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议花生”部分,了解花生的特点,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道理。
3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借物喻人。
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的做人道理。
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
板块一 品读“议花生”部分,了解花生特点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重点写的是哪部分?(议花生)主要对应课文哪几个自然段?(4—14)
二、品读“议花生”部分,了解花生的特点
1.这部分是父亲与孩子们之间的对话。他们在议论什么?从对话中你可以看出花生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根据学习提示,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出示学习要求:默读4-14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圈出我们认为的花生的好处和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
3.出示作业本第5题第(2)小题,借助提示说一说。
课文片段主要写 。交谈时,我们认为花生的好处是: , , 。
父亲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 。
(花生最可贵之处:预设1.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必须挖起来才知道;预设2.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4.父亲说花生的最可贵之处时,为什么要说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梳理表格。
出示表格: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
同
点 位置
外表
印象
相同点
通过比较,我体会到了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2)交流反馈,加深理解。
预设: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不
同
点 位置 埋在地里 高高地挂在枝上
外表 矮矮地长在地上 鲜红嫩绿
印象 挖起来才知道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相同点 都好吃,都对我们有好处。
通过比较,我体会到了花生_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不慕虚荣的品质。
(3)教师小结:桃子、石榴、苹果也对我们有好处,但它们有好看的外表,而且高高地挂在枝头,容易获得人们的喜爱和赞美。花生有很多好处,但它的外表朴实无华,而且果实埋在地里,总是默默无闻地作奉献,这才是最可贵的地方。
(4)有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
板块二 深入解读,体味道理
1.父亲为什么要和孩子们议花生,他想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你怎么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体面”?生活中哪些人比较体面?
(预设:有面子、有身份的人;衣着光彩的人;样子好看的人……)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好处”?生活中哪些人是对别人有好处的人?(预设:好处就是对人或事物有利。像清洁工、义工、老农、边疆战士等,看着虽然不起眼,但一直在为他人和社会默默奉献。)
(3)做人要做有用的人,是不是就不必讲体面?
(预设:不是。追求体面也重要,但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3.小结写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其实是为了论人生。表面上在赞美花生,其实是在歌颂那些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人们,这样的写法叫作“借物喻人”。
4.你觉得哪些人像花生一样,虽然外表不那么光鲜,却默默为社会做贡献?
(1)学生自由说
(2)教师示范说
出示范例: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要像花生一样,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比如袁隆平爷爷,你看他平时戴着草帽,穿着旧衣裳,脚踏黄土地,在试验田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幅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但他带领科研团队,经历一次次失败,克服一道道难关,不断改良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不再忍受饥饿。这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
板块三 写法迁移,尝试练笔
1.出示《作业本》第6题“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下面的事物会让你想到身边的哪些人?先把事物与对应的品质连一连,再选择其中一种事物,试着写一段话。
(1)连一连,说一说:竹子、梅花、蜜蜂、路灯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2)说说你由其中一种事物想到了哪类人?它们之间有和相似之处?
(3)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段话,先写清事物的特点,再写由此想到的人,注意结合具体事例来说明。
(4)学生自主练写。
(5)交流反馈。
2.巩固写法,拓展延伸
花生、路灯让我们想到了默默无闻的人,竹子让我们想到了坚韧不拔的人,蜜蜂让我们想到勤劳智慧的人,梅花让我们想到了不畏艰难的人。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其实在古诗的创作中也经常见到,比如我们学过的这几首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在琅琅书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
(出示古诗:《竹石》、《墨梅》、《蜂》)有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2.落花生
默默无闻
朴实无华 借物喻人
不慕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