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5 10: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4月11日上年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标志性现象,躺平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之一,我们需要鉴别的是其中的微妙差异。我发现,当今中国将躺平喊得震天响的人群之中,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形态:虚假的躺平主义者、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②虚假的躺平主义者是我们这个时代竞争场上的成功者,你也可以将他称之为躺赢主义者。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一把。这些人只是以躺平的姿态,获得太平的人生、岁月静好而已。他们在社会上不具有任何悲剧色彩,反而是令人羡慕的成功者或者幸运儿。谁都想躺赢,只是你还没有足够的资本和运气。
③积极的躺平主义者多少具有一种自觉的意识,将躺平这一种无奈的人生“被选择”升华为一种自觉的“主义”,一种美丽的精神乌托邦,躺平就此提升到意识形态化的躺平主义。他们退出竞争激烈的名利场,在精神世界里面,寻找确定的自我。
④积极的躺平主义者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躺平者来说,他们只是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并非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他们只是类似日本的“低欲望群体”:工作还是有一份,但对工作不再上心,不再努力,断绝了往上流动的欲望,也不再愿意为996卖命。网络上形容说,这种躺平有点像海蜘蛛,海蜘蛛吃海底垃圾长大,除了脚就是一个头,全身没啥肉可食用,因此在食物链里面,反而显得很安全。只要你成为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资本不能利用,朋友也无法利用。躺平所带来的,竟然是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
⑤消极的躺平,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月光族,他们所选择的或者被选择的,是一种无奈的低欲望活法,这也比较符合90后一代“后物质主义”的生活观。父母一代在物质匮乏的时代长大,有天生的不安全感,比较重视财富的积累和金钱的价值。相反地,年轻一代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中出生长大,反而不那么看重金钱和财富,特别是城市中产阶级的孩子,并没有那种物质量之的焦虑感,物质不是不需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并非他唯一的道求,他不愿意为五斗米而委屈自己,不愿意看老板的脸色、听父母的唠叨。他们要的是个性的自由,过一种率性自由的生活,这个自由绝对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不是所谓不受强制的外在自由,而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自由。
⑥消极躺平的年轻人,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当下。
⑦对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来说,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是对今日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反扰。今日的世界,已经变成零和博弈,少数人的成功伴随着多数人的挫败。哪怕你有再高的智商,哪怕你再努力,也未必有你所期待的未来。严重的挫败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信,努力是没有用的,一切只能归咎于个人的命运,归咎于社会的不公正。网络上有一位年轻的职场90后情怒地质问:“我是985名校出身,终日996,还是买不起北上广深的房子,为什么城中村的老伯,几乎是文盲,拆迁以后可以分到几套房子,每月房子的租金比我的收入还高。他的级差地租还不是我们努力的结果吗?凭什么他可以坐享其成,而我再努力还是买房无望?”
⑧网络上类似的情绪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由此我观察到一个深刻的现象: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实际上是“身躺心不平”。身躺只是假象,他们的内心其实充溢着不满与愤愤不平。“身躺心不平”背后的怨恨,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心理现象。在中世纪的等级社会之中,每个人都各安其位、各守本分,没有什么过分的欲望与野心,因此也缺乏怨恨的社会心理土壤。但是,到了现代的民主社会,阶级的天花板被捅破了,只要你努力奋斗,就有可能做人上人,于是各种于连式的人物都出现了。然而,通往成功的金字塔只是少数人的专利,大多数人的欲望被流动的民主社会释放出来了,但最终满足欲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于是在心理上积淀了各种各样的怒恨:怨恨比自己更幸运的同一阶层的人,怨恨高高在上的富人与精英。
⑨善待90后,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共同富裕的路怎么走?如何让更多的躺平者重拾信心,重新看到希望,的确是当下中国需要认真对待的沉重话题。
(摘编自许纪霖《躺平:代际冲突下的“后浪”文化》)
材料二:
①当下90后在社会日常话语中被人为贴上各种标签,如“自我”“叛逆”“缺乏担当”“特立独行”等。
②当前对90后的研究存有一个致命危机,即90后总是被研究者当成是一个不证自明具有内在统一性和聚合度的社会群体。事实上,90后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群体,即便是在自我标榜和被认同为90后的个体中展开调研,也很容易发现,这些自认为属于90后的青少年,对90后概念的意义和范畴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如果在90后群体内部展开详细的经济、职业分层,再对每一类微观群体进行深度实证调研,就会发现,这种内部分化的差异性是相当大的。由此,要真正达成对90后整个群体在社会和学术意义上的统一、科学、理性、严谨的定性评价,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摘编自李涛《90后研究:误区与反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虚假的躺平主义者因实现了财务自由,以躺平的姿态获得太平的人生,不具有任何悲剧色彩,也可称之为躺赢主义者。
B.消极的躺平主义者不那么看重物质,而重于追求中国式自由,以一种无奈的低欲望的活法,获得一种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
C.少数人的成功伴随着多数人的挫败,这一现实让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内心充溢着不满和愤愤不平,他们“身躺心不平”。
D.90后群体内部分化差异性大,造成研究者在社会和学术意义上对这一群体进行统一、科学、理性、严谨的定性评价困难重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若没有自觉意识去寻找精神世界里的自我,积极的躺平主义者也会成为消极的躺平主义者。
B.躺平虽然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也成了躺平主义者对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一种反抗。
C.善待90后,消除90后心理上积淀的各种各样的怨恨,才可能让躺平者重拾信心,看到希望。
D.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谈及90后的话题,但都在文末提出了值得读者深思的难题。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消极的躺平主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美国作家梭罗远离尘嚣,回归本心,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
B.河北涿州一名38岁“巨婴”小李长期不出门工作,吃喝拉撒全部依仗父母。
C.28岁程序员郭宇实现财务自由后从字节跳动公司辞职,并在朋友圈宣布退休。
D.春晚小品《坑》刻画的郝主任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
4.请结合材料一,分析消极的躺平主义者出现的原因。(4分)
5.如何善待90后,让更多90后躺平者重拾信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将军
1
当碳基联邦的要塞之城打开的时候,硅基帝国的金属战士和巨型机甲战士们全都愣怔当场。整个城门口,只有一个小小的人,慢慢地走了出来。他只是一个少年,身上却穿着崭新的大将军之甲。
2
“这一次,硅基帝国来势汹汹。”少年将军上任后,立即发表全军演说,他的语气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明天的决战,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全军覆没,一万名战士,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看到后天的太阳。”
“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获胜,只有一个办法!”他用最冰冷无情的语气,说出了一个字:“死!”
战士们大吃一惊,不明所以。
“每个人,都是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不同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基本粒子聚合而成的,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少年将军说,“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基本粒子,如果能凝聚起来,就能组成强大的集群军,在首脑意志的绝对控制下,如臂使指,任意自如,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
“2016年,人类曾利用‘索烃’制造了分子机器人最基本结构——环状分子,最终,能够制造出比头发还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人。硅基生命可以互相合体,成为巨型战士,我们碳基生命同样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同样可以打散我们的结构,重新将基本粒子组合成为更强大的生命体,我们整只军队,将会——”他顿了一顿,用深沉的语气说道,“合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战士们悚然动容。
“是的,一个人!一个无与伦比的巨人,一个军队组成的巨人。”少年将军的目光徐徐扫视着众位战士,“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记忆,当你视死如归地走向战场时,你们的技能将只归将军一人使用,而我的异能就是整合所有的异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万众一心,保卫住要塞。”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少年将军一个人的胜利,就要牺牲掉我们所有人吗?”大家都窃窃私语。“这算什么?这样的将军,让战士们送死,他自己成为无敌巨人,获胜,升官,发财!”战士们愤愤不平,“他是总统的儿子,总统只是为了他上位才牺牲我们的!”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国破家也亡。没有了要塞之城,战士们的家人、亲友,也会同样面临最悲惨的下场——被嵌合入硅基分子。成为没有思想的钢铁僵尸。
“拼了!”是的,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便是听从将军的命令,成为他傀儡的躯体。“好!我们不是为了你,我们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为了整个碳基联邦的命运!”
庞大无比,犹如风火巨轮般的粒子重组机矗立跟前。无数的生命、鲜血、灵魂,都将化为虚无。前进,前进,向着死亡的陷阱前进,一支军队就这样成了亡魂。
3
大将军的躯体开始扩张,一个手持长刃光剑、百米高的巨人,站在城墙门口,挡住了所有的攻击。他挥剑如流光夭矫,他张口吐出狂风暴雨,他一脚踩下如秦山压顶。他挥手如霹雳雷霆。那些金属敌军全都被打得爆碎飞溅,压扁如纸。硅基帝国的军队渍乱而逃。
大将军走向了庞大的粒子重组机,一个个战士再次逆反重组,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出来。有的人挂了彩,有的人浑然无事……大家的记忆再次复原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死吗?除了一些覆盖在外表皮的战士死伤之外,大部分的战士都活下来了。一个个渴望回家的面孔,一双双欣喜无比的眼睛,他们都盯着那少年将军。
他已经恢复成了那个苍白而英俊的少年的模样,倒下去的时候,愉快得仿佛一只随风飞落的蝴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鲜艳而优雅。
4
总统眼含热泪,向战士们念着悼词:“的确,他是我的儿子,他从小身怀异能,能够重组分子与记忆,他主动请缨,成为这场保卫战的大将军,是因为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的战争。但是,如果他当了将军,就能用生命保护你们所有人,只要你们跟他同一条心,他就能复刻下你的粒子、你的记忆,当大家万众一心,凝聚成无敌巨人,击数那残忍的侵略者后,他用尽了自己最后一点能量,把你们都送回来了!只有他需要牺牲,因为这就是将军的职责。”
战士们泪流成河,一起向着苍天呼唤:“小将军,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将军!”
(节选自《文艺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极富画面感,交战双方分别对应着小和大、少和多、人和金属,构成鲜明的对比。
B.作为反面角色,硅基帝国是侵略者,他们以金属和机甲作战,力量强大,对碳基生命残忍无情。
C.“大将军”是国家军事统帅,由“小将军”到“大将军”,少年将军最终得到了战士们的认可。
D.小说描写战争场面时,善用排比、比喻、夸张、反问的手法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意在突显大将军的强大。
7.关于小将军对战士们演说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将军先渲染了此次战争形势的危急,语气严肃,为后面的对策作铺垫。
B.小将军的策略有一定科学支撑,把硅基生命适用的规律迁移到碳基生命上。
C.小将军对战士的质疑没有辩解,因为他年轻、缺少威望,不好意思多说。
D.小将军“合成一个人”的战术看似荒诞,其实是全军团结一心的隐喻。
8.战士们的情绪随着战事的推进不断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的情节设定新颖有趣,所表现的精神内核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大将军”的哪些品质打动人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元常,相州安阳人,其先盖长乐信都著姓。曾祖子琮,北齐右仆射。叔祖慈明,有文辞,仕隋为内史舍人。奉诏讨李密,为密将所缚,身数创,密厚礼之,情谓曰:“东都危蹙,我欲率四方贤豪建功业,幸公同之。”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俄为翟护所杀。武德初,赠吏部尚书,谥壮武。
元常举明经及第,调浚仪尉。高宗时,擢累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人顺赖。历尚书左丞。尝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由是为武后所恶。元常在职脩举,识鉴澄远,帝委遇特厚。及不豫,诏平章百司奏事。武后擅朝,嵩阳令樊文进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官。元常奏石妄伪,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为陇州刺史。会天下岳牧集乾陵,后不欲元常得会,故道徙眉州刺史。剑南有光火盗,夜掠人,昼伏山谷。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面缚。贼平,转广州都督,诏便驿走官。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刘延祐,劫州县,诏元常讨之。率士卒航海,驰檄先示祸福,贼党多降,元常纵兵斩首恶而还。虽有功,犹以拂旨见怨,不录功。凡三徙,终不得至京师,卒为酷吏周兴所陷,追赴都,下狱死。
元常闺门雍睦,有礼法,虽小功丧不御私室。神龙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凡名族皆愿通婚。
从弟元淑,及后时,历清漳、浚仪、始平三县令,右善去恶,人称为神明。与奴仆日一食,马日一秣,所至不挈妻子,斥奉余以给贫穷。或讥其近名,元淑曰:“吾性也,不为苦。”中宗降玺书劳勉,付状史官。元淑约洁过于元常,然刚直不及也。终祠部郎中。
(节选自《新唐书·冯元常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
B.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四之/
C.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
D.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赠”表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与“谥壮武”中的“谥”字含义相同。
B.“徙”表官职调动,与“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中的“徙”字含义不相同。
C.“见”表示被动,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
D.“挈”表示携、带领,与“挈妇将雏鬓有丝”(《无题》)中的“挈”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元常出身望族,他的叔祖父冯慈明正直刚烈,面对李密的优厚待遇和诱惑,痛斥李密恩将仇报,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
B.冯元常为人正直,敢于进谏,但也因此触怒武后,最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奉诏回京领罪,终被下狱害死。
C.冯元常有勇有谋,多次立下功劳。在眉州时,冯元常施以恩德信义,不费一兵一卒便平定了剑南的山贼叛乱。
D.冯元常忠心为国,深得皇帝器重。高宗生病时,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尝密谏帝中宫权重,宜少抑,帝虽置其计,而内然之。(4分)
(2)神龙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门”,天下高其节。(4分)
14.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冯元常“有功而不录”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客亭
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霸。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描绘了秋窗在曙光中泛白,落叶被秋风摧残之景,其中“犹”“更”两字增添了情感的沉郁。
B.颔联写随着时间推移,虽然太阳从寒山上升起,但江面上还是平日里浓雾笼罩的样子。
C.颈联表面上是对朝廷的赞美,实则借自身的怀才不遇,表达对当朝黑暗政治的批判。
D.本诗虽包含痛苦与悲切之意,却能做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在悲痛中显沉雄,在自伤里有浑厚。
16.本诗与杜甫《登高》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水石相击的自然奇景震撼人心,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蜀道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离骚》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古诗词中善用“空”字,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主要依靠手和脑的双重配合。一把剪刀,顺着铅笔描下的线条,小心翼翼,使心中所想,跃然红纸之上,最后成就一幅 ① 的作品。剪纸艺术传承人以一颗颗朴实的初心,守望着民俗文化,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 ② 。
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 ③ ,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蜜蜂一生短暂, ① ,生命与劳作具有同一含义。放蜂人告诉我,在花丛流蜜季节,忘我的采集,常使蜜蜂三个月的寿命降至一个月左右。它们每次出场,要采成百上千朵花的蜜,才能装满它们那小小的蜜囊。若是归途迷路, ② ,它们自己也不取用。它们是我们可钦可敬的邻居,与我们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它们体现的勤劳和忘我,是支撑我们的世界幸福与和睦的骨骼。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和舍生忘死的英雄。
放蜂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每天与造物中最可爱的生灵在一起,一生居住在花丛附近: ③ ,他带着他的蜂群,远离人策,把自然瑰美的精华,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人间。他滞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
21.下列各句中冒号的作用与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冒号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C.很幸运地,生活教我认识了桥: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建筑。
D.角色一出场,台下就一片嘁嘁喳喳:这是谁的儿子,谁的女子,谁家的媳妇,娘家何处?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潮是自然现象,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中说:“水朝夕而至曰潮。”后来演化出更加丰富的含义:潮是时尚,新潮、潮范儿代表着某个时代的审美方向;潮是勇气,把握时代风尚、勇立时代前沿的人,被称为“弄潮儿”;潮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北省孝感市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A(“虚假的躺平主义者因实现了财务自由……”理解错误,材料一第②段“他们或者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可以任性地潇洒一把”中的“或者”表示“或许、大概”之意,是一种推测,选项以肯定语气对此进行转述,与原文不符。)
2.B(“躺平……也成了躺平主义者对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一种反抗”说法不正确,从材料一第⑦段“对于消极的躺平主义者来说,这种选择是无奈的,是对今日社会主流体制‘优绩制’的反抗”可以看出,此处限定的对象是消极的躺平主义者,而非所有的躺平主义者,选项表述扩大范围。)
3.D(A项属于积极的躺平主义;B项与原文“消极的躺平,并非什么工作都不做,成为啃老族或者吃低保的宅男宅女”不符;C项属于虚假的躺平主义。)
4.答:①虽不努力但不必担心被利用,这给他们带来低质量生活的安全感;②在物质充裕的年代中出生长大,使他们更注重对个性自由的追求;③社会主流体制给年轻人带来了挫败感;④现代民主社会使大多数人的欲望释放却无法满足,人们因此产生了消极心理。(每点1分)
5.答:①国家政策扶持:在创业基金、住房补贴、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等方面对90后工作上面临的刚需予以扶持。②社会体制公平:社会主流体制不应是“优绩制”的单一评价体制,应从多层面创造的价值角度予以更为灵活、开放、公平且具有激励性的评价。③个人价值认同:90后自身也应积极调适心态,正确看待个人与他人的成败得失,不将个人失败、挫折全部归咎于个体命运与外在的社会因素。(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6.D(“反问”错,小说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相关段落没有用到反问手法。)
7.C(小将军面对质疑,不以大将军的权力强迫战士们,也不计个人名誉与得失,而选择让大家讨论形成共识,让事实来证明一切,并不是“不好意思”。)
8.①对小将军提出的御敌方案感到惊讶、不解、好奇。②认为小将军想牺牲战士,成全自己的功名,为此感到愤怒、不平。③明白了小将军舍己克敌的真相,为此而感动、悲痛、愧疚。(每点2分)
9.①热爱祖国。大将军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②英勇不屈。大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击退侵略者。③团结友爱。大将军鼓舞士气,保护战友。④不怕牺牲。大将军拼尽全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大将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甘受误解。(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
10.D(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挟玄感举兵,亡命至今,复图反噬,何耶?”密囚之。)
11.A(“赠”和“谥”不同,“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A(“最终被李密囚禁杀害”张冠李戴,杀害冯慈明的是翟让。)
13.(1)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关键词“密”“置”“然”各1分,句意1分。)
(2)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表彰冯家,题上“忠臣之门”的大字,当时天下人都崇敬(赞赏)冯元常的气节。(关键词“旌”“署”“高”各1分,句意1分。)
14.①冯元常劝谏高宗抑制皇后武则天的权力,因而遭到武则天憎恨;②嵩阳县令樊文进献瑞石讨好武则天,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触怒了武则天。(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
参考译文
冯元常,是相州安阳人,他的祖先是长乐信都(今河北省衡水市)有声望的族姓。曾祖冯子琮,是北齐尚书右仆射。叔祖父冯慈明,擅长文辞,在隋朝任内史舍人。冯慈明接受皇帝的命令讨伐李密,被李密的部将捉住,冯慈明身受多处创伤,李密用优厚的礼节对待他,诚心地对他说:“东都危急困迫,我想率领四方的俊贤豪杰建立功业,希望您能和我一起。”冯慈明说:“你们家事奉先帝,名列王室,却挟持杨玄感举兵,逃亡到今天,还企图恩将仇报,为什么呢?”李密将他囚禁起来。不久被翟让杀死。唐高祖武德初年,追赠吏部尚书,谥号为壮武。
(唐贞观年间)冯元常应试明经科及第,调任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县尉。唐高宗即位后,经多次提拔任监察御史、剑南道巡察使,兴利除害,蜀地百姓顺服依赖他。后来升为尚书左丞。冯元常曾私下劝谏高宗说皇后武则天的权力过大,应该稍加抑制,高宗虽将他的提议搁置不用,心里却深表赞同。(冯元常)因此被武则天憎恨。冯元常在职时事务处理及时、得当,见识超群,高宗十分信任和器重他。等到高宗晚年生病,命百官奏事都先交与冯元常评处后再奏闻。(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专擅朝政,嵩阳县令樊文进献了一块吉祥的石头,武则天命人将其摆放在朝堂上给百官观赏。冯元常上奏说石头是伪造的,不可以给百官观赏。武则天大怒,将他贬为陇州刺史。恰逢天下刺史聚会于干陵,武则天不想让冯元常参与祭拜,便半路改任其为眉州刺史。剑南有明火执仗的强盗,夜里抢掠百姓,白天藏在山谷。冯元常用恩惠和诚信告诫他们,要求他们悔过自新,贼人相继脱掉铠甲,反绑双手投降。贼人平定之后,又转任广州都督,武则天命令他从驿路赴任。安南的首领李嗣仙杀了都护刘延祐,劫掠附近州县,武则天下诏命令冯元常讨伐他。冯元常率领士卒渡海前去,发檄文先告诫他们祸福,贼人大多投降,冯元常率兵斩杀贼人的首领之后回军。冯元常虽然有功劳,还是因为违逆旨意触怒武则天被憎恨,功劳没有被登记。冯元常总共三次被调动官职,始终不能回到京城,最后又遭酷吏周兴构陷,追召他赶赴京城,关入狱中而死。
冯元常内室和睦,遵守礼法,即便是小功丧期间也不进内室。神龙年间,(唐中宗下旨)赐匾旌表冯家,匾上大字为“忠臣之门”。当时天下人对冯元常的气节都大为赞赏。凡名门望族皆愿与冯氏通婚。
冯元常的堂弟冯元淑,在武后时,历任清漳、浚仪、始平三县的县令,扬善惩恶,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明”。冯元淑每天有一餐与奴仆们共食,亲自给马喂一顿草料,到任职的地方不携带妻子儿女,拿出多余的俸禄来周济穷人。有人嘲讽他太在乎名声(而让自己这么苦),冯元淑回答道:“我天性就是如此,并不觉得苦。”唐中宗下诏慰劳勉励他,又让史官把他的事迹记录下来。冯元淑为官简朴廉洁,超过了其兄冯元常,但是却不如冯元常刚毅忠直。官位终于祠部郎中。
15.B(“宿雾”指夜雾,颔联指的是太阳虽已升起,但江面还笼罩在夜雾中。)
16.形似:两诗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都使用了落木、江流等典型意象,地点都是羁旅途中,诗人境况都是老病孤苦。(2分)神似:①意境相似,两诗通过写景,都营造了落叶飘零、江水奔流的空旷寂寥、萧瑟悲凉的意境;(2分)②抒发的情感相似,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年老体弱、长期漂泊、忧国伤时的痛苦与无奈之情。(2分)
17.(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18.①巧夺天工(或“精妙绝伦”)②发扬光大③息息相关(每处1分)
19.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递进关系复句句式正确3分,语言准确流畅1分。)
20.①比喻,将“剪纸艺术”比作“奇葩”,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②比拟,“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每点2分)
21.D(D项与例句都表示提示下文,A项是引起分说内容,B项表示总结上文,C项表示解释说明。)
22.①却一刻不停地辛勤劳作②即使最终饿死③放蜂人也是世界上最孤单的人(每处2分)
23.【写作提示】
材料以“潮”为核心词,指出了“潮”的多重抽象内涵:时尚、勇气、一时一地的运动、不可抗拒的规律……意在给考生提供多维度的思考方向,写作时可以从中任选一个内涵作为“潮”的立论立足点。同时,每个思维角度都有辩证的两面:时尚是新鲜,但一味追求时尚,过犹不及;勇气不足是做不了“弄潮儿”的;规律不可抗拒,有顺之者,自然有逆之者。“每个时代都有人顺潮而行,有人逆潮而动,有人任凭潮起潮落而遗世独立,从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这句话是在提示:面对浪潮,有三种不同选择,与前面的内涵相契合,也具有辩证性。
立意参考:①顺应浪潮,做时代的“弄潮儿”。②坚守自我和本心,不被潮流裹挟。③不必盲目追求时尚潮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④顺势而为,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规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