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5 20:57: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荫庇(yìn) 怪诞(dàn) 诘责(jié) 锲而不舍(qì)
B. 伎俩(liǎ) 执拗(niù) 拮挶(jū) 叱吒风云(chà)
C. 遒劲(jìng) 阴霾(mái) 孱弱(chán) 咬文嚼字(jiáo)
D. 殷红(yān) 狡黠(xiá) 媲美(bì) 锋芒毕露(lù)
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孜孜不倦 馨竹难书 相得益彰 附庸风雅 B. 断章取义 娇揉造作 形销骨立 如雷贯耳
C. 佝偻提携 取义成仁 千钧之力 朝朝暮暮 D. 置之不理 锐不可当 信手拈来 战战兢兢
3. 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 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吹毛求疵、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何意义呢
B. 专家指出,日常体验式活动更能 潜滋暗长地影响学生,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C. 刘老师对待同学 和颜悦色,同学们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他请教。
D.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 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道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
A.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平易近人 B. 平易近人 咬文嚼字 心领神会
C. 咬文嚼字 平易近人 心领神会 D. 平易近人 心领神会 咬文嚼字
5. 给下面句子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②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③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③②①④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⑤③②①④ D. ③①②⑤④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B. 近百年来,很多大学的校训经历了曲折的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
C. 赵孟頫可以“日书万字”的原因,是因为其书法笔法简洁、线条简单、结构空间匀整。
D.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下,顺利开展。
7.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世界文学领域有四大吝啬鬼形象,他们分别是法国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英国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法国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和俄国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
B.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一句是递进关系复句。
C. 据说,在一千万只昆虫中才能发现一只这样的变异品种,自然是“物以稀为贵”。--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 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
8.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 《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 《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 《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二、语言表达
9.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①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 ② ,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三、综合性学习
10. 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文化传承·文化积累]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作家: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策略方法·实践策略]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1.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改动)
(1) 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甚解: ______
②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滞: ______
(2)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3) 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 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面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12.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朱熹《童蒙须知》
(1)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2) 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锲”的读音应为“qiè”,属于易误读字;
B.“俩”为多音字,有两种读音:liǎng、liǎ.“伎俩”的“俩”的读音应为“liǎng”;
C.注音正确;
D.“媲”的读音应为“pì”,属于易误读字。
故选:C。
本题要结合字音知识来分析。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对多音字的几种读音进行归纳,对于易误读字的读音进行积累整理。
本题考查对字音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多音字读音要结合语境进行辨析;对于易误读的字词的读音要重点记忆。
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馨竹难书”的“馨”应为“罄”;
B.有误,“娇揉造作”的“娇”应为“矫”;
C.正确,“佝偻提携”的“佝”应为“伛”;
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项,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 A正确。
B项,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故B错误。
C项,和颜悦色:形容和蔼喜悦的脸色。也形容态度和蔼可亲。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C正确。
D项,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平易近人”指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心领神会”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根据语境,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是B项。故选B。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中国教育”后加“的历程”。C项,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或“因为”。D项,语序不当,应将“协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计划”改为“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协同推进”。
7.【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这句话为并列关系复句。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复句类型,标点的正确使用。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内容出现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联系上下文、主旨句、关键句等,去分析归纳要点。
【解答】
D《不求甚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故D错误。
ABC正确。
故选D。
9.【答案】示例:①少读如果彻底 ②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①处相对于下文分号后面的“多读而不求甚解”一句进行补写,可以填“少读如果彻底”。②处需紧扣后一句“如暴发户炫耀家产”进行填写,是一些多读书人的心理:“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10.【答案】 活动一示例:冰心 《繁星》《春水》
活动二示例:步骤一:上网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心研读,并写读书笔记。
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活动三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题目具有开放性,解答时,需要结合平时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积累,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作家作品来答,古今中外皆可,注意书写一定要正确。如:冰心,《繁星》《春水》。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实践题构题的基本模型是:设置情境,要求考生设身处地思考、作答。因此答题时不能凭空想象,必须结合题干要求及现实生活,唤起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围绕题目的实际情境进行设计、构思、创意。本题可设定两个步骤:一是网上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二是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需要将自己的阅读体会或阅读收获,讲给大家听。解答时,不但语言要精练,还要有礼貌用语。如: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11.【答案】【小题1】甚,过分;解,了解、理解。“甚解”在这里指咬文嚼字地阅读。
【小题2】停顿、不灵活。“滞”在这里指读书时遇到难题一直死抠。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求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甚,过分;解,了解、理解。“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的意思是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时放过,不需要一直死抠。滞,停顿、不灵活。
(2)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议论文的结构通常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1段就起着“提出问题”的作用,该段先提出人们对“不求甚解”通常的观点,然后指出对“不求甚解”不能盲目反对,从而引出下文的分析。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第4段举“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证明的是“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举伟人的事例,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本题考查拓展能力。这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无论喜欢哪种读书法,只要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即可,赞同朱熹读书法的可围绕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来阐述理由,赞同陶渊明读书法的可围绕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来阐述理由。
答案:
(1)①甚,过分;解,了解、理解。“甚解”在这里指咬文嚼字地阅读。②停顿、不灵活。“滞”在这里指读书时遇到难题一直死抠。
(2)提出问题,先提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用“对任何问题”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引出下文对此问题的分析。
(3)举例论证。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论证读书时不能死读,必须活读,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示例1:我喜欢朱熹的读书法。理由:朱熹告诉我们:读书应该按照一定次序,不要颠倒;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法能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
示例2:我喜欢陶渊明的读书法。理由:读书需要认真,但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要领会书中内容的精神实质,不能断章取义,不必拘泥局部,而要明了整体。
这篇文章先提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古义的否定,指出这种否定属于看问题绝对化。然后开始分析问题,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举列宁、诸葛亮的例子,告诉读者读书不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活”读书,要理解“精神实质”。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1、举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摆事实、事例论证)
作用:论证十分具体,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
2、道理论证:作者引用的能证明论点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承认的理论,作者针对论点所做的分析等。
作用: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鲜明,说服力更强,让人信服。
3、比喻论证:能直接证明观点的比喻句。
作用:使论证生动形象,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4、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论证论点。对比的可以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对比的双方要属于同一范畴,在某些方面表现出相反或相对的性质。
作用: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突出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让读者有了深刻的印象。
12.【答案】【小题1】 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或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注意把握精神实质;不死扣字眼,重视整体的理解。
【小题2】举例论证法、道理论证法。
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意在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这样使要讲的道理更具体,更具说服力;引王粲的文字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更具说服力。
【小题3】 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要想做到这一点,先要完整读书,全面理解,然后熟读精思,层层深入。
【解析】
1.【分析】 本题考查对论点的分析能力。提炼中心论点,要根据具体的文章,看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论述的。有时候论点就是题目,也有可能出现在开头一段,还有可能是出现在结尾,要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本文的论点在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再结合前文,就可以概括出论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具体的内容在文章的3﹣8段,相关的句子有;第四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第五段“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第七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根据上述内容概括具体内容要点。
2.【分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能力。议论文常见的辩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作用一般都是为了论证论点。“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是举例论证,说明读书的方法是“观其大略”,就是理解其精神实质。“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是引用王粲的文字,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读书的。
3.【分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内涵的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作答时先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按‘不求甚解’的精神,读经典著作关键在于领悟其精神实质,不能寻章摘句”;再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细意去领会”“大抵观书须先熟读”“继以精思”。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