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过关检测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关于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正确说法是( )
A.扩散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不同物质互相接触,而布朗运动发生的条件是固体颗粒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
B.扩散现象证实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说明小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
C.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和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21世纪教育网
B.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总是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均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所以分子间的作用力总表现为引力 21*cnjy*com
D.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被拉伸时,分子间势能增加
B.1 kg 0 ℃的水内能比1 kg 0 ℃的冰内能大
C.静止的物体其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D.物体被举得越高,其分子势能越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
B.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读不出示数
C.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是它自身的温度,若它与被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这一示数也是被测系统的温度
D.温度计读出的示数总是被测系统的温度,无论是否达到热平衡
5.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温度越高,则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升高,则物体的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增大
C.某物体当其内能增加时,该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D.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则甲物体分子的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平均速率大
6.如图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 )
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
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
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
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
7.如图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
8.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
B.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21世纪教育网
D.17 g氨气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
二、填空题(共20分)
9.(10分)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实验事实: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B.固体很难被压缩
C.细绳不易被拉断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E.冰冻食品也会变干
产生的原因: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e.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它们的对应关系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在横线上填上实验事实与产生原因前的符号)
10.(10分)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边长约为40 cm的浅盘里倒入约2 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加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网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3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的面积是0.13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共32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有最终结果的不得分)21cnjy.com
11.(16分)利用油膜法可以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密度ρ=0.8×103 kg/m3的某种油,用滴管滴一滴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为V=0.5×10-3 cm3,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0.7 m2,油的摩尔质量M=9×10-2 kg/mol,若把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那么:21·cn·jy·com
(1)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2)由以上数据可粗略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NA是多少?(先列出计算式,再代入数值计算,只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www.21-cn-jy.com
12.(16分)已知地球表面大气压强为p0,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厚度为h,空气的摩尔质量为μ,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试估算地球大气层内气体分子的平均距离。2·1·c·n·j·y
参考答案
1. 答案:AC 解析:A对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条件描述是正确的;B对布朗运动的研究对象描述是正确的,但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C对。
2. 答案:B 解析:物体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选项A错误;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斥力增大,且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选项B正确;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距离大于r0时表现为引力,选项C错误;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选项D错误。因此选B。
3. 答案:AB 解析:橡皮筋被拉伸时,要克服分子力做功,故其分子势能增加,A正确;1 kg 0 ℃的水变成0 ℃的冰要放出热量,故1 kg 0 ℃的水内能大,B正确;静止的物体动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其平均动能不为零,同理被举高的物体,重力势能增加,但其体积不变,分子势能不变,故C、D错。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4. 答案:AC 解析:温度计的测温原理就是热平衡定律,即温度计与被测系统达到热平衡时温度相同,其示数也就是被测物体的温度,故A、C正确,D错误;温度计与被测系统的温度不相同时,仍有示数,B错误。www-2-1-cnjy-com
5. 答案:A 解析:分子的平均动能变大,并不意味着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变大。内能增大可能是温度升高造成的,也可能是物体的体积变化或物态变化造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速率是不同的概念,分子的平均动能除与分子的平均速率有关外,还与分子质量有关,故只有A正确。【来源:21cnj*y.co*m】
6. 答案:D 解析: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使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而不脱落,选项D正确。
7. 答案:BC 解析:分子间距等于r0(r0=r2)时分子势能最小。当r小于r1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1小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大于r2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A错误,B、C正确;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D错误。
8. 答案:D 解析:由于构成单质分子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所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单质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不一定相同,A错;2 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B错;在常温、常压下,11.2 L氮气的物质的量不能确定,则所含原子数目不能确定,C错;17 g氨气即1 mol氨气,其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7+3)mol,即电子数目为10NA。故正确选项为D。2-1-c-n-j-y
9. 答案:①A—c ②B—e ③C—d ④D—b ⑤E—a
10. 答案:(1)④①②⑤③ (2)5×10-10
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易知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为④①②⑤③;
(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油酸分子直径为d=m≈5×10-10 m。
11. 答案:(1)7×10-10 m (2)6×1023 mol-1
解析:(1)油分子的直径d=m=7×10-10 m。
(2)油的摩尔体积为V=
每个油分子的体积为V0=
所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NA=
代入数值解得NA=6×1023 mol-1。
12. 答案:
解析:地球表面空气的质量M=
总分子数为n=
大气总体积V=Sh=4πR2h
则分子平均距离d=
解得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