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5-27 13: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命题人:詹晓蓉 黄良海
说明:
①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各类题型,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和答题纸。
②本试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27分)
一、语基题(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聒(guō)噪 杜撰(zhuàn) 畏葸(xǐ) 间(jiàn)不容发
B.汲(jí)取 炮(páo)烙 良将劲弩 (nú) 生死未卜(bǔ)
C.默契(qì) 晕眩(xuàn) 嫡(dí)亲 锲(qì)而不舍
D.踝(guǒ)骨 怯(qiè)弱 纤(xiān)细 度长絜(xié)大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朔漠 瞌睡 磕头 脊髓 震聋发聩
B.饿殍 萦绕 萤屏 怨府 雕梁画栋
C.惊蜇 敕造 赦免 愚钝 至高无上
D.荒诞 潦倒 缭乱 攥住 白浪滔天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近年来,全球出现的很多异常气候现象无法进行科学地解释,但 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也不足以说明地球面临着巨大的灾难。
⑵如果用户访问某些网站之后,怀疑自己的电脑被木马 ,可以使用“兔子云查杀”进行全面扫描,安全、经济、实用。
⑶如果儿童的智龄与 年龄相等,则智商为100,属于中等的智力水平。这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观点。
A.究竟 侵袭 十足 B.毕竟 侵袭 实足
C.毕竟 侵蚀 十足 D.究竟 侵蚀 实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在美国卡图研究所举办的货币政策年会上,世界两大金融机构的官员们对资产泡沫问题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B.大娄山脉的主峰娄山关北拒巴蜀,南扼黔桂,是黔北的咽喉要塞,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C.香港铜锣湾有百德新街鳞次栉比的世界著名品牌,有阔气的时代广场,还有散落各处的小店,是购物爱好者必定要去的地方。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的发生,既有管理混乱、违规作业等方面的原因,又有“争第一、赶进度”等好大喜功的人为因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上海世博会“环沪护城河”行动的原则是能否让“生活干扰最小化和安保效率最大化”,这一行动的启动标志着世博安保已进入实战阶段。
B.父亲无论是对事业,还是对工作,心中只有两个字:真心!他的一生正是“为官为人一身正气,为党为民两袖清风”这两句话的真实写照。
C.加大教育投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D.烟台市交警中队以交通安全百日会战为契机,严查手续不全、安检不合格、酒后驾车,进一步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力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②,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雎奋击,呴籍叱咄③,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④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⑤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注:① 诎:通“屈”。诎指:折节,屈尊。②嘿:通“ 默”。③呴籍叱咄:“呴”通“ 吼”;“籍”通“藉”,践踏。呴籍叱咄:呼喊跺脚,严厉呵斥。④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⑤三晋:指韩、赵、魏三国。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几据杖,眄视指使 冯:通“凭”。
B.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致:招致。
C.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捐:捐献。
D.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北:败北之兵。
7.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①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①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②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①齐城之不下者,惟独莒、即墨 ②句读之不知
D.①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8.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燕昭王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
③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④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⑤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⑥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9.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隗对昭王说,成就帝王霸业的国君对待贤者要像与老师、朋友、臣子那样相处,而不能像仆役那样,让昭王明白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B.郭隗以“千金买马”的故事,生动地告诉燕昭王招致人才的方法,设喻巧妙,说理透彻,让人信服。
C.燕昭王采纳郭隗的意见,使乐毅、邹衍、剧辛等贤人志士不远千里投奔燕国,为振兴国家奠定了人基础。
D.燕昭王广纳贤才,关心百姓且与他们同甘共苦,经过多年努力,使燕国殷实富裕,联合诸侯打败了齐国,实现了报仇雪恨的目的。

第Ⅱ卷 (共123分)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3分)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3分)
(二)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6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⑵ ,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3)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
(5)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
(6)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过秦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山中与幽人①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注]①隐居的高士。
⑴诗的第二句叠用三个“一杯”,收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试简要分析。(3分)
⑵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简要概括。(3分)
三、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看到宝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
B.一日午后,宝玉看到蔷薇架下芳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C. 宝玉不愿会客,湘云劝他谈讲仕途经济,宝玉马上放下脸,叫湘云到别处呆去,还说“林姑娘”从不说这些混帐话。
D. 贾母提议为凤姐过生日。方法是凑份子。邢夫人尤氏也被叫来了。贾母带头出了二十两,薛姨妈也出了二十两,邢王二位夫人各出十六两,尤氏李纨出十二两,但贾母体恤李纨是个寡妇,就替她出了十二两。
E. 袭人归省母病,凤姐派晴雯和麝月负责宝玉的饮食起居。这天夜里,麝月出去,晴雯跟着出去吓唬她,因天寒穿得又少,第二天一早就感冒了。宝玉派人去请了个大夫,结果竟是个庸医。
14.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贾府大老爷贾赦想收丫鬟为小妾,不想那丫鬟却说:我是横了心的,当着众人在这里,我这一辈子莫说“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就是老太太逼着我,我一刀抹死了,也不能从命!(第四十六回)
这丫鬟是谁?请简述相关情节。
(2)探春有才干,有眼光,敢作敢为,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红楼梦》中写探春故事最动人的还是她的“理家”及其在“抄检大观园”中的表现。请简叙“探春理家”的情景。(第五十六回)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注释]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7~19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的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6.文章先后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两次描写的不同作用。(4分)
17.从全篇来看,小说塑造“她”这个形象主要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试简要说明。(4分)
18.试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好处。(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7分)
19. 观察下面一幅漫画,
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请写一段话描述画面的内容。(不少于30个字)(3分)
答:

这幅漫画有何寓意?(2分)
答:
20.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划线名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2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较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

六、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失去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阳,可以欣赏满天的繁星;失去了绿色,得到了金秋丰硕的成果;失去了青春岁月,我们走进成熟的人生……生活,需要享受收获的喜悦,也该享受失去的乐趣。
人的一生,总在不断地失去一些什么,也在不断地得到一些什么。面对得失,你曾有过怎样的心情,作过怎样的思考呢?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6.C(捐:抛弃。)
7.A(连词,表转折,却。B项①副词,尚且;副词,况且。C项①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①是连词,表目的,来;②是介词,按照。)
8.B
9.A(是说明国君对待贤才的态度。)
10.文言文翻译(6分)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江间波涛兼天涌
(3)间关莺语花底滑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 吾尝终日而思矣 (6)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3.(1)BD(5分)(B龄官划蔷D贾母本欲替李纨出份子,但凤姐在贾母前应承替李纨出份子,过后又赖掉。)
14.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这丫鬟是鸳鸯。贾赦想收鸳鸯为小妾,叫刑夫人来求凤姐,凤姐推脱。刑夫人去探鸳鸯的心,并拉她去回贾母,鸳鸯只是低着头不动身。贾赦为此叫来了鸳鸯家人相逼,鸳鸯便到贾母那儿剪发明誓,死也不从。贾赦的企图因此无法实现。
(2)凤姐小产,探春协助理家,亲娘舅死了,探春按制度行事,依例赏银。母女大闹一场。探春着手改革的第二步,是废除不必要的开支,精简节约,取消宝玉、贾环、贾兰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的费用和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并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各项事物。?探春理家?得到许多人的肯定与支持。
【评析】
孔子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的人,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他所培养的就是具有前两种品德的“士”。
16.(4分)开头描写风雪,扣紧题目中的“风雪”二字,同时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为下文写“她”的心理活动做铺垫;(2分)中间描写风雪,是为了渲染气氛,衬托“她”心中的不安、孤独与无助,同时推动情节的发展。(2分)
17.(4分)心理描写。(2分)小说主要写“她”因看电影晚归,站在大院门口不知如何叫开大门的心理活动过程,所描写的几个人物也主要是从“她”心理活动的角度入手。(2分)
18.(4分)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又出人意料,发人深思。风雪之夜,大院悄悄地为她留着门,突出了温暖的人情美主题;揭示了“只要不放弃追求,生活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的人生哲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燕昭王收复了残破的燕国之后即位,降低身份,用丰厚的礼物来招揽人才,想要用这种办法报国家之仇。所以前去拜见郭隗先生,燕昭王说:“齐国趁着我燕国的混乱,袭击攻破了燕国。我很清楚燕国面积很小,力量很弱,不足够来报仇。然而得到贤能的人才和他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是我的愿望啊。请问用这种策略替国家报仇怎么样呢?”
郭隗先生回答说:“能够成就帝王霸业的人对待贤者能够像和老师朋友臣子一般相处,亡国之君对待贤者就像和仆役相处一样。能够委屈自己的心意事俸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才能高于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有事抢先去做而后休息,询问之后懂得道理就不再争辩,那么才能高于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那么和自己相似的人就会到来。扶着几案,拄着拐杖,斜着眼睛指使他人,那么杂役、仆役这类人就会到来。如果放纵骄横、野蛮暴戾,那么服徭役的和差役这类人就会到来了。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纳士人的办法。大王如果真能广选燕国之内有才能的人,并且到他们的门下拜见,天下听到大王拜见那些有才能的人,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定都会投奔燕国。”
燕昭王说:“我要去拜见谁才能行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的君王,有用千金的高价寻找千里马的,三年都没有找到。国君身边的侍从对君王说:‘请让我去找千里马。’君王派他前去。三个月之后找到了千里马,但是马已经死了,用五百金买下马的头,回到国内把这个消息报告给君王。君王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怎能为了一匹死马而丢弃五百金呢?’侍从回答说:‘死了的马尚且用五百金来买,何况活马呢?天下的人一定把大王当作懂得买马的人,千里马将要来到。于是不满一年,来的千里马很多。如果大王确实想要招致贤才,请先从我开始;我尚且被重用,何况比我贤能的人呢?难道他们会因为千里之远而不来吗!”
于是燕昭王替郭隗先生铸造宫室,把郭隗当作老师。乐毅从魏国前往燕国,邹衍从齐国前往燕国,剧辛从赵国前往燕国,有才能的人争相聚集到燕国来。
燕王吊唁死去的人,慰问活着的人,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国富足,士兵们快乐善战。于是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和秦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合谋来攻打齐国。齐国战败,燕国军队单独追击败北的齐军,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拿走齐国所有的宝物,烧毁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没有被燕军攻占的城池,只有莒城和即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