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课堂小测:
读图分析芬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描述芬兰人口分布特点。
2.探讨芬兰超过1/4的人口集中在赫尔辛基和周边城镇的人文因素。
人口迁移
第一章人口
第
节
2
课标要求:
1、运用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2、掌握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2017年春运期间,我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7亿人次,真是名副其实的全国人口大规模移动。
思 考
这种春节期间回乡过年或外出旅行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吗?
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情境导入
一、人口迁移
我们把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1、概念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必须改变居住地
(2)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达一年以上)
(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注意: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原居住地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例:春运)
一、人口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小明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在北京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5、小张的家由平远县的A村搬到了B村
6、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7、在广东打工,春节回家过年的农民工。
8、三峡地区居民搬入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一、人口迁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1、图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____
2、图中PQ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
③④
Q
P
一、人口迁移
1、人口的机械增长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
人口净迁入区
人口净迁出区
人口机械增长
2、人口的机械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年平均人口数
×100%
一、人口迁移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
地区人口数量变化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00%
=出生率—死亡率
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口数
典型示意图说明
一、人口迁移
概念
类型
影响
人口机械增长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①提供大量劳动力,缓解劳动力紧张状况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加快城镇化进程
④促进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①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增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②带来就业压力
③增大社会治理难度
①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缓解人口压力,促进人地协调
②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促进区域发展
①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
②带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
人口迁移的意义
1、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2、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3、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1、人口迁移的动力——推拉理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思考:
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拉力、迁移障碍具体是什么?
2.这种动力差异会不会改变?
推力
拉力
战争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城市生活
医疗
食物
和平
收入
工作
教育
贫困
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
廉价的土地
适宜的气候
矿产
推拉理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资源、环境
环境优美
矿产丰富
气候宜人
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2.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地区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土壤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地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水 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导致的大规模人口迁移;西非环境难民
爱尔兰的土豆饥荒和移民潮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历过 “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已成为爱尔兰的主要食粮,促进了人口增加。1841年,爱尔兰人口高达650多万。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在短短的几年中,爱尔兰就有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大规模的移民潮。
图瓦卢举国搬迁
图瓦卢是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全国最高海拔仅为4.5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国土不断淹没,人们开始逐渐撤离,选择新西兰作为他们最终的落脚点,但新西兰只接受部分人,并且费用非常高。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经济、交通、政治(政策)、军事、文化、婚姻家庭
墨西哥移民美国年轻劳动力
经济发达地区
三峡移民
印巴分治时两国的人口迁移
3. 人文因素
因素 影响 举例
经济因素 经济
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乡村人口进城
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 “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集中迁移
交通
和通信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迁移困难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社会因素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 大学生的求学、“科技移民”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的作用 军人家属的从军
宗教 宗教信仰不同
导致大规模人口迁移 印巴分治时期,两国间的人口迁移
美国劳动力每小时收入大约是墨西哥的8倍,巨大的收入差异让墨西哥大量移民流向美国
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在建都前荒无人烟,建都后20年就发展成为拥有8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
每年的开学季,大学生报到全家陪同都会挤爆校园,大学新生将在大学度过几年时光
活动与思考
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P12)
图1.16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
图1.17 美国洛杉矶城市景观
活动: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影响因素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根据背景资料,填写下表:
东向西
战争
农村向城市
经济
南向北
经济、自然灾害
东北向南、向西
经济、自然环境
(阳光地带)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欧洲殖民主义扩张)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
方向及原因:
非洲→美洲(黑奴贸易)
(2)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经济快速发展
欧洲→美洲、大洋洲
1.国际人口迁移
原因:
方向: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外籍工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欧洲:
拉丁美洲:
西亚北非:
1.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方向:
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变为人口净迁出区
变为人口净迁入区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
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旧大陆→新大陆
欧洲、拉丁美洲
2.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建国以前)
原因:
迁往社会环境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主要方向:
垦荒、灾害、战乱
特点:
大批迁移、自发迁移为主
“闯关东”、“走西口”
“下南洋”
2.国内人口迁移
(2)1949年到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前)
原因:
由东部迁往东北和西北
(开发内地、建设边疆)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主要方向:
特点: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规模小、频率低)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国内人口迁移
(3)80年代后(改革开放后)
原因: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主要方向:
特点:
中西部→东部沿海
(内地→沿海,山区→平原,
农村→城镇,经济欠发达→经济发达)
改革开放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
自发迁移为主、规模大、频率高
课堂小结
练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浪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
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①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
②受到亲情、乡情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