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4.3《四季的形成》课件(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 五年级下册4.3《四季的形成》课件(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4 22: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四季的形成
1543年,哥白尼完成了《天体运行论》的写作,建立了“日心说”理论。他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运行的一颗普通行星,其自身又自转。哥白尼的学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近代天文学的奠(diàn)基。
首次提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绕自身(zhóu)的转动,就是地球自转。这个轴称为地轴。
地轴
夏至
春分
冬至
秋分
地球以近似圆的轨道绕太阳转动,地轴与这个转动平面的夹角是23.5°,并始终指向北极星。
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自转的同时,绕太阳逆时针转动。
夏至
春分
冬至
秋分
地球绕太阳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做模拟实验,从地球的运动来推测四季形成的原因。
任 务
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
地轴倾斜与地面接受太阳的光和热的多少有关吗?
如果地轴倾斜的向……
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交 流
分组讨论,制订实验计划。
第一步,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第二步,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设计实验
1.用什么器材模拟太阳和地球?
2.怎样让“地轴”不倾斜?
3.“地球”该怎样运动?“太阳”呢?
4.怎样观察“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地轴不倾斜,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研究一
讨论
①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让地轴垂直桌面。
②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
③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
④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在北半球某处用橡皮泥垂直地面竖直固定一根牙签,我们可以根据影子的变化来判断阳光照射的角度。
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
将实验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你的发现与事实相符吗?
实验汇报
小结
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地面上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
研究二
①以桌面为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将地球仪平放在桌面上,则地轴就是倾斜的。
②用手电筒光直射地球仪中部。
③让地球的公转从“春分”开始,依次通过“夏至”“秋分”“冬至”各点。
④观察正午时牙签影子的变化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轴要一直指向北。
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汇报
小结
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地轴”不倾斜,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不相符,说明“地球”上没有出现四季变化。
如果“地轴”倾斜,且方向保持不变,牙签影长的变化与事实是相符的,说明“地球”上出现了四季的变化。
地球公转是四季形成的原因。
地轴倾斜着
始终指向北极星
绕着太阳转
总结
北半球,夏季阳光直射程度大,照射面积大,获得太阳光能量多,温度高;冬季阳光直射程度小,照射面积小,获得太阳光能量相对少,温度低。
正对阳光时的影子,就是正午的影子。假如以冬至时正午的影子长度为标准,再回到这个影子长度,则说明地球公转了一周。这个周期就是我们说的“一年”。一年12个月,约365天。
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