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发髻(jì) 肌肤(fǔ) 安适(shì)
B. 伦敦(dūn) 着落(zháo) 镶嵌(xiāng)
C. 狭窄(zhǎi) 宽敞(chang) 贮蓄(chǔ)
D. 水藻(zǎo) 害羞(xiū) 济南(jǐ)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镶嵌 响晴 唤想 B. 秀气 空灵 安适 C. 地毯 焕醒 水墨画 D. 水纹 斜射 篮水晶
3. 下列下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雪白的鸽子在响晴的天空中飞翔
B. 这位老师讲课旁征博引,十分有趣,那咄咄逼人的语调也常被同学们模仿
C. 春节里,孩子们呼朋引伴,到大街上观花灯
D. 听到这一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 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C. 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的事实。
D. 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矮松尖儿上的雪,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C.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反复)
D. 北京的冬天刮大风,但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比)
6.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__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__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_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______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A. 插着 镶上 盖上 美丽 B. 顶着 镶上 穿上 更美 C. 插着 染上 穿上 美丽 D. 顶着 染上 盖上 更美
7.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②⑤① D. ①⑤②④③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体和喻体之间用“像”“好像”“仿佛”“……似的”等比喻词连接,是明喻。
B. “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一句运用了暗喻的手法。
C.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运用了比拟的手法。
D. “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9. 描写景物时由于观察的立足点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描写角度。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从上面看下面。)
B. “古老的济南这是张小水墨画。”(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 “由澄清的河水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从下面仰视上面。)
D.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微策露出点儿粉色。”(从下面仰视上面,然后又由上而下,层层铺垫。)
10. 下面对文章写作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抓住“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B. 文章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C. 文章重点写了阳光、小山、白雪、绿水等景物。
D. 文章在描写济南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二、语言表达
11. 请你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境相符,内容相近,句式相同)
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时装设计师,为大地披上了雪白的衣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严厉的老师,用严寒与风雪做教鞭,教育我们拥有顽强的意志。
现代文阅读
12. 《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后面的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文段以方位变化为顺序描写了济南雪后山景的秀丽,试找出文中表明方位变化的四个词语
(2) 散文中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可收到别具一格的艺术效果。品读下面句子,体会画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微黄在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 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13. 家乡的冬天
陶军
①家乡的冬天总是悄悄来临。一阵北风刮过,带来阵阵寒意,母亲便把房间里的几扇窗户,用化肥袋子里的薄塑料当玻璃,钉在窗棂上,用来阻挡外面肆虐的北风,屋里便温暖了许多。
②那时总感觉冬天的夜晚特别的漫长,也特别的寒冷,皖北的农村不像东北地区一到冬天就烧炕,屋里很暖和。当我们喊冷的时候,母亲就给我们加被子,一层两层,有时也会盖三层,虽然压在身上很重,但暖和了许多,感觉很幸福。第二天直睡到日上三竿,也不想从那温暖的被窝里钻出,在母亲一遍又一遍的呼唤声中,才极不情愿地离开被窝。
③家乡的冬天,有着晶莹的洁白。雪,当然是冬的主角,冬姑娘昨天还穿着金色的盛装,今天,换成了一片粉妆玉砌的景象。漫天的雪花,像无数洁白可爱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天空中飞落下来。他们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是多么的洁白,多么的轻柔,似玉、像雾,不一会儿,地上就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正如诗中所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地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不由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那时的雪真大,纷纷扬扬的大雪常常一飘好几天。雪地成了小孩子的乐园,堆雪人、打雪仗,全身被融化的雪打湿也不回家,母亲制止的叫声像雪球“嗖”地飞走了。快乐的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④最刺激的事莫过于在冰面上行走,小心翼翼地抬起脚,轻轻地在冰面上落下,细心地聆听脚下是否发出破裂的声音。或者是找一个接近干涸的池塘,一群孩子在冰面上溜冰玩,轻轻一滑,就能滑出好远,随后就可能掌握不住平衡来个大屁墩儿,但感觉不到疼,爬起来继续溜。直到肚子“咕噜咕噜”叫了,转身看到烟囱里升起袅袅的炊烟,想到该回家吃晚饭了,伙计们便散开一溜烟地跑回家。
⑤家乡的冬天,雪天、雪地、雪路,白茫茫的一片,天地交融成了一体,构成了宏伟壮丽的世界。
⑥家乡的冬天,有着脱俗的美。茫茫的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白色的。偶尔点缀着几朵梅花,更显得别具一格,无论如何都流露出它那清淡、纯洁的主调。有人说,冬天是威严的、冷酷的、无情的。可是冬天不是还有梅花吗?它似乎对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默默彰显着冬天赋予它的品格和无私的爱。你看,它迎着风雪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美、那么艳。那凌霜傲雪的铁骨,那疏影横斜的劲枝,那喷吐幽香的花蕊是多么令人钦佩,多么使人心醉啊!
⑦儿时家乡的冬天,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之所以爱家乡的冬天,是因为它虽然没有万物葱茏的美景,也没有果实累累的丰收,但总在尽全力为人类贡献着崇高、纯洁、脱俗的美,它用寒冷磨炼万物,使所有经受住考验的人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冬是无私的,它用寒冷孕育了春的蓬勃,夏的狂热,秋的丰硕。
⑧踏着沙沙作响的雪,静谧、澄清、真实、纯净,抛下了一切,不知不觉中,渐渐地,冬天触碰到了人们灵魂的深处,善的、恶的、美的、丑的全部显露在你的面前,毫不掩饰,真真实实。
⑨回顾过去才会摆正未来,而冬天给了你时间,给了你提示。
⑩只有深入体会冬天这种深沉意蕴的人才是真正懂得成长的人,也是真正懂得冬天的人。只有这样,冬天才会真实的有意义的存在于我们心中。
(选自《冬天的足迹》,2016年5月,花城出版社)
(1) “儿时家乡的冬天,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文章写了哪几件让作者感到难以忘怀的事?
(2) 选文第③段对家乡冬天的雪的描写非常精彩,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漫天的雪花,像无数洁白可爱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天空中飞落下来。”
(3) 文中有大量对孩子行为的描写,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体现了孩子怎样的特点。
(4) 第⑥段说:“它似乎对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5)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拼读字音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韵母和声母的正确结合,标调标在正确位置。
【解答】
A项,“肤”应读“fū”;
B项,“着”应读“zhuó”;
C项,“贮”应读“zhù”。
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写错的原因是由于习惯性误写、多音字误写和形近字误写等。学习和复习时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同时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以便查缺补漏
【解答】
A. “唤想”应为“幻想”。故A错误。
B.正确。
C.“焕醒”应为“唤醒”。 故 C错误。
D.“篮水晶”应为“蓝水晶”。故 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句意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易错点是句意理解不到位,词语理解不正确。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就只能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解答】
A.“响晴”表示一种晴朗无云的天气状态;本句中使用正确。
B.“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褒贬不当,本句中使用有误。
C.“呼朋引伴”意思是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本句中使用正确。
D.“喜出望外”是指因为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本句中使用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C项,成分赘余。应删去“不再”。D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并使用修辞手法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解答】
C.“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运用了排比修辞。故C错误。
ABD正确。
故选C。
6.【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如有关联词还要掌握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等。
【解答】
结合“树尖”这一语境理解,“顶”最恰当;“镶”指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上或加在另一物体的周边的意思,符合第二语境;结合“花衣”这一语境,再理解句意,“穿上”,最恰当;结合“肌肤”这一语境辨析,“美丽”一词符合语境。
故选B。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排序。解答此题,要在对文段意思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排序,首先确定首尾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解答】
这几句话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读经典,①句提出问题,⑤句回答问题,关键词“因为”,②句承接⑤句的“因为”,关键词“所以”,④句承接②句的“经典”,进一步解释“经典”的含义,③句进行总结,即:⑤①②④③。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等,而每一种修辞手法又各有其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要进行分类整理常用修辞手法的类型和特点,注意区分,准确辨析。
【解答】
ACD正确。
B.“黄蝴蝶”是借喻,故B错误。
故选B。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方法的理解能力。理解观察的立足点,要视写了哪些景物以及景物呈现的状貌予以判断;认读写景顺序,一般先理出写了哪几个景物,再分析景物间的关系,有些有“远近、上下”等标志词,就依据这些关键词判断;从哪些方面来写景状貌,则剔开景,而抓景物的特点逐一品析;理解景物的特点,一般应综汇各“景点”组合起来表现的总体特征。
【解答】
ABC.正确。
D.由山尖到山坡,这是由上往下写.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分清层次,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作答。对于课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上课老师的讲解,尤其要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来作答。
【解答】
ACD选项判断正确。
B.判断有误,文章侧重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来突出“温晴”的特点,没有侧重写人的活动。
故选B。
11.【答案】示例一: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
示例二: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音乐家,用各种各样的风谱写乐章。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因此,仿写时,一定要关注内容、形式、修辞、格调等几个方面。仿写应追求“形似”和“神似”,前者要求句式、修辞一致,后者要求内容、主题、情感一致。解答本题,首先要观察横线的前后语句,仿写的句式是: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示例:我们爱冬天,冬天是个魔术师,送给每个人大大的棉花糖。
12.【答案】【小题1】
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小题2】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生动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解析】(1)《济南的冬天》中的这一段落,在描写景物时,采用了空间变化的描写顺序,空间变化是以方位词为标志的,学生找出表方位的名词或副词,正确即可。
(2)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如:“害了羞”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生动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13.【答案】【小题1】
待在温暖的被窝里;在雪地里玩耍;在冰面上行走;在冰面上溜冰;欣赏绽放的梅花。
【小题2】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降落时的优美姿态,体现了作者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小题3】
示例:“一群孩子在冰面上溜冰玩,轻轻一滑,就能滑出好远,随后就可能掌握不住平衡来个大屁墩儿”。特点:天性爱玩,顽皮活泼。
【小题4】
因为梅花在冬天里“迎着风雪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美、那么艳”,让冬天具有一种脱俗的美。
【小题5】
对家乡的留恋,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对梅花高尚品格的赞美。
【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概括事件主要内容,可以从叙述的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结果,抓住最主要的情节即故事核心,就可以很好的做出概括了。平时训练的时候注意概括的语言。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概括事件的技巧,可以概括为:待在温暖的被窝里;在雪地里玩耍;在冰面上行走;在冰面上溜冰;欣赏绽放的梅花。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来赏析。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的修辞或描写方法,分析其作用,还要写出其所表达的情感或心理。赏析句子的答题模式可采用“该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这样的句式来作答。“漫天的雪花,像无数洁白可爱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天空中飞落下来。”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雪花降落时的优美姿态,体现了作者对雪花的喜爱之情。
3.
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感知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从描写内容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描写内容上看,如:“一群孩子在冰面上溜冰玩,轻轻一滑,就能滑出好远,随后就可能掌握不住平衡来个大屁墩儿”。特点:天性爱玩,顽皮活泼。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此类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尤其是问题出现的语段及附近的语句,揣摩出其中的原因,筛选关键的信息作答,关键是信息提取要精炼,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细读文本,作者说“它似乎对冬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梅花在冬天里“迎着风雪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美、那么艳”,让冬天具有一种脱俗的美。
5.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阅读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本文对家乡的冬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留恋,对童年生活的深切怀念,对梅花高尚品格的赞美。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