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
第 I 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不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的是
A. 生态位 B. 性别比例 C.年龄结构 D. 出生率
2.以下谚语或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C.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D.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海洋渔业生产上,在某鱼类种群的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捕捞量应为
A.K/4 左右 B.尽可能多地捕捞
C.3K/4 左右 D.K/2 左右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菌都是分解者 B.动物都是消费者
C. 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 肉食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5.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下列对此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栖息地减少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C. 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会导致基因多样性下降
D. 栖息地破碎化形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
动景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荷塘生物群落
B.受惊后鸥鹭起飞时的鸣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
C.蜻蜓能帮助荷花传粉,蜻蜓采食荷花的花蜜有助于物质循环
D. 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栖息空间
7.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都必将经历草本阶段、灌木阶段和乔木阶段
B.裸岩上的群落演替速度慢,与缺乏土壤、植物繁殖体等因素有关
C. 一般来说,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比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经历的阶段多 D. 这两种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逐渐复杂化,群落对空间和资源的利用更充分
8.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 经 b 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能量,丙、丁表示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表示b 的同化量,乙的值等于甲的
B.b 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不属于b 固定的
C. 能量流经b 的途径与流经c 的相同
D.d 是异养生物,其能量都来自b 和 c
9.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会保持相对稳定
C. 加快物质循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都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收支平衡 D.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恢复力稳定性高、抵抗力稳定性低
10. “农基鱼塘”是一种水陆相互作用、基塘多层次立体种养的生态农业系统,融农田、种植、禽畜 饲养和淡水养殖为一体,其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基鱼塘”中养殖多种动物,最终会使人获得的能量减少
B. “农基鱼塘”生态农业系统的能量主要来自农作物等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C.粪便、农作物的废弃物可被分解者转化为肥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等原理 D. “农基鱼塘”生态农业系统能够调节田间小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1.黄酒起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关于黄酒的传统酿造过程,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 黄酒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
B.在黄酒的发酵初始期,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C. 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产生ATP 的场所主要是线粒体内膜
D. 为利于黄酒发酵,需要控制适宜的温度
12.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发酵条件的控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果酒发酵时,每隔12 h 需要拧松瓶盖排放CO
B.当 O 和糖源充足时,果醋发酵的过程中没有CO 生成
C. 果酒发酵的装置常用洗洁精和无水乙醇进行清洗、消毒
D. 进行果醋发酵的过程中只有醋酸菌在发挥作用
13.长沙臭豆腐是用豆腐等食材烹制而成的,其色墨黑,外焦里嫩,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 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臭豆腐前需要对所有材料、用具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臭豆腐中的蛋白质全部被分解成易吸收的小分子氨基酸
C.在炸制臭豆腐的过程中,微生物仍可进行增殖并发酵
D.臭豆腐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
14.下列关于泡菜制作和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泡菜制作时产生的乳酸量的多少会影响泡菜的口味和品质
B.在泡菜发酵与腐乳发酵中,起作用的菌种均为原核生物
C.在腐乳发酵过程中,需要用到菌种产生的蛋白酶等
D. 制作泡菜时,腌制时间的长短等条件都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
15.纯培养物即由同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形成。在实验室和
生产中,纯培养物也被称为单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严格的无菌条件是获得纯培养物的重要基础
B.可通过菌落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区分不同菌种的纯培养物
C.获得目的单菌落后, 一般使用固体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
D. 平板划线过程中, 一般可在最后一次划线的末端获得单菌落
16.下列预防病原菌传染的措施,能达到灭菌目的的是
A. 夜晚用紫外线灯照射教室
B.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门把手
C.向游泳池中通入氯气
D.用沸水煮或流通蒸汽熏蒸餐具并维持30 min
17.下列关于涂布平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涂布前一般对目的菌样液进行稀释处理
B.涂布时一般转动涂布器,使涂布均匀
C.待涂布器上的酒精燃尽后立即进行涂布
D.涂布时需要对实验器械和操作者进行灭菌处理
18.W 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 W 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
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 W的细菌
(目标菌)。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
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要进一步扩大培养目标菌种,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 甲一
B.如果要获得目标菌种,应该选择乙菌落进行进一步纯化
C. 实验过程应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各项操作
D. 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培养基应以W 为唯一氮源
19.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 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具体过程是先通过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再进行细菌鉴定,实验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噬菌体能够使炭疽杆菌死亡,增加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中所用的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源
B.实验过程中,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
C.在35℃条件下培养24 h,液体培养基因杂菌污染而变浑浊
D.若实验组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的高,则疑似患者可能已被炭疽杆菌感染
20.北宋到晚清时期,西域的蒸馏器传入我国,从而促成了举世闻名的中国白酒的发明。白酒一
般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蒸煮原料没有灭菌功能,不能杀死原料中的微生物
B.在发酵作用的整个阶段,前期含有的空气有利于增加酵母菌的数量
C.酵母菌在适宜的环境中发酵,能够在其线粒体基质中产生乙醇
D.在糖化作用中,可将淀粉、纤维素等多糖分子的肽键水解产生单糖分子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 (12分)某群落中草本植物占优势,灌木丛有少量,乔木非常少见。甲、乙、丙为生活在该群 落中的3种生物,其中甲、乙具有挖洞和快速奔跑的特点。甲、乙、丙的种群密度与时间的关 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若横坐标时间足够长,则图中显示的甲和乙、乙和丙最可能的种间关系分别为 、
(2)该群落属于 (填“草原”或“森林”)群落类型。
(3)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甲、乙、丙的种群密度总是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造成该结果的 密度制约因素主要是 。在食物和空间等生态位方面重叠度较高的是 (填“甲和乙”或“乙和丙”),三者的生态位也存在差异,其意义是
22. (12分)某地湖泊受污水排放、湖区养殖等因素影响,水质深受影响。近些年来,该地实施退
渔还湖后,湖泊生态得到有效恢复。下图是湖泊及近岸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光能/CO
浮叶植物
浮游动物
(4
沉水植物底栖动物
(1)据图分析,沿岸不同区域分布有不同的植物,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湖泊 湿地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观赏植物和水鸟的绝佳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 值 。
(2)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种蘑菇,这样做的好处是 (从能量流动 的角度分析)。以前片面追求湖泊生产,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导致湖泊的净化能力 减弱,其主要原因是 。
(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湖泊中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生物体内某种重金属的浓度,结果如 下 表 :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重金属浓度/(μg/kg鲜重) 0.0028 0.0270 0.0220 0.3500 0.3700
已知该种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至体外,且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 者以其前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为食,请画出这些生物构成的食物网。种群甲是该生态系 统生物组分中的 。
23. (12分)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用葡萄制作酒精含量约为8%的葡萄酒。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以葡萄为原料制作葡萄酒时,冲洗葡萄的次数不能过多,否则果酒的
制作会失败,原因是 。 进 行
发酵时,应在玻璃弯管①②中装适量水,目的是使瓶中保持 的环
境,玻璃管设置成弯曲的形状,主要作用是
。
(2)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控制在 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气
泡的原因主要是 。
(3)若继续用图中所示装置制作葡萄醋,则需要不断通入 ,且该装置需要添加排
气阀。
24. (12分)研究人员将从种植烟草的土壤里分离得到的尼古丁(CoH N ) 降解菌株SC 接种到 含尼古丁的培养基中,置于摇床恒温(30 ℃)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并计算发酵液中的尼古
丁浓度和菌体浓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42 4854
(1)发酵液中的尼古丁为菌株 SC 提供的营养物质有 ,此外培养基中还需要加 入 等物质。
(2)分离菌株 SC 时可用的接种方法是 。当培养最少 h 时,菌株SC 的数量即可达到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3)三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时间段内菌株SC 的数量,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 的稀释液中各取0. 1mL 涂平板,得到以下统计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
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09、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丙同学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在三位同学的统计中, 同学的统计是正确的。据此计算,每克土壤样品中含该. 细 菌 个。
25. (12分)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强引起人们的担忧。某科研小组 运用青霉素进行“细菌对青霉素的耐受性”的探究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灭菌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平板、四种细菌菌种、青霉素及其他相关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①将青霉素均匀涂抹于培养基上并将培养基分为A、B、C、D四
个区域。
② 将等量的四种细菌菌种分别接种于A、B、C、D 区域的中心。
③将培养基放于适宜环境中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菌落且假设不同种的单个细 菌直径相同)。
(1)对牛肉膏蛋白胨平板灭菌的方法一般是 ,除此之外,常用的灭菌方法还有
(2)由图可知,对青霉素耐受性最强的是 (填图中字母)区域的细菌,欲对该区域细 菌的耐受青霉素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从菌落挑取细菌放入含青霉素的 (填物理形态)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随着培养的进行,子代细菌整体的耐药性逐渐增
强,从进化角度分析,原因是 。遵义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生物答案
A 2.A 3.D 4.C 5.D 6.D 7.A 8.B 9.B 10.A 11.C 12.A 13.D 14.B 15.C 16.D 17.A
18.A 19.C 20.B
21.
(1)种间竞争(2分) 互利共生(2分)
(2)草原(2分)
(3)食物和天敌(2分) 甲和乙2(2分) 有利干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分)
22.
(1)水平(2分) 直接(2分)
(2)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2分)湖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其自我调节能力减弱(2分)
丁
(3) 生产者(2分)
23.
(1)冲洗次数过多会造成酵母菌流失(缺失发酵的菌种) (2分)无氧(2分) 防止发醉液被外界微生物污染(2分)
(2)18~30℃(2分)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了CO2(2分)
(3)无菌空气(2分)
24.
(1)碳源和氮源(2分) 水和无机盐(2分)
(2)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2分) 36(2分)
(3)乙(2分) 233x10(2分)
25.
(1)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2分) 干热灭菌(2分) 灼烧灭菌(2分)
(2)D2分)液体(2分)青霉素的使用,使不具有耐药性或耐药性较弱的细菌被淘汰,子代细菌群体中的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答案合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