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5 18:59:30

文档简介

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
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固: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十选择性必修3第1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巢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渔业资源丰富。其中生存的翘嘴餡为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在0~38℃,
多生活在中上水层,游动迅速,喜欢成群活动,在有阳光照射到水面时尤为活跃。翘嘴鲌以浮游生物为
主要食物来源,属于凶猛性鱼类。但是狼牙鱼入侵会导致巢湖翘嘴鮊数量的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光、水温属于影响翘嘴舶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
B.翘嘴舶和浮游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
C.狼牙鱼人侵后,其种群数量可能会呈现“丁”形增长趋势
D.狼牙鱼入侵后,与翘嘴舶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
2.在解剖镜下用尖嘴吸管吸取草履虫虫体,按10只/孔的数量分别转移到6孔培养板中进行室温培养
(共设置3组),每24h后在解剖镜下计每个孔中草履虫的数量,取3个培养板中每个孔的平均值记录
数据,至种群数量达到平衡状态后即停止计数,分析数据画出如图曲线。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
的是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34
1
天数/天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第1页(共6页)】
232551D
A.培养板每个孔中的草履虫种群数量呈现为“S”形增长趋势
B.第4~5天种群增长缓慢,说明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C.第2~3天与第4~5天相比,该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较低
D.若起始时每孔草履虫大于10只,其他条件不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仍保持不变
3.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
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退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②退耕还林后群落总体上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
替③群落演替过程中,某种灌木数量逐渐减少,可能与阳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因受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多种多样。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湿地生物群落中的生物都为水生生物
B.荒漠生物群落中孤狸和仙人掌是最常见的动、植物类型
C.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
D.森林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地区
5.二化螟和褐飞虱均为导致水稻减产的害虫,两者都可在水稻植株上产卵繁殖。二化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
茎秆纤维等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某水稻田因两种害虫的多年侵害而弃耕,多年后形成灌木
林,再调查时,没有发现二化螟和褐飞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二化螟、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是寄生
B.水稻群落和灌木林群落都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C.二化螟与褐飞虱的生态位不完全重叠,种间竞争不激烈
D.灌木林中无二化螟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6.马来西亚特有寄生植物凯氏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散发出腐臭
的气味,吸引丽蝇为其传粉。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并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
吸引雄性胡蜂“上当交配”为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腐尸花和角蜂眉兰都是生产者
B.丽蝇和雄性胡蜂都是消费者
C.角蜂眉兰属于第一营养级
D.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无机养料
7.植食性动物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存在食人量、未食入量;同化量、未同化量;有机物质积累量、呼吸代
谢消耗量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食入量和未同化量最终都通过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
B.用有机物质积累量/食入量可计算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C.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恒温动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
D.有机物质同化量/食入量的值越大,说明同样的饲料能够让动物的生长量更多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第2页(共6页)】
232551D宜昌市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光、水温属于影响翘嘴鲌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A正确:翘嘴鲌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所以,两者间存在相
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B正确;狼牙鱼入侵后,其种群数量可能会呈现“J”形增长趋势,也可能会呈“S”形增长,C正
确:狼牙鱼入侵会导致巢湖翘嘴舶数量的下降,说明狼牙鱼与翘嘴舶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和竞争的关系,D错误。
2.C通过图示曲线走势能够看出该草履虫种群数量呈现“$”形增长,A正确:4~5天种群增长缓慢,这是因为种群密度
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即: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B正确:该
种群中无迁入率和迁出率,故出生率/死亡率的值即可表示为种群增长速率,分析曲线图可知,第2~3天与第4~5天相
比,该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的值较高,C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该实验中草履虫环境容纳量为550只,若起始放置数大
于10只,但其他条件不变时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D正确。
3.D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①正确:森林群落结构更为复杂,故退耕还林后群落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
展为复杂的群落,②正确:灌木矮小缺少光照,无法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更多能量,占据劣势,③正确。故选D。
4,C湿地生物群落中有水生生物,也有鸟类等陆生生物,A错误;狐狸是森林生物群落的动物类型,不是荒漠生物群落的
动物类型,B错误;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草原生物群落中的动物由
于环境中缺少遮蔽物,因此经长期自然选择后大都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C正确:森林主要分布于东部湿润地
区,D错误。
5.A二化螟、褐飞虱与水稻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后者是寄生,A错误;群落都存在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B正确:二化
螟为钻蛀性害虫,以水稻茎秆纤维等为食;而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由此可推测两者所利用的资源不同,生态
位发生分化,种间竞争不激烈,C正确:灌木林中无二化螟和褐飞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6.C腐尸花是寄生植物,属于特殊的消费者,A错误;丽蝇主要是腐生生物,为分解者,B错误;腐尸花从宿主直接获取有
机养料,D错误。
7.B未食入量和未同化量最终都通过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A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是后一营养级的
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B错误;在同化量相同的情况下,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自身的体温,其体内积累的有
机物要少于变温动物,C正确:同化量/食入量的值越大,说明同样多的饲料能够让动物获得更多的生长量,D正确。
8.B218t/km2是第一营养级储存的有机物的含量,不是同化的.总能量,A错误:生物量随着营养级增加而减少,呈现正
金字塔形,B正确:其他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可能因为生产者生活周期短被大量捕食而呈倒金字塔形,比如湖泊,C错误;
生物量会因呼吸消耗或被捕食等发生变化,D错误。
9.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而能量沿食物链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自给自足,B错误。
10.D为了诚少实验误差和实验干扰,研究地段需要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早季和雨季的取样地点必须一致,A、B正
确;由图可知,不管是旱季还是雨季,橡胶林对纤维素的分解作用均高于热带雨林,C正确;热带雨林在雨季的分解作
用低于旱季,故湿度增大不利于纤维素的分解,D错误。
11.C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场退化,固定的太阳能诚少,A正确;成熟牧草会影响新草的生长,故需要及时收割,B正确;植
被覆盖度的增加体现了牧场的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合理放牧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使能量持
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正确。
12.C人类过度捕捞等活动可能使某些物种灭绝,进而降低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而实行禁渔制度有利于恢
复长江和黄河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A、B正确:禁渔期间市民垂钓或者小范围捕捞鱼类可能会影响渔业可持续发展,
应进行规范化管理,C错误;禁渔期开放后长江和黄河流域生产性捕捞应该合理适度,避免进一步破坏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D正确
13.C由图可知,乳酸菌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不能持续增加,A正确:乳酸菌发酵需要无氧环境,若泡菜坛有裂缝,会导致
乳酸菌的数量减少,B正确;由曲线图分析可知,第3天的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第8天时亚硝酸盐含量趋于稳定,
含量较第3天明显减少,故与第3天的相比,第8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C错误: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随着乳酸含量
的增加,pH逐渐降低,D正确
【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32551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