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跳 水
学习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字,会写”航行、风平浪静等12个词语。
2.借助情节图,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能说出船长所用办法的好处。
学习重难点:
1.懂得水手们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重点)
2.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体会在危急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的表现。(难点)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懂得水手们的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板块一 联结生活,了解作家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跳水》。你知道跳水这项体育运动吗?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是啊,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跳水运动员,为祖国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不是跳水比赛,而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短篇小说《跳水》。
2.作家简介(课件出示)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等。
板块二 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1.自读课文,思考:用笔圈出故事中的人物,想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放肆 桅杆 吓唬 瞄准 撕咬 龇牙咧嘴
3.认识帆船的主要部位:(课件出示)桅杆 横木 船舱
4.梳理情节:
(1)说出故事中的人物:一群水手、一只猴子、船长的儿子和船长。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默读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题(填写情节)。(课件出示)
师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把故事情节填写完整,我们可以像“水手拿猴子取乐”这样,用一句话说清楚人物之间发生的事,并找到相对应的自然段。
先自主学习,再指名上台投影,进行全班交流。
(3)讲述故事主要内容。知道了这些,你能加上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加上结果,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吗?
(4)小结:刚才我们按照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借助图示,说清楚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很精彩的小说,结合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细细研读,你会发现文字的内在联系,也会有新的感受和问题。
板块三 紧扣情节,体会三笑的推波助澜
1.细读2-4自然段,要求:找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再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他当时的心情,写在句子旁边。(提示:概括词语时,如果发现文中有概括性的词语,可以直接引用,(课件出示)如“开心”;如果文中没有,可以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概括。)
2.反馈交流,指名投影对照。
预设: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开心)
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哭笑不得)
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生气)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恼怒)
孩子气极了,(愤怒)
3.再次读第2—4自然段,(课件出示)完成下面思维导图。可以摘录文中猴子、水手们表现的词语,也可以自己概括,并思考三者之间有什么关联?
猴子
水手
孩子
4.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
5.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的水手的反应。
6.汇报交流反馈:用“猴子——,水手们——,使孩子的心情变得——”说出三者的联系。
7.小结:课文在情节的安排上多么巧妙啊。猴子逗弄孩子的过程描述得最为详尽,通过猴子的动作,来表现它任意妄为的“放肆”行径,因此,猴子是惹孩子生气的直接原因。对于水手,文章只写三次“笑”,将其笑声穿插其间,这笑声是促使猴子行动放肆的原因,更是让孩子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猴子和水手的双重影响下,孩子的自尊受挫,文章通过描写孩子的表现,将他的心情变化过程一步步展现在读者眼前。虽然故事涉及的人物较多,但主次分明,环环相扣,感染性强,孩子的心理变化和生命安全始终扣人心弦。这就是大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四.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1、2、3题。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猴子
水手
孩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在讨论解决问题中,体会在危急时刻,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优秀品质。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板块一 故事回顾 情景再现
1.生简要讲述故事:你能按照“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子遇险→船长逼跳水,孩子脱险”的顺序讲讲这个故事?
2.真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我们知道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使猴子更加放肆,猴子才敢更加大胆地去挑逗船长的儿子,把船长的儿子一步步引入危险之中。
板块二 细读语句 感受险情
1.读第4自然段(出示第4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危险的处境。
预设:万分危急、生死攸关、身陷绝境 、千钧一发 、危在旦夕、迫在眉睫
2.再读:作者到底是怎样表现孩子身陷绝境的呢?从文中划出句子。
(1)交流:
预设:(课件出示)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已经走到了“绝”路,而且他走得很不稳,随时有摔下来的危险,进入了万分危险的境地。
(课件出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意味着孩子只要一失足就会摔到甲板上没命;(课件出示:失足 死 )“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必死无疑,根本没有机会从横木上活着回来,也就是说不失足也是死(不失足 死 )
(2)为什么说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课件出示孩子所处位置图)
(那根横木又细又滑,即使孩子拿到帽子,也根本无法转身回来,孩子处于进退两难的绝境之中。)
(3)对比着读一读,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呢
课件出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没有命了。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难以回转身来。
预设:第一句话的表达方式好,因为有了这两组关联词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身陷绝境,随时都可能没命。第二句话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4)小结:作者虽然没有直白地用大家所说的那些表示危险的词语,但是却把当时的情景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这也是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的高明之处。
板块三 还原思维 走进人物
1.读第5、6自然段,划出描写船长语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父亲对孩子的两句喊话中有几个感叹号?(1、2、3、4、5、6、7)短短的两句话却有7个感叹号,可见船长的判断迅速,决定果断,话中有不容置疑、命令式的语气,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2.深究船长思维。
(1)自主学习:在这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完成作业本4.2
(2)小组合作探究原因:为什么船长的办法最好?
说:每人汇报自己的发现与思考。
议:讨论梳理原因。
理:用思维图表述原因。
(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先上台汇报,其他小组回应补充。
预设1:孩子往回走自己下来不可能做到。
预设2:海上风平浪静,孩子入水,比摔在甲板上生还的几率更大。
预设3:甲板上有很多水手,水性很好,可以立刻下海救人,成功几率大。
预设4:孩子在横木上时间长会站不稳摔下来,用枪逼孩子,可以让孩子快速跳水,避免失足摔在甲板上。
……
预设心理活动: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到硬邦邦的甲板上,必死无疑;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现在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我只有用枪逼孩子跳水,这才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
3.朗读船长的言行,体会船长的品质:你体会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
4.启发:同学们,经过这样分析后,我们就能知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这位船长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板书:客观条件 沉着分析 果断解决
5.小结:船长在紧急关头智救孩子,他的思维过程值得我们去细细思索,他的优秀品质更让我们钦佩不已。
板块四 创造性复述故事 拓展阅读
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复述故事。
温馨提示: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2)可以适当加上猴子、孩子、水手以及船长的心理活动、反应等。
(3) 可以用上“放肆、哭笑不得、心惊胆战”等词语。
2.完成作业本第4题。
板书设计
17 跳 水
船长 客观条件 沉着分析 果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