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2.1《发霉和发酵》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2.1《发霉和发酵》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4 22:3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发霉和发酵
果实粮食酿美酒,
橘子发霉长绿毛。
伤口感染有危险,
打针消炎来治疗。
谁的本领这么高?
显微镜下找一找!
这个“本领高”的东西是什么?
微生物
橘子发霉
皮鞋发霉
面包发霉
墙壁发霉
这些物品发霉之处,有哪些变化?
发霉之处,颜色、形状、气味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霉经常出现在……
一到夏天,容易看到……
1.霉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什么季节容易看到发霉现象?
2.据此推测什么条件容易产生发霉现象?
探究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
任 务
怎样研究“发霉与温暖有关”?
怎样研究“发霉与潮湿有关?”


探究馒头发霉的条件
“温暖”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来控制,例如常温和低温;
“潮湿”可以通过改变水分来控制,例如食物中含有水分、食物中不含水分。
设计两组对比实验。
小 结
1.对比研究的是什么?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是怎样的?
2.需要准备哪些实验材料?
3.按照什么步骤开展实验?怎样做记录?
设计实验计划
假设:馒头容易在温暖环境下发霉。
材料:两组馒头片,冰箱,滴管,水。
相同条件:
同一块馒头切片;都滴1—2滴水;
同时摆放……
每天同时比较。
不同条件:
摆放地点
一组放冰箱中;
另一组放冰箱外。
示例一
温暖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
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若干小片。
2.每小片馒头都滴1—2滴水。
3.将小片馒头分成两组。
4.一组放入冰箱保鲜层,另一组放在温暖的地方。
5.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 记录看到的现象。
实验步骤
假设:馒头容易在潮湿环境下发霉。
材料:两组馒头片,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密封塑料袋。
相同条件:
同一块馒头的切片;
同样密封好;
温度环境一样,都是常温;
同时摆放……
每天同时比较。
不同条件:
一组是正常情况下含有水分的馒头,另一组是完全烤干不含水分的馒头。
示例二
潮湿的条件下馒头是否更容易发霉?
实验步骤
1.将同一块馒头切成相同大小的两片,将其中一片完全烤干。
2.分别将这两块馒头片装入塑料袋并密封。
3.同时放在室内的桌子上。
4.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 记录看到的现象。
完善实验方案,并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完 善
预测一周后馒头的发霉情况,将预测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预 测
课后,按照实验方案实施。连续一周观察比较实验样品,记录看到的现象。
动手实验
一周后,各小组根据实验结果,汇报自己的发现。
汇 报
条件 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 在寒冷环境中的馒头
预测一周后的情况
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
通过比较,我发现_____________.
条件 在潮湿环境中的馒头 在干燥环境中的馒头
预测一周后的情况
连续观察一周的实际情况
通过比较,我发现_____________.
猿(yuán)猴“造”酒
阅读这则材料后,你知道了什么?
据明代学者李日华的《紫桃轩(xuān)杂缀》所载:黄山多猿猴,春夏采集花果于石洼中,发酵后酝(yùn)酿(niàng)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了食物发霉、发酵的现象,但其中的秘密,当时的人们并不清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