障,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867年议会改革,使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1884年议会改革,使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1928年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成年公民实现了普选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
★特点:选举权不断扩大,逐步取消财产、年龄、性别限制。
政治权利由贵族转向工业资产阶级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国王
首相
内阁
议会
形式任命
组织内阁
共进退
下院多数党领袖
负责
解散议会
重新选举
负责
监督
则政府集体辞职
议会通过不信任案
统而不治
掌握国家大权
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
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 的,这是古老的合法的 世袭权力,我绝不会违 背这项 托付 的 。
君权神授
虚君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三制合一(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的混合体)
2.国王统而不治(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3.议会权力至上(实行代议制,掌握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心)
4.内阁是核心(掌握行政大权,内阁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领导者)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1: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的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2:国史学家柯麦芝说:“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①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避免专制独裁,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经济:为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世界: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
展的范例。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材料1: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殖民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北美殖民地不仅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并且在这块广阔的大陆上最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的不断滋长,他们渐渐地对母国的高压掠夺政策产生不满……法国借北美独立战争之机大力援助北美人民抗击英军。
——摘编自王晓辉《美国独立战争对英法争霸的影响》
材料2:英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身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在独立前的100多年中,他们也不断地从欧洲先进思想中汲取滋养。......在英、法启蒙思想的熏陶下,在北门殖民地上也产生了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背景: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①经济: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市场逐渐形成;
②政治: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限制和剥削,激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③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美利坚民族形成及意识的觉醒。
④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根本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剥削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1783年)
2.过程:
莱克星顿的枪声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约克镇大捷
取得决定性胜利
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775.4
1776.7
1781.9
1783.9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由华盛顿领导
3.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独立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4.意义:
①实现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为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提供了先例。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北美英属十三个殖民地结成了同盟,创建了邦联制体制。邦联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各邦拥有独立的内政外交权力,没有全国统一的宪法、军队与财政,邦联政府集中行使的权力极为有限。邦联制下各州仍有较大的独立性,不利于国家统一与资本主义发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制。
美国宪法制定——来自费城的论战
1787年的费城制宪会议开得并不顺利。先是有人迟到,后是有人早退,最后又有3人拒绝签字,罗德岛则始终不肯派代表参加。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会议每天都在争吵中度过,当时已经81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对此忧心忡忡,专门请了个牧师,每天开会之前让全体代表先做祷告,企求全能的上帝保佑会议能顺利进行。会议开了近4个月,最终才形成了1787年宪法草案。那么,他们究竟围绕哪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呢?
应到74人
实到55人
最后签字39人
历时116天
569次投票
地方
如果还让各邦抓住主权不放,那么无论对邦联制度如何修补,都将无济于事……唯一的办法,是把全部主权都集中于“全国最高政府”。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国家主义者(联邦党人)
州权主义者(反联邦党人)
我们加入邦联时是平等的和自由的……如果谁要把我们弄得不平等和不自由,我是决不会让步的。
——新泽西代表 路德·马丁
争论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地方
议员名额按人口比例分配给各州。
——弗吉尼亚
大州
小州
各州无论大小、人口多寡有等额的代表。
——新泽西
争论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地方
黑人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非但不应计算人口,奴隶主还应为这部分财产缴纳财产税。
取消奴隶贸易。
北方
南方
按人口比例分配众议院议员名额时,黑人奴隶应计算在内,但在纳税时,应排除在外。
保留奴隶贸易。
争论三: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地方
《1787年宪法》内容
第一条:
第1款: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
第10款: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和军舰;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
第四条:
第3款: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
第六条:
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
第十条修正案: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立法权
军事权
外交权
征税权
中央法律高于各州
一定的自治权
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通过《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共和制。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1)三权分立:
总 统
国 会
最高法院
美国联邦政府
行政权
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权力广泛,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负责。
参议院
立法权
司法权
众议院
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任期6年
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2年
九名大法官,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平衡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利益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总统
国会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行政权
立法权
分权制衡
联邦法院
司法权
总统任命联邦法官
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1.《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2)联邦制:
国家结构:联邦制
政体:民主共和制
邦联制 联邦制
含义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几乎无权
权力很大
各项大权(最高权力)
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
邦联邦联,邦大于联;联邦联邦,联大于邦
松散的国家联盟
若干个单位(邦、州等)组成的统一国家
联邦政府拥有外交、国防、发行货币、制订根本大法等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
——《1787年美国宪法》
邦联制
联邦制
联邦政府
拥有高于各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
各州政府
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联邦制原则
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保证州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探究:有人说,政治的奥秘在于妥协。那么,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哪些矛盾,是怎样协调这些矛盾的呢?
1.中央和地方:联邦政府权力大大加强,掌握最高权力,但各州在行
政、立法、司法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参议员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众议员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参议院
众议院
平衡大小州的利益
满足小州的利益要求
照顾了大州的利益
探究:有人说,政治的奥秘在于妥协。那么,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哪些矛盾,是怎样协调这些矛盾的呢?
2.大州和小州:参议院议员按州分配,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分配。
暂时保留南方的奴隶制度,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
=
平衡南北方的利益
探究:有人说,政治的奥秘在于妥协。那么,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哪些矛盾,是怎样协调这些矛盾的呢?
3.南方和北方: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折算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2.《1787年宪法》的原则: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掌握最高权力,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联邦制原则
(中央集权)
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中央与地方、上院与下院、大州与小州的制衡。
分权制衡原则
总统和议员都由由民选产生。
人民主权原则
1.若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予以否决,国会则再没有机会使该法律生效
2.国会有权拒绝批准总统特朗普提名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
3.由于总统克林顿的生活作风问题,美国众议院对其提出弹劾,并由参议院审判。
4.美国加尼福尼亚州在各州中人口最多,所以美国国会中来自加州的参议员人数最多。
若国会以2/3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国会有权批准或者拒绝总统提名的大使、最高法院法官,以及其他执行部门官员
众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及下属官员,参议院有权对其进行审判
参议员每州2名,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解决大小州问题)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3.《1787年宪法》的评价:
材料1: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基石,而不是完整的大厦。或者说它是根,而不是完美的藤。
—— 威尔逊
材料2: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 (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787年宪法》
思考:结合材料和教材,评价美国的1787的宪法。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3.《1787年宪法》的评价:
①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②制约与平衡原则,加强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③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积极方面
局限性
①没有废除奴隶制度,打上种族歧视烙印;
②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
③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它所体现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美国民主共和制
4.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共和党
Republican
1828年
民主党
Democratic
1854年
(1)形成:
(2)确立:
(3)特点:
(4)本质:
19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都是资产阶级政党,本质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19世纪后半叶,美国的两党制正式确立
民主党(驴)VS 共和党(象)
其本质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分权制衡
驴象
本一家
VS
罗斯福
1933-1945
林肯
1861-1865
尼克松1968-1974
特朗普
2017-2021
奥巴马
2009-2017
克林顿
1993-2001
民主党
共和党
拜登2021-至今
①资格:必须生来就是美国公民,年龄达到35岁;宣誓就职之时在美国国境内居住需满十四年。
②由人民选出总统选举团,再由选举团来选举总统。
③每届任期4年(1787年宪法中没有对连任届数加以限制)。
Oh,my god!!!
据说,美国宪法规定凡年满35岁,在美国出生居住
14年以上的公民都可以竞选总统。
可是,参加美国总统的竞选谈何容易!
据报道,在1992年美国3名角逐总统宝座的侯选人中,佩罗的竞选费用达5970万美元,布什达16778万美元,克林顿达16709万美元。当时,美国普通工人的年薪平均约2.5万美元。现任总统特朗普,2016年竞选费用超过6亿美元(其中他自己花费6500万美元)。如此巨额的竞选费用显然不是普通公民所能承受的。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三)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背景: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关税
西部领土建州
奴隶制
提高
降低
蓄奴州
维护
废除
自由州
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矛盾不可调和
二、美国独立战争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三)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2.过程:
内战爆发
颁布《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战结束
1861
1862
1862
1865
3.实质: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4.评价:
积极:①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③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
④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基础。
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种族歧视)。
《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黑人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材料1:“经济力量、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信心大部分已经转移到资产阶级那里”,他们拥有“一种新型的财富,即流动的或商业性的财富”。
——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材料2:1715—1786 年,法国税收总额从8600万锂提高到5.4亿锂,其中以间接税提高幅度最大。同时,由于法国国内关卡林立,在各大城市还征收商品入市税,......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障碍。
材料3:17、18世纪,法国君主专制下全国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天主教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一和第二个等级都享有免税权);第三等级主要是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和农民,负担着沉重的捐税。
材料4: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了法国!”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①经济:18世纪,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②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束缚。
③思想:启蒙思想也对民众产生了深刻影响。
④外因: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影响。
1.原因
2.过程: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
1789年8月26日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宪法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1789年8月26日,议会颁布《人权宣言》
1793年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制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2.过程:
拿破仑·波拿巴
(1769-1821年)
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法国民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
1815年,在欧洲各国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
进步:①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②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局限:拿破仑实行帝制,对外军事征服。
探究:如何评价拿破仑的统治?
《法国民法典》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一)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3.意义:
材料1:这场革命(法国大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
——【法】托克维尔著,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2: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推毁人。
①法国大革命猛烈冲击了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法国大革命也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的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革命最彻底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法国民主共和制
①经济:工业资本主义落后,资产阶级力量弱且派系多,小农经济长期存在;
②政治:法国封建势力强大;
③思想:君主观念根深蒂固;
④外因:欧洲其他国家的干涉。
思考:法国共和之路为何举步维艰?
1.确立:
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度。
曲折性
艰难性
三、法国大革命与民主共和制的确立
(二)法国民主共和制
(立法权)
(行政权)
议会选举产生
对议会负责
议会
总统
内阁
任命(众议院同意)
参议院(间选)
众议院(普选)
副署
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行政权)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掌握行政大权。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君主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
2.结构:
3.政党制度:
拓展提升: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
开始标志
起止时间
领导阶级
重要文献
政体
性质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
1640-1688年
1789-1794年(高潮结束)
1775-1783年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解放运动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一)背景
材料:19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此同时,长期在农奴制压迫下生活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革命斗争。国内掀起了废除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新思潮,与工农运动相呼应。1853-1856年,落后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无能和农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国统治者猛然惊醒,他们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发展本主义工业,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1.经济: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思想: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矛盾(直接原因)
四、资本主义的扩展——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二)开始标志:
1861年3月3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颁布《二一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三)主要内容:
1.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通过赎买得到土地;解放后的农奴受到村社的管理。
2.其他改革: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刺激工业发展等。
(四)评价:
积极: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消极: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
亚历山大二世
(法律上)
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劳动力
地主:变固定资产为流动资产,成为资产阶级/购买商品,促进流通
维护沙皇统治
五、资本主义的扩展——意大利统一
(一)背景:
19世纪中期,意大利分裂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过程:
①1861年,意大利经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了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三)意义:
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促进了意大利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②但由于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在政治上、经济上保留着封建残余。
②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撒丁王国
六、资本主义的扩展——德意志统一
(一)原因
①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分裂状态,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②德意志分裂状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③容克贵族(地主)实力强大,工业资产阶级相对弱小
④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力量(铁血政策,俾斯麦)
俾斯麦: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工业/武器与军队)和血(战争)。
(二)过程:
1870年普法战争
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
1864年:普奥对丹麦
1866年普奥战争
名词解释
容克贵族地主:容克,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它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
德国与普鲁士、容克贵族的关系:德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普鲁士是其辖内的一个邦国,也是最大的邦国,自俾斯麦帮助威廉一世皇帝统一德国后,普鲁士国王兼任德意志皇帝,而容克贵族一般泛指普鲁士的贵族和大地主。当时有句谚语是:普鲁士统治德国,容克统治普鲁士,因此容克才是德国的主人。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俾斯麦(于1862至1890年任帝国第一任总理)。1871年普鲁士“自上”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
六、资本主义的扩展——德意志统一
(三)结果: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结构是联邦制)
议会
皇帝
宰相
国家元首
各项大权
帝国议会
成年男子
作用很小
联邦议会
各邦代表
有决定权
任命
负责
召集解散
法案批准
担任议长
政府首脑
有行政权
立法权
材料:“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思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②立宪为虚,专制为实
①行政权和立法权没有真正分离
③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六、资本主义的扩展——德意志统一
(四)评价:
材料1:德国是由容克地主(封建地主)阶级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并建立起代议制的,因此它很自然地保留了普鲁士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并在统一后推广到整个帝国的境内。
材料2:德国的经济如同俾斯麦的杠上动作一样,迅速腾飞——1880年德国的工业产值超越了法国,居欧洲第二。
局限: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专制 和军国主义色彩,最终将德国和别国人民推入战争的深渊。
积极:形式上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挤身世界强国之列。
总结提升:英法美德四国政体比较
项目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标志
政体 行政权
立法权
权力中心
特点
相同点 认识 1689年
《权利法案》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
1787年
《联邦宪法》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内阁、首相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议会
议会
国会
议会
议会
皇帝
总统
议会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专制是实
立宪是虚
三权分立
制约平衡
参议院、总统相互牵制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政党制度
虽然欧美代议制有着个性和共性的差异,有的还不完善不彻底,但是人类追求民主过程中的一大成果,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
七、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背景
材料1:幕府拥有约占全国领土1/4的直辖领地,其余土地则分封给260余个大名作领地,建立藩国……在幕藩统治下,日本实行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居民被划分为士、农、工、商4个等级。……自18世纪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2:从1633年起,德川幕府曾5次发布“锁国令”,使日本成为闭关自守的国家。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事件,迫使日本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后又同英、法、俄、荷等国签订类似不平等条约,被迫打开了国门。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黑船事件
倒幕运动
七、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背景:
①内忧:幕藩体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尖锐;
②外患:西方资本主义入侵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③西方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④前提: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天皇掌握实权。
日本明治天皇
(二)内容:
②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模仿西方,废除武士集团垄断军队的特权,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常备军。
运用国家政权力量、各种政策和国库资金,以军工企业为主导,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建立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文化运动。
①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七、资本主义的扩展——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三)内容
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积极: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
3.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 使日本很快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③政体:实行君主立宪制——1889年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肯定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和统揽一切的地位。
④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四)评价
总结提升
国家 时间 方式 制度 完善民主的特点
英国 1640-1689 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和平渐进的改革
法国 1789-1875 资产阶级革命 共和制 艰难曲折;血腥暴力
美国 1775—1865 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共和制 稳定和创新
俄国 1861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沙皇传统;封建残余
日本 1868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德国 1864—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封建残余;军国主义
意大利 1861—1871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先激进后温和(英)
激进的革命(美、法)
温和的改革(俄、日)
战争统一(意、德)
总结提升:评价资本主义制度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③与封建制度比较,资本主义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
④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进步性
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①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对外,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局限性
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哪些方面初步实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
思考点
革命实践
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宣言法典
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等固定下来;
宪法文件
各国纷纷定制完成法律文件,是对启蒙运动中“法治”、“法律至上”等理念的实践,以法律来维护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旦充分自由这个抽象概念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第510页
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美国等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将启蒙运动中“开明专制”、“民主共和国”等从理论变成现实;
1.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以近代的思想解放为先导,同时又助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的确立方式多样,但殊途同归,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性……
3.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确立后逐渐向全球扩展,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4.西方近代的政治民主化道路虽然不断扩大,但始终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结语:欧美政治民主化之路
栽自由之树,结民主之果
想要持续结果并要结硕果,任何一种制度都需不断自我完善,改革创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