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卷(1.1-3.1)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如图所示,两个外形相同的钢棒A.B相互吸引,则 ( )
A.A棒一定有磁性 B.A棒一定没有磁性
C.B棒不一定有磁性 D.B棒一定有磁性
如图中,小磁针静止后指向正确的是
A.
B.
C.
D.
某同学连接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为了让铁钉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以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对调电源的正负极 B.将滑片向右端滑动
C.减少铁钉上所绕线圈的匝数 D. 去掉一节干电池
在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小杰同学按照科学教材的要求安装了一台直流电动机模型。安装完毕,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转动,则能使线圈逆时针转动的做法是( )
A.减少一节电池 B.把电源和磁铁的两极同时对调
C.增加一节电池 D.把电源两极对调
如图所示,在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中,保持磁体不动,闭合开关,导体ab水平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导体ab水平向左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
B.若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C.若导体ab竖直向下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D.若导体ab向斜上方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偏转
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为了防止高压触电,必须远离高压带电体
B.用电器起火时,要先灭火然后再切断电源
C.控制电灯的开关可以安装在零线上
D.应急情况下,湿衣服搭晾在电暖器上进行速干
下列选项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s=vt D.
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22岁的中国在读博士生曹原被评为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并名列首位,因为他发现了让石墨烯实现超导的方法,为了超导材料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多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不可以转变成金刚石,因为它们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
B.超导材料适合用来做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
C.石墨烯属于单质,但不具可燃性
D.石墨烯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人类用于制造触屏材料的铟,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铟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9
C.与其他元素根本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是 114.8 克
下列微粒中显电中性的是( )
A.原子 B.电子 C.质子 D.离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甲烷的化学式“CH4”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克 B.甲烷中有4个氢原子
C.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20% D.甲烷是一种有机物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分数的
B.该实验中的红磷可改为铁丝
C.该实验也说明了N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
D.红磷燃烧的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得结果大于
下面摘录了某些同学实验记录本中有关实验现象描述的一部分,正确的是( )
A.将一块木炭在空气中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利用“同名磁极相互 ,异名磁极相互 ”的原理。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所示是硫、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 ;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小金同时也总结出三个实验在生成物的种类、生成物的状态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三个方面存在不同。请你替小金同学填空。
乙中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丙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 。
(3)小金还总结出: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盛有少量水,其中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小红用图(a)、(b)、(c)所示装置研究磁与电的关系。
(1)由图(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 。
(2)小红推理:若一束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如图(d)所示,小磁针也会发生偏转。其依据是: 。
(3)图(d)中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和图 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同,依据是: 。
下列两幅图表示的是液态水和气态水的状态模型, 表示水分子。
(1)图中表示气态水的是 。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变成 态的冰,温度升高时变成 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 (填“有”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请你概括出物理变化的实质: 。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 发生了变化。
请你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原因是 ;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
(4)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实验活动:
(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 ,若红磷不足可能会造成氧气含量的测量结果 (填“偏大”或“偏小”)。
(2)图2为图1的改进装置,图3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得图2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 ;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 。
为了探究磁场,小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1)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一层铁屑,再将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方,然后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铁屑在磁场中被___________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如图甲所示;
(2)再在玻璃板上放一些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情况如图乙所示,黑色一端表示磁体的N极,某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___________方向;
(3)【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四周,通电后发现小磁针的指向如图丙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跟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图中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是螺线管的N极;
(4)【反思推理】
小科同学根据“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周围会受到磁力的作用,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从而猜想在地球周围也可能存在某种“重力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小明推测“重力场”的最可能是图丁中的___________(选填“A”“B”或“C”)。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08年9月份曝光的引起国人共愤的“结石宝宝”事件,与婴幼儿服用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有关.已知三聚氰胺为白色晶体,将它用作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值,俗称“蛋白精”.其分子模型与分子结构式如图所示,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3H6N6.
①一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共含有 原子.
②试计算出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
某型号电热水器(如图甲),具有调节水温高低的功能:小明模拟该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挖制电路中,La、L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磁铁(电阻忽略不计):Ra和Rb是两个规格不同的热敏电阻,其阻值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为0欧时,该热水器设定的水温为40℃,即当水温未超过40℃时,闭合开关S1、S2,红灯亮,电热丝R开始加热:当水温超过40℃时,绿灯亮,电热丝R停止加热。(假设电磁铁对衔铁的吸引力不会随距离的改变而改交,不考虑衔铁的弹力和重力。)
(1)闭合S1,电磁铁Lb的左端为 极。(填“N”或“S”)
(2)已知Ra阻值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请结合Ra阻值曲线Rb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大致曲线。
(3)若图乙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移,则设定的水温会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期中复习卷(1.1-3.1)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解答。
【解答】如果A为磁体,那么A的中间磁性最弱。将B放在A的中间时相互吸引,则B肯定为磁体。
如果A不是磁体,则A没有磁性。将B放在A的中间时相互吸引,则B肯定为磁体。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C
【解析】解:A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
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右端应为S极,故A错误;
B图中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
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上端应为S极,故B错误;
C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
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右端应为N极,故C正确;
D图中根据安培定则,如图所示:
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应逆时针转动,转到水平方向,且左端应为S极,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根据电源的正负极判定电流方向,由电流方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然后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定小磁针指向正确性
B
【解析】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多少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匝数越多,磁性越强,滑片向右端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磁性越强,所以选B.
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匝数的多少.
②使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增多,也就是使其磁性增强.
D
【解析】直流电动机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发生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其转动速度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电动机线圈的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电动机线圈的转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所以使线圈逆时针转动的方法为:改变通入直流电动机的电流的方向,即可以改变它的转动方向;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A
【解析】【解答】A.由题意知,当导体ab水平向右运动,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若导体ab水平向左运动,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应电流方向也发生变化,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应向右偏转,故A正确;BC、若导体ab竖直向上运动或竖直向下运动,与磁感线方向平行,不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不会产生无感应电流,所以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故BC错误;D、若导体ab斜向上运动,此时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灵敏电流计指针会偏转,故D错误。故选A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或磁场方向有关。
A
【详解】
A.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接触低压带电体,必须远离高压带电体,故A正确;
B.家庭用电器起火时,我们应该先切断电源后灭火,直接灭火易引发触电,故B错误;
C.接灯时,火线首先接入开关,然后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进入灯泡的螺旋套。开关要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断开开关,切断火线,触及灯泡时更安全,故C错误;
D.在电暖器上晾湿衣服时,水是导体,若人与衣服接触,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A
【解析】【分析】自然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许多符号,例如 v (速度)、(风向)等。
【解答】A中是一个提醒注意的标志,属于符号;B是一个细胞模式图,是属于模型;C是一个公式,属于模型;D是一个图像,模型可以是一幅图、图像、复杂的对象或者过程,故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A.
C
(1)同种物质的分子比原子大,不同种分子和原子的大小无法比较;
(2)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1个质子,没有中子;
(3)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解答;
(4)物质状态变化时,分子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距离。
【解答】不是所有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或者小,两者是不能比较大小的,A不符合题意;
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如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B不符合题意;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C符合题意;
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粒子大小不变,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B
【解析】(1)石墨和金刚石都由同种元素组成,只是它们的原子结构不同,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电流经过导体会发热,因此电阻小的材料适合做导线;
(3)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碳具有可燃性;
(4)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元素叫同位素。
【解答】A..石墨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成金刚石,故A错误;
B.超导材料适合用来做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故B正确;
C.石墨烯属于单质,具有可燃性,故C错误;
D.石墨烯和石墨都由碳原子构成,质子数和中子数都相同,因此不是同位素,故D错误。
故选B。
B
从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解答】A. 铟名称带“钅”是一种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正确;
C、元素与其他元素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错误;
D、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不带质量单位,错误;
故答案为:B。
A
【解析】根据原子、电子、质子和离子所带电荷分析。
【解答】A.原子呈中性,符合题意;
B、电子带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C、质子带正电荷,不符合题意;
D、阳离子带正电荷,阴离子带负电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D
根据甲烷的化学式进行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进行分析;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不符合题意;
B.一个甲烷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一种有机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C
【解析】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可燃物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进行分析.
【解答】解;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不是质量分数,故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能用来测定氧气的含量,故说法错误;
C、氧气被消耗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可以说明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溶于水的性质.故说法正确;
D、红磷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说法错误;
故选项为:C.
D
【解析】A.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丝在氧气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一块木炭在空气中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黄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排斥;吸引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磁悬浮列车的原理是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磁悬浮列车的目的是:减小车和轨道之间的摩擦,提高车速,所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使列车与轨道彼此分离,减小了摩擦。
故答案为:排斥;吸引
(1)点燃;放热
(2)P2O5;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1)硫、红磷和铁丝,它们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点燃才能开始进行。在反应过程中,它们都会向外放出热量;
(2)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再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
(3)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设计思想分析解答。
【解答】(1)小金是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学生。做完实验后,他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点燃;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放热反应。
(2)在乙中,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化学式为P2O5。丙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甲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1)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c);电子带负电,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解析】(1)分析b和c可知,其它条件相同,只有电流方向相反。此时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反,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发生了改变,据此分析解答。
(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而电流会产生磁场;
(3)首先确定d中的电流方向,然后确定与哪个图中的电流方向相同,则二者的磁场方向相同,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相同。
(1)由图(a)、(b)、(c)可知: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小红推理:若一束电子沿着水平方向平行地飞过小磁针上方,如图(d)所示,小磁针也会发生偏转。其依据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在物理学中,将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因为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因为电子水平向右移动,所以通过d图中的电流水平向左,这和图c中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生成磁场的方向相同,即小磁针的偏转方向相同。
【答案】(1)乙
(2)固;气
(3)没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没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4)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解析】【分析】(1)根据水分子的间隔的大小分析水的状态;
(2)根据水在不同温度下状态不同进行分析;
(3)根据分子变化的特征分析回答。
【解答】(1)由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可知,甲图示分子的间隔较小,是液态的水,乙图示分子的间隔较大,是气态的水;
(2)液态水温度降低时变成固态的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3)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物理变化的实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没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
(4)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在状态变化中,是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答案】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分子的构成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氢原子、氧原子
【解析】【解答】(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是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4)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氧原子.
故答案为:(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分子的构成不同;(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4)氢原子、氧原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产生大量的白烟;偏小
(2)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解析】(1)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解答。如果红磷不足,那么集气瓶中的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导致气压变化较小,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
(2)①图1中红磷需要点燃后再放入集气瓶,由于集气瓶要打开,因此会导致里面的空气溢出,从而增大实验误差;而图2中的红磷用电阻丝点燃,不需开瓶,自然误差减小,且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排入空气引起污染。
②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会造成气压减小,但是放出的热量会导致气体体积膨胀,使气压增大。由于后者增大的压强大于前者减小的压强,所以气压会增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若红磷不足可能会造成氧气含量的测量结果偏小。
(2)①该实验与图1装置相比,该装置的优点是: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反应,能够减少实验误差,且污染较小;
②关闭弹簧夹K,闭合电路,图3中a点前压强增大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装置内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磁化 磁场 右 A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个;126
(1)根据三聚氰胺的化学式来分析解答;(2)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解答】解:(1)由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可知,1个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6个氮原子,共15个原子.故填:15个.(2)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12×3+14×6+1×6=126.故答案为:126.
(1)N
(2)
(3)升高
【解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2)根据题目的描述,确定在温度低于40℃时衔铁所在的位置,进而对两个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进行比较,得到通过它们的电流大小,那么就确定这段温度范围内两个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同理,用相同的方法确定温度高于40℃时,两个热敏电阻的阻值大小,最后再画出大致的图像曲线。
(3)电磁铁La对衔铁的吸合力的大小要求是不变的,即电流大下不变,那么电路中的总电阻保持不变。当变阻器滑片上移时,确定变阻器阻值的变化,进而推断热敏电阻的阻值变化,最后得到此时的温度变化即可。
(1)电磁铁Lb的线圈上电流方向向下,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完全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时大拇指指向左端,因此左端为N极;
(2)在温度低于40℃时,衔铁被Lb吸合,即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比La大。因为它们完全相同,所以此时通过Lb的电流比La的大,而热敏电阻Rb的阻值则比Ra小;当温度高于40℃时,衔铁被La吸合,则此时电磁铁Lb的磁性比La小,即通过它的电流较小,那么热敏电阻Rb的阻值则比Ra大,图像如下:
(3)当加热电路被切断时,总电阻是不变的。若图乙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上移,那么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根据R总=Ra+R变可知,此时热敏电阻Ra的阻值要变小,即水温会高于40℃。
第 18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