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数学(苏科版)教学资源评比——教学案例
课 题:§3.1 图形的旋转(八年级上册)
南京市九龙中学 (210035) 余凤荣 ( 电话 : 13851627657 )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旋转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涵义,再通过观察,从而得出旋转图形的性质,最后通过画旋转图形,让学生掌握作图技能,进一步加深对旋转图形性质的认识,体验变换的思想与理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旋转的性质;
会根据要求作出旋转图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和作图。
【教学难点】探索和应用旋转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几何画板课件、风车等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让一学生转动风车)这位同学玩的是什么?大家都喜欢吗?那你们观察过风车叶片的运动有什么特征吗?(风车叶片绕着一定点旋转。)
师:生活中还有类似的旋转现象吗?(学生积极发言: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钟摆的摆动,钟面上时针、分针等的转动,车轮的转动、荡秋千运动、方向盘的转动、……)
师:很好,我们常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是服务于生活。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图形的旋转。
板书课题:3.1 图形的旋转
师:这些旋转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能以课件P1的钟面图为例来描述这个特征吗?
(学生描述,初步归纳旋转的概念。并说明怎样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结合课件P2的钟摆图归纳旋转的概念。
定义:
如图,钟摆摆动的旋转中心为点A,旋转角为∠BAC 。
师:请自己举一个旋转的例子,并试着说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学生积极参与)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入手,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定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旋转的概念。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
二、探索新知
1、活动一:
(1)(课件P3)将三角尺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到DEC的位置。度量∠ACD与∠BCE的度数,度量
线段AC与DC,BC与EC的长度,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课本中度量,得出∠ACD=∠BCE,AC=DC,BC= EC。)
师:图形旋转前、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有没有变化?你能指出这个图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吗?
(学生对找这个图中的旋转角有困难。出现把∠ACE或∠BCD等当成旋转角的情况。学生之间看法出现分歧,争论、最后得出只有∠ACD或∠BCE可作为旋转角,因为AC边旋转到DC边的位置,旋转的角度是∠ACD,同样BC边旋转到EC边的位置,旋转的角度是∠BCE,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角才是旋转角。)
师:如果改变图形的旋转角度,我们刚才的发现还成立吗?
(学生说仍然成立,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验证。)
师:如果改变图形的旋转中心的位置,是否有同样的结论呢?
(2)(课件P4)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C'的位置,
度量∠AOA'、∠BOB' 、∠COC' 的度数,
度量线段AO与A'O,BO与B'O,
CO与C'O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度量得出∠AOA'=∠BOB'=∠COC',
AO=A'O ,BO=B'O ,CO=C'O 。)
师:试说出这个图中的旋转中心和旋转角。
如果改变旋转中心的位置或旋转角的大小,这些结论是否还成立?
(学生说仍然成立,几何画板动画演示验证。)
(3) 根据图形回答:
① 图中点B的对应点是点 ;点A的对应点是点 ;
点C的对应点是点 ;
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线段OA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线段A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 ;
∠BAC的对应角是 ;∠ABC的对应角是 ;
② 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是 ;
若∠A OA'=80°,则旋转的角度是 ° 。
③ 若点D是△ABC的边AC的中点,则点D的对应点D '在 ,
(4)(课件P5)根据两个图中△ABC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你能说说旋转图形的性质吗?(学生讨论、归纳旋转图形的性质。)
【设计说明: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要求,实际度量相关角的度数、相关线段的长度。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涵义,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对学生的猜想加以验证,巩固对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突破难点。】
师:知道了旋转图形的性质,你能应用这些性质进行作图吗?
2、活动二:旋转作图
(1)(课件P6)画出将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后的图形。
(学生先思考、分析作图的方法。再请学生口述作图步骤,教师板书示范,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共同操作,要求写出作图结果。最后总结作旋转图形的关键:先作出旋转后对应点的位置,再连接对应线段,即可得出旋转后的图形。)
师:如果改变旋转中心点O的位置,如把点O分别移到A点、AB的中点、AB上任意一点处,你会作出它的旋转图形吗?
(学生口述作法,几何画板演示变化过程,加以验证。)
师:我们已会作线段的旋转图形,那么,你想尝试作出三角形的旋转图形吗?又该怎样作图呢?
(2)(课件P7)画出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后的对应三角形。
(学生独立操作,一学生板书示范,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先完成的同学及时批改,给予奖励(正确的在练习本上奖励画一颗‘★’),并请他们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师:同样,若改变旋转中心的位置,比如旋转中心在△ABC外、△ABC内,或△ABC的一条边上,作出的图形会是什么样呢?你会做吗?
(学生口述作法,几何画板演示变化过程,加以验证。再次强调作图的关键。)
(3)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本P75—76练习2。
练习2.(1)如图,画出△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对应三角形;
(2)如果D是AC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D旋转到了什么位置?请在所画图中将D的对应点用D'表示出来。
补充:(3)如果AD=1cm,那么点D与D'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作业。)
【设计说明:学生学会画法后,进行适当的模仿巩固,并对第一个作图活动进行迁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和掌握画法技能,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三、拓展提高
师:作图中量角器帮助我们确定角度的大小,一些特殊的角度也可借助其他的工具,如三角尺、方格纸等。我们已会在方格纸上做平移或简单的翻折图形,那么,你会在方格纸上做旋转图形吗?
(1)(课件P8)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课本P76第3题)
① 将△ABC向右平移11格,画出平移后得到的△A1B1C1;
② 以O为旋转中心,将△A1B1C1按逆时针旋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后得到的三角形△A2B2C2。
(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几何画板演示验证解答结果。)
师:方格纸作图,大家完成情况很好,老师这儿还有一道难题,大家想挑战吗?
(2)(课件P9)思考题:已知,如图正方形EFOG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O旋转任意角度,正方形的边长为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学生思考,几何画板演示旋转,帮助思考。)
【设计说明: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应用,鼓励探索,激发好奇心,通过问题解决,使其有成就感。】
四、小结与体会(课件P10):
这节课你的感受如何?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你准备怎样应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设计说明: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通过叙述各自的感受,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不仅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欣赏生活中的美,更会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为生活创造美!】
五、课外作业:
1、P76 页1、2
2、利用学过的图形变换知识,为学校的运动会设计会徽图案(16开纸),
参加班级的图案设计比赛。
【设计说明:美术是很多学生所喜欢的学科,而数学图形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通过班级图案设计比赛,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既巩固了所学,又给了学生一个一试身手的机会。学生参与很积极。而且优秀作品给予展示于学校的校园网上,使他们很有成就感。】
六、板书设计
3.1 图形的旋转
1、定义: 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
2、性质: ①、②、③
3、作图:
∴ 线段A'B'为求作的对应图形.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为我校课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结题汇报课,我结合这节课图形变换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几何画板的动画、可自由变化图形位置或形状的功能为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同学们都玩过也都喜爱玩的风车引入新课内容,接着让学生通过寻找、分析生活中的旋转现象,理解旋转的相关概念。再共同操作、探索、讨论,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利用性质进行正确作图,掌握作图技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地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并产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去创造美的冲动,并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等有利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更是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欲望。
关于课后图形设计的作业,本班从七年级学习图形知识开始,已经结合学习内容举行了三期图案设计比赛,大多数同学能认真积极参与,而且也有不少很认真优秀的作品,我都尽量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如登录http://www.jlms.cn 就能看到孩子们的作品。
这节课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亲临指导,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宝贵的建议,再次表示真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