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采薇(节选)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六义”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
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
颂、鲁颂和商颂。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
类。
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
说的内容。
《诗经》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当把它化作故乡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一株“薇”时,就具体形象了。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薇:野豌豆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译文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指下雪。“雨”这里读(yù)
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昔———今
杨柳———雨雪
往———来
依依———霏霏
上下对仗工整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缓的样子。
则,又。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没有人。
“昔”指何时?
“往”去何方?
“我”指谁?
“今”又指何时?
“来”去何方?
原来出征时
战场
战士
从战场归来时
归家
战争之祸
昔往 杨柳依依——不舍
今来 雨雪霏霏——悲凉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点明出征的季节,“柳”在古诗中含有“留”的喻意。这两句短短八个字,写出了“我”去前线时的季节和当时亲人们依依不舍的场景。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两句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雨雪霏霏”既点明了归乡途中天气的恶劣,又暗含了“我”当时内心的惆怅。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这两句写“我”远征归来途中遇到的现实困境。归途漫漫,饥渴交加,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忧伤之感。】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伤悲”“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道出了“我”归途中的孤独无助之情。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舞。道路泥泞难以行走,又饥又渴非常劳累。满腔伤感满腔悲愁,我的哀痛谁能体会!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战争是残酷的,它使无数的人失去家园,失去亲人,造成了一幕幕人间惨剧。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心声!让我们呼唤和平,保卫和平。
心灵感悟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出门时是( ),( )随风摇摆 ,而回来时却已经是( )的冬天。
此诗描写的是(
),表达了他( )、( )的感情。
春天
杨柳
雪花飞舞
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
士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
爱国恋家
忧时伤事
西周至厉王末年,遇旱灾,百姓饥馑。厉王宠信荣夷公,专事搜刮,民怨沸腾,放厉王于“彘”。西戎与北方的玁狁乘机入侵周朝。宣王即位,重振周朝,号称中兴。命秦仲征西戎,尹吉甫征玁狁。《采薇》即于此时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