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三上·太原期末)“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这句话说的是( )。
A.空气 B.水 C.阳光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空气的作用有能够帮助火焰燃烧、供人和动植物呼吸。题干中的“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这句话说的是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故A正确。
2.(2023三上·太原期末)把点燃的蜡烛放入下面各装置中,最先熄灭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呼吸一次的空气 C.呼吸多次的空气
【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新鲜的空气,发现火柴燃烧一会儿熄灭,说明吸入的空气支持燃烧,里面含有氧气,氧气支持燃烧。将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吸多次的空气,发现火柴马上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C符合题意。
3.(2023三上·岳池期末)下列土壤颗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沙粒、粉粒、黏粒 B.黏粒、沙粒、粉粒 C.粉粒、沙粒、黏粒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种类土壤颗粒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粒、粉利、黏粒。
4.(2023三上·太原期末)水稻最适宜种植在( )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等,以B符合题意。
5.(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列水体中,由人工建设的是( )。
A.湖泊 B.泉水 C.运河
【答案】C
【知识点】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解析】【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分析选项可知,运河是由人工建设的水体,C是正确的选项;湖泊、泉水是自然水体。
6.(2022三上·乳源期末)通过实验可知,土豆中含有大量的( )。
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实验可知,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7.(2023三上·太原期末)小楠最近要减肥,( )是最佳的减肥方法。
A.吃减肥药
B.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
C.适当的体有锻炼和合理的饮食
【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
最佳的减肥方法包括要学会科学锻炼,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时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锻炼后要注意对肌肉进行放松,还包括合理的膳食,不暴饮暴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8.(2023三上·太原期末)科学家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 ) 枚回形针的质量。
A.1 B.3 C.5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够占据空间,具有一定的质量,容易被压缩等。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
空气虽然很轻,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质量,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2023三上·太原期末)一般来讲,菜园土中有很多东西。下列物体中,( )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A.枯树枝 B.泥土 C.铁矿石
【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是水、空气、无机盐、腐殖质、矿物质、有机物等物质的混合物。在菜园土中能找到枯树叶、沙子、小虫、石块、泥土等,铁矿石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10.(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 )不是固体混合物。
A.面粉 B.八宝米 C.混凝土
【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占有空间,都有质量,固体有确定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液体没有确定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的体积。面粉不是固体混合物,是单质;八宝米、混凝土都是多种固体物质混合而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二、探究题。
11.(2023三上·太原期末)《大冒险》是深受大家喜欢的野外求生节目,里面有一个场景:烈日高照,一位探险家在荒岛上寻找水源,只发现一个浑浊的小水潭。于是,他找来颗粒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和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一个装置(如图所示)。
(1)用这个装置,他能将( )从水中分离出来。
A.水中的细菌 B.水中的盐 C.落叶和小鱼残骸
(2)进行户外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大,探险家准备喝盐水补充能量,他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下面三杯盐水,( )中食盐溶解得最快。
A. B. C.
(3)等食盐完全溶解,盐水( )
A.中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都-样咸
(4)探险家准备将未喝完盐水中的食盐“取”出随身携带,便于他后面继续食对于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你有什么好办法? ( )
A.加热 B.放在太阳下晒
C.用纸过滤 D.从盐水中捞
【答案】(1)C
(2)C
(3)C
(4)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用加热蒸发水分的方法分离溶解的物质。
(1)读图可知,用不同大小颗粒的石头、沙子、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如图所示装置,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用这个过滤装置,能将落叶和鱼虾残骸从水中分离出来。水中的细菌个体很小,这个装置不能分离出来,水中的盐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都在搅拌的条件下,温度最高、食盐颗粒最小的C杯中食盐溶解的最快。故C选项正确。
(3)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形成的盐水各个地方都一样咸。故C选项正确。
(4)将盐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开,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让水蒸发掉,水蒸发速度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水蒸发速度越快,因此加热或放在太阳下晒盐水,都可以加快水蒸发速度,但是最快的方法还是加热,太阳晒速度较慢;用纸过滤不能分离食盐和水;食盐溶解在水中,与水完全融合在一起,分布均匀,是看不见的,不能从盐水中捞出。故A选项正确。
12.(2023三上·太原期末)小华对自己平静状态下和运动三分钟后呼吸和心眺次数做了记录;如下所示。
平静状态下 运动三分钟后
每分钟呼吸次数 23 34
每分钟心跳次数 73 96
(1)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运动三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比平静状态下 (填“少”或“多)呼出、吸入气体的量也会比平静状态下 (填“少”或“多”)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 。
(2)小华发现在运动三分钟后,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请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1)多;多;氧气
(2)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每次吸入的氧气量更多,所以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测量肺活量;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除二氧化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1)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运动三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比平静状态下多。呼出、吸入气体的量也会比平静状态下多,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
(2)小华发现,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说明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每次吸入的氧气量更多,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
三、实验题。
13.(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面是测试小草对土壤保护作用的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时,两个水壶在盒子上方的高度 ,往两个盒子上浇的水量 。
(2)浇水后,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 ,没有小草的盒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 。(填“较多"或“铰少”)
【答案】(1)相同;相同
(2)较少;较多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要保护土壤。
(1)根据测试小草对土壤保护作用的实验装置可知,这个实验既有模拟,模拟土地及降水情况等,又有对比,比如不同坡度、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等因素。在实验时,两个水壶在盒子上方的高度相同,往两块土壤里浇的水量相同,不同的是植物覆盖的有无。
(2)浇水后,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较少,没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较多,表明小草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
14.(2023三上·太原期末)看图填空。.
【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呼吸器官的认识,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是在肺中进行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
四、综合题。
15.(2023三上·太原期末)康康和父母去海边旅游,在这次旅途中,他学会了不少科学知识。
(1)妈妈告诉康康,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资源、 资源和 资源。
(2)康康有点渴了,想直接喝海水,被爸爸拦住了,这是为什么?
【答案】(1)能源;矿产;生物;化学
(2)如果我们直接饮用海水,会使得细胞直接浸没在高盐溶液中,导致细胞脱水,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知识点】水的净化;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1 / 1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三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23三上·太原期末)“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这句话说的是( )。
A.空气 B.水 C.阳光
2.(2023三上·太原期末)把点燃的蜡烛放入下面各装置中,最先熄灭的是( )。
A.新鲜的空气 B.呼吸一次的空气 C.呼吸多次的空气
3.(2023三上·岳池期末)下列土壤颗粒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A.沙粒、粉粒、黏粒 B.黏粒、沙粒、粉粒 C.粉粒、沙粒、黏粒
4.(2023三上·太原期末)水稻最适宜种植在( )中。
A.沙质土 B.黏质土 C.壤土
5.(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列水体中,由人工建设的是( )。
A.湖泊 B.泉水 C.运河
6.(2022三上·乳源期末)通过实验可知,土豆中含有大量的( )。
A.油脂 B.淀粉 C.蛋白质
7.(2023三上·太原期末)小楠最近要减肥,( )是最佳的减肥方法。
A.吃减肥药
B.尽量少吃或不吃食物
C.适当的体有锻炼和合理的饮食
8.(2023三上·太原期末)科学家经过精确的计算得出:在接近地面处,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 克,相当于( ) 枚回形针的质量。
A.1 B.3 C.5
9.(2023三上·太原期末)一般来讲,菜园土中有很多东西。下列物体中,( )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A.枯树枝 B.泥土 C.铁矿石
10.(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列物体中,( )不是固体混合物。
A.面粉 B.八宝米 C.混凝土
二、探究题。
11.(2023三上·太原期末)《大冒险》是深受大家喜欢的野外求生节目,里面有一个场景:烈日高照,一位探险家在荒岛上寻找水源,只发现一个浑浊的小水潭。于是,他找来颗粒大小不同的石子、沙子和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一个装置(如图所示)。
(1)用这个装置,他能将( )从水中分离出来。
A.水中的细菌 B.水中的盐 C.落叶和小鱼残骸
(2)进行户外运动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大,探险家准备喝盐水补充能量,他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下面三杯盐水,( )中食盐溶解得最快。
A. B. C.
(3)等食盐完全溶解,盐水( )
A.中部最咸 B.底部最咸 C.各个地方都-样咸
(4)探险家准备将未喝完盐水中的食盐“取”出随身携带,便于他后面继续食对于分离盐水中的食盐,你有什么好办法? ( )
A.加热 B.放在太阳下晒
C.用纸过滤 D.从盐水中捞
12.(2023三上·太原期末)小华对自己平静状态下和运动三分钟后呼吸和心眺次数做了记录;如下所示。
平静状态下 运动三分钟后
每分钟呼吸次数 23 34
每分钟心跳次数 73 96
(1)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运动三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比平静状态下 (填“少”或“多)呼出、吸入气体的量也会比平静状态下 (填“少”或“多”)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 。
(2)小华发现在运动三分钟后,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请解释这一现象。
三、实验题。
13.(2023三上·太原期末)下面是测试小草对土壤保护作用的实验装置,回忆实验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时,两个水壶在盒子上方的高度 ,往两个盒子上浇的水量 。
(2)浇水后,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 ,没有小草的盒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 。(填“较多"或“铰少”)
14.(2023三上·太原期末)看图填空。.
四、综合题。
15.(2023三上·太原期末)康康和父母去海边旅游,在这次旅途中,他学会了不少科学知识。
(1)妈妈告诉康康,海洋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资源、 资源和 资源。
(2)康康有点渴了,想直接喝海水,被爸爸拦住了,这是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空气的作用有能够帮助火焰燃烧、供人和动植物呼吸。题干中的“虽然看不到你,也摸不着你,可你自由自在的,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植物有了你,才能茁壮成长。动物有了你,才能够呼吸。”这句话说的是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故A正确。
2.【答案】C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蜡烛的燃烧
【解析】【分析】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新鲜的空气,发现火柴燃烧一会儿熄灭,说明吸入的空气支持燃烧,里面含有氧气,氧气支持燃烧。将点燃的火柴放入呼吸多次的空气,发现火柴马上熄灭,说明呼出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C符合题意。
3.【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种类土壤颗粒的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沙粒、粉利、黏粒。
4.【答案】B
【知识点】土壤的种类;不同土壤适合的植物
【解析】【分析】 植物的生长一般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土壤是沙、小石子、粘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土壤的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黏质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适宜生长:荷花、芦苇、水稻、莲花等,以B符合题意。
5.【答案】C
【知识点】自然世界、人工世界
【解析】【分析】水体,水的集合体,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
陆地水是陆地上水体的总称。陆地上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分析选项可知,运河是由人工建设的水体,C是正确的选项;湖泊、泉水是自然水体。
6.【答案】B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淀粉是糖类的重要成员之一,通过实验可知,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
7.【答案】C
【知识点】平衡膳食;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规定︰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应当重视心理健康,只有身心健康、体魄健全,才是完整的健康。
最佳的减肥方法包括要学会科学锻炼,锻炼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锻炼时不要用力过猛或剧烈运动,锻炼后要注意对肌肉进行放松,还包括合理的膳食,不暴饮暴食,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够占据空间,具有一定的质量,容易被压缩等。弹簧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运用于物理力学,主要由弹簧、挂钩、刻度盘构成,利用弹簧的受力越大,伸得越长的特性工作的。
空气虽然很轻,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质量,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9.【答案】C
【知识点】土壤的成分、状态
【解析】【分析】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土壤是水、空气、无机盐、腐殖质、矿物质、有机物等物质的混合物。在菜园土中能找到枯树叶、沙子、小虫、石块、泥土等,铁矿石不是菜园土中含有的。
10.【答案】A
【知识点】固体的认识
【解析】【分析】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主要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占有空间,都有质量,固体有确定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液体没有确定形状,有确定的体积,气体没有确定形状,没有确定的体积。面粉不是固体混合物,是单质;八宝米、混凝土都是多种固体物质混合而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11.【答案】(1)C
(2)C
(3)C
(4)A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可以用加热蒸发水分的方法分离溶解的物质。
(1)读图可知,用不同大小颗粒的石头、沙子、松针,装在布袋里做成如图所示装置,这个装置属于过滤装置。用这个过滤装置,能将落叶和鱼虾残骸从水中分离出来。水中的细菌个体很小,这个装置不能分离出来,水中的盐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可溶性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是否搅拌、颗粒物大小等因素有关,所以常用的加快溶解的方法有:搅拌、研碎、增加水的温度等。水的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食盐颗粒越小溶解越快,都在搅拌的条件下,温度最高、食盐颗粒最小的C杯中食盐溶解的最快。故C选项正确。
(3)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形成的盐水各个地方都一样咸。故C选项正确。
(4)将盐水中的食盐与水分离开,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让水蒸发掉,水蒸发速度与水温有关,水温越高,水蒸发速度越快,因此加热或放在太阳下晒盐水,都可以加快水蒸发速度,但是最快的方法还是加热,太阳晒速度较慢;用纸过滤不能分离食盐和水;食盐溶解在水中,与水完全融合在一起,分布均匀,是看不见的,不能从盐水中捞出。故A选项正确。
12.【答案】(1)多;多;氧气
(2)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每次吸入的氧气量更多,所以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
【知识点】呼吸的形成;测量肺活量;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除二氧化碳。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1)观察上表,我们发现:运动三分钟后,每分钟呼吸次数比平静状态下多。呼出、吸入气体的量也会比平静状态下多,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
(2)小华发现,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说明爱运动的同学肺活量大,每次吸入的氧气量更多,平时爱运动的同学恢复到平静状态所花的时间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学少。
13.【答案】(1)相同;相同
(2)较少;较多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要保护土壤。
(1)根据测试小草对土壤保护作用的实验装置可知,这个实验既有模拟,模拟土地及降水情况等,又有对比,比如不同坡度、有无植被覆盖、降雨量大小等因素。在实验时,两个水壶在盒子上方的高度相同,往两块土壤里浇的水量相同,不同的是植物覆盖的有无。
(2)浇水后,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较少,没有小草的盒子流到容器里的水量和土量较多,表明小草对土壤具有保护作用。
14.【答案】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对人体呼吸器官的认识,主要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人体进行气体交换是在肺中进行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
15.【答案】(1)能源;矿产;生物;化学
(2)如果我们直接饮用海水,会使得细胞直接浸没在高盐溶液中,导致细胞脱水,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知识点】水的净化;海洋资源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指的是自然资源分类之一,指形成和存在于海水或海洋中的有关资源。
(1)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包括能量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等,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2)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和多种元素,其中许多元素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海水中各种物质浓度太高,远远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如果大量饮用,会导致某些元素过量进入人体,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还会引起中毒。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