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5 12: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单元能力拓展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年庚(gēn) 蒙着(méng) 钵子(bō)
B.逆转(nì) 玫瑰(guī) 锲而不舍(qì)
C.承载(zài) 鄙夷(bǐ) 不屑一顾(xiè)
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狡辩 争辨 B.机械 柔和 C.清危 砂锅 D.维恐 盐酸
3.“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引用了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对这样写的好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文章辞藻华丽,吸引读者阅读 B.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
C.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D.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被作者折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早就无独有偶了。
B.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C.在学习和工作中,专心致志和而不含都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D.我之所以长篇大论地去追根求源,是因为想让各位更加深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5.下列词语中带点的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马观花(骑) B.自愧弗如(不)
C.声泪俱下(都) D.不以为然(突然)
6.科幻故事与一般想象性习作之间最大区别是(  )
A.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B.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C.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幻想性
D.科幻故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填空题
7.看拼音写词语。
mǐn gǎn xī shuài dān diào wéi kǒng wú liáo

yí wèn zhěng lǐ jī qì chǒu è xì tǒng

8.一词多义: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 
(1)问其故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有其比 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的句子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请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
(2)孔子不能决也。 ( )
(3)“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 )
(4)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 )
10.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司空见( ) ( )而不舍 声泪( )下  
追根求( ) ( )马( )花 无独有( )
见微知( ) 全神( )( )
(1)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3)情况很复杂,大家都各抒己见,只有他_______________,找到了破案关键。
三、语言表达
11.口语交际
“开卷有益”是指打开书本就会有收获。在提倡大量阅读的今天,你觉得开卷是否都有益,请写出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未来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怎样的呢?展开想象,选择一个方面的变化,写一写。(提示:可以从改变当前学习生活的缺点,或帮助玛琪解决她的不满,展开想象。)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3.“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
14.“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__,“!”指的是______。
15.选文第③段画“ ”的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谨,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著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特殊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 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 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 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 本草纲目
17.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谨: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
18.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19.给第3节加上标点。
20.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
第3层:_________________
21.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观察穿山甲吃蚂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这样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在科幻的世界里,你可以到太空和外星人做朋友,可以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还可以去未来世界探险……让我们插上科学的翅膀,一起来创编科幻故事吧。请你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大胆的想象,编写具体的故事。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年庚(gēn)——gēng
B锲而不舍(qì)——qiè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争辨——争辩:争论,辩解。
B.正确。
C.清危——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D.维恐——唯恐:只怕。
3.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引用名言的好处是: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3、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4、在文章中有着画龙点睛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这句话出自《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用华罗庚的话强调“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这一观点,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选C。
4.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无独有偶: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结合语境“形容各种困难”可知,词语运用不恰当。
B.恍然大悟:意思是对某一事物突然明白、突然醒悟。根据“一点拨”可知,词语运用恰当。
C.专心致志: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结合“和而不含”分析,词语运用恰当。
D.追根求源:意思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词语运用恰当。
故选A。
5.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本用以形容科举中第后得意、愉快的心情。 现多用以比喻匆忙、粗浅地了解事物。
走:骑。
B.自愧弗如: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弗:不。
C.声泪俱下:一边说一边哭。形容极其悲恸。
俱:都,全,一起。
D.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然:是,对。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习作材料与方法。
科幻作文,是想像性习作,但它又不是一般的想象性习作,它们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科幻作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科学知识作基础。故选D。
7.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作答时要读准字音,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再写出对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如“敏”“蟋蟀”“聊”“疑”这些字的笔画和结构,要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是 说,认为 作为 他们
它 他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为在文言文的意思有:1.做;干。2.发明;制造;制作。3.作为;当作。4.成为;变成。5.是。
(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出自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译文: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为:是。
(2)“孰为汝多知乎 ”出自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译文:“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为:说,认为。
(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出自《宋史·赵普传》,译文:但能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为:作为。
其在文言文的意思有:1.[连词] 其:如果;假如。2.[代词] 其: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的”、“你们的”。3.[代词] 其:指示代词,相当于“其中”,“当中”。4.[代词] 其: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的”、“它的”、“他们的”。5.[代词] 其: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她)”、“它”、“他们”。6.[代词] 其: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些”。7、[代词] 其:第一人称代词,相当于“我”、“我的”。8.[副词] 其:难道,岂。表示反诘、反问。9.[副词] 其:还是。表示委婉地商量。10.[副词] 其:可要。表示期望。
(1)“问其故”出自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译文:便问是什么原因。其:他们。
(2)“及其日中如探汤”出自先秦列御寇的《两小儿辩日》,译文: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其:它,指代太阳。
(3)“未有其比”出自《宋史·赵普传》,译文:都找不出来一个可以和他相比的。其:他。
9. 专心致志 实事求是 求知欲强 锲而不舍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仔细阅读给出的句子,对句子加以分析,结合关键的词语解答,写出人物特点。
(1)“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这个人在专心地听弈秋讲,所以和“专心”有关。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等。
(2)“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出自《两小儿辩日》,说的是孔子听了两个小孩的话后,也不能判断他们两个谁说的对谁说的错。所以孔子很诚实地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故通过“孔子不能决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诚实的人,对待问题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3)这句话出自课文《表里的生物》。结合原文“我们知道父亲越是不让他动,就越是增加了‘我’对里面的东西的好奇,而且这种好奇一天比一天增加”分析,“好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的人。
(4)这句话,抓住“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可以看出谢皮罗做事坚韧不拔,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据此概括性格特点即可。
10. 惯 锲 俱 源 走

偶 著 贯 注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和运用。
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
声泪俱下: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形容极为悲痛。
追根求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愉快和得意的心情。现比喻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
无独有偶:并非只此一个,还有一个可以和它配成一对的。表示两人或两事十分相似。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1)结合语境可知,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坚持不懈,故选“锲而不舍”。
(2)结合语境可知,遇到问题要彻底弄明白才能有收获,故选“追根求源”。
(3)结合语境可知,他能通过事物的一点苗条找到破案关键,故选“见微知著”。
11.开卷未必有益。因为书有好有坏。好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利于我们学习写作。自然对我们有益。但是不好的书籍(如:色情、盗版等)就对我们没益,不但没有益,可能还会导致我们的思想不正等。所以,开卷未必有益。
【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然后组织语言。无论认为正确与否,都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如本题可结合“读书的内容”阐明自己的观点。
如果认为开卷都有益,可以从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也有一些益处,哪怕只是学会几个字”这样的角度来论述。
示例:我认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假如读了不好的书会造成损害,许多人被不良书刊污染了心灵,染上了不良恶习,有的甚至最后走上违法犯罪之路。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之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没心思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12.未来我们学习时,所有学习内容是3D的,我们可以触摸感受。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解答时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作答,注意句意完整流畅,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
本题主要写一写未来的学习生活还可能是怎样的呢?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进行作答即可。
示例:每天不用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课内,轻点鼠标,选学自已喜欢的课程,提交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外,选修自己喜欢的舞蹈、田径、球类等,只需到专门的活动场所,按下按键就有机器老师来指导和陪练。
13.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习以为常 14. 发现问题并不断发问 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找到了真理 15.说明了波义耳善于提出问题。 16.只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善于在细微之处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就会有所发现。
【解析】1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职。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近义词:不足为奇、屡见不鲜等。
1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结合文中“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分析可知,第②自然段中的“?”指的是发现问题,不断地提问;“!”指的是通过探索,解决疑问。这样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句话是波义耳根据现象提出的问题,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波义耳善于提出问题,体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
16.本题考查文章的启发。
文段写了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紫罗兰花瓣变红,于是提出问题:紫罗兰中什么成分遇盐酸会变红?然后他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发现石蕊地衣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由此可知,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17. 严密谨慎。 完备美好。 了解自然、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18.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便会张开,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面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里,再把鳞片张开,不一会儿,蚂蚁就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 19.。 , , 《 》 。 20. 李时珍看到古代药学家书上说穿山甲爱吃蚂蚁,便到小河边仔细观察。 原来穿山甲是靠身上的鳞片作为“工具”来吃蚂蚁的。 他又解刨了一只穿山甲,证实它确实爱吃蚂蚁。 21. 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谨,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起身参与实践,严谨的科学精神。
【解析】17.本题考查词语意思。
从第一自然段“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可知严谨的意思是严肃谨慎。
从第三自然段可知,完”指完成、完备;“善”指好的、美好,完善的意思是使完备美好。
联系第二自然段可知,根据原文句子“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意思是遇到不懂得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事实,把它解决掉。其中“实践”在本文中意思是了解自然、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所以答案是:了解自然、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18.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从第二自然段中可以找到相关句子,“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特殊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描写了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1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要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语境加标点。第一个空表示陈述句,完整的话,所以加句号。第二个空、第三个空表示暂时停顿,用逗号,书名要用书名号,这一句是陈述句,所以句尾用句号。
20.本题考查划分段落层意。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李时珍观察的过程。第一层到“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先写去观察的原因,也就是李时珍看到古代药学家书上说穿山甲爱吃蚂蚁,便到小河边仔细观察。所以答案是:李时珍看到古代药学家书上说穿山甲爱吃蚂蚁,便到小河边仔细观察。第二层到“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写李时珍观察的结果。原来穿山甲是靠身上的鳞片作为“工具”来吃蚂蚁的。所以答案是:原来穿山甲是靠身上的鳞片作为“工具”来吃蚂蚁的。剩余部分为第三层,他又解刨了一只穿山甲,证实它确实爱吃蚂蚁。
2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在第一段就说道“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谨,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所以当他看到古代著名药学家陶弘景的书,面对疑惑,他亲自去观察穿山甲吃蚂蚁。
(2)结合下文分析,“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下文是“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这个就是李时珍的态度,亲自观察实践,对科学态度严谨,其实文章最开始就写了李时珍的态度。
22.范文:
漫步月球
2026年,28岁的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在月亮上漫步。啊,今天,八月二十六号。神舟二十五号发射的日子!我的脸上挂着微笑,春风满面地来到神舟二十五号的发射基地。
可是,我突然担心起来,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那就是安全问题。如果火箭会爆炸,会坠落,那怎么办?如果氧气泄漏,那又怎么办?那再如果……我的脸上掠过了一丝不安。“铛铛铛……”上火箭的预备铃响了起来。我的心里像揣了只小象子似的,一跳一跳地,很不平静。
上了火箭,我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看电影,但就是不能集中精力干一件事情。终于,两点三十分,火箭发射了。我那个不安的念头又冒了出来。但是,当火箭穿过大气层时,我笑了。因为这时候已经不可能再出安全问题了。我安心地看起书来。
六小时后,一个动听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尊敬的旅客们,我们已经到达迷人的月球了。请您穿好新式宇航服(一种又薄,氧气供应又充足的宇航服),从变压舱到月球去漫步吧!祝您旅行愉快!”我穿好宇航服,去月球——这个迷人的星球探索、旅游了!刚从变压舱出来,就感到脚底轻飘飘的,像是我突然没有了重量似的。我踏上了月球,但感到这里的陆地和地球没什么不一样,只是每“蹦”一下都有尘土,但为什么别人都说月球是迷人的呢?我很疑惑。
我开着月球车,和同伴一起去月球背面探秘。我想:月球的地心引力是地球的六分之一,不知我到月球背面会不会掉下去?但是,我豁出去了,猛踩油门朝月球背面奔去。十分钟我们就到达了月球背面。我暗自庆幸我们没有掉下无底的宇宙。突然,一个长着六只眼睛,四只手,怪模怪样的月球人从一个洞里跳出来。打手势想告诉我们,他发现了我们,想和我们合影。这个机会真是求之不得呢!
合过影后,该回去了,我依依不舍地和月球人再见。上了火箭,别人都问我从哪儿得来的照片,我得意洋洋地说:“是和月球人照的!”回家以后,我经常看这张照片,如果明年还有机会去月球,我一定再去!
【详解】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
展开你丰富神奇的想象的翅膀,编写一篇科幻故事。想象作文必须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无论是颂扬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都要对人们进行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宣传,或对读者起到启示、教育的作用,或给人展示一种美好的前景,让人充满幸福的期盼。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比如孙悟空是想象的产物,可他一半像人,一半像猴,综合了人和猴的特点。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下文的内容。
过程:具体进行想象,加入一定的情节,可以运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把未来的世界和发生的事情写具体。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