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模拟测试科学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如图是磁悬浮玩具,底座和小球均由磁体制成,下列标出底座和小球的磁极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
A.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
B.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
C.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
D.小磁针在没有磁场时也会转动
张扬同学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实验中,使用两个相同的A.B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滑片P向右滑动,电磁铁的磁性减弱
B.电磁铁能吸引的大头针越多,表明它的磁性越强
C.电磁铁A.B的上端均为S极
D.该实验可以探究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多少的关系
关于发电机和电动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B.电动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动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分析下列四幅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脚插头内有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B.使用测电笔时手应该接触笔尖金属体
C.保险丝烧断一定是电路发生了短路
D.警示牌提醒我们靠近低压带电体不会触电
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原子论,用一些圆圈再加上各种点、线和字母表示不同的原子,如图是道尔顿当时采用的原子符号,根据这些符号,水分子的模型是( )
A. B.
C. D.
某家庭式空气净化器在工作时会释放出臭氧(O3),利用其强氧化性杀菌消毒并转化为无污染的氧气(O2)。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O3的强氧化性是由O3分子结构决定的
B.相同质量的O3与O2所含的分子个数相同
C.相同分子个数的O3与O2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相同
D.O3与O2都由氧元素组成,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核电站使用铀作燃料发电,铀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质子数为92,则铀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238 B.146 C.136 D.92
下列各组符号所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的是( )
A.O、H、Cl B.Al、Fe、Zn C.H、P、Si D.Hg、N、Au
今年5月,南京某公司丢失一枚探伤用放射源铱—192,经多方寻找终于放回安全箱。下图 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铱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铱的原子序数为70 B.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C.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g D.铱属于非金属元素
对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2K+中“2”表示2个钾离子
B.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C.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D.Cu2+中“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测得人尿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93%,如果这些氮都以尿素[CO(NH2)2]的形式存在,则人尿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
A.0.2% B.1% C.2% D.3%
取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欲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N2、20%以上的O2、还有CO2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刻熄灭
C.可以利用燃烧铁丝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O2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 个氮原子________,②3 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________,④两个铁离子________,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
如图所示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图中的水银温度计在制作时,玻璃管中封入一段金属丝,电源的两极分别与水银和金属丝相连,当温度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的温度时,电流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 ,电铃响起,发出报警信号,电磁铁的a端为 极,若将温度计上端的金属丝向下调整,则报警温度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小金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写出上述实验中氮气的物理性质:
(2)小金在用如图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的 ,导数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多选,填序号)。
①燃烧匙中的红磷放少了 ②实验前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没有夹紧 ③集气瓶口上的瓶塞没有塞紧 ④红磷停止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⑤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3)改进后,小金发现在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即使在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吸入的水也往往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查阅资料可知,拉瓦锡实验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造成上述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个即可)
化学元素组成万物。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物质都是由几种亘古不变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1)古人曾认为水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之一。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种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在你学过的知识中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 。
(2)现代化学对“元素”做了科学定义,图甲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你的观点及依据是 。
(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图乙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表中空白格处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用化学用语填空: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氖的元素符号为 ;
(2)两个铝离子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5)氯化铵中的阳离子 .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如图是小珂和小琦各自设计的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本题的所有夹持仪器均已省略)。小珂同学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溶解氧且不与氧气反应),请回答问题:
(1)小珂同学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 。
(2)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请按气体的流向,用装置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①→ 。
(3)小琦同学设计了图C 的装置,并用仪器乙收集氧气。仪器甲叫 ,收集氧气的方法为 。
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制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所示的从左到右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2)通过比较 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d中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的条件是 。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受新冠疫情影响,学校每天都会对教室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使用的是“84”消毒液,下面是“84”消毒液的产品说明书
产品品名 “84”消毒液
主要原料 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5%
主要用途 用于瓜果、餐具、厨房用品,白色衣物及物体表面,肝炎、病毒性感冒及肺炎患者的污染物等的消毒
产品规格 500g
(1)NaClO中钠、氯、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2)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3)计算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学校办公楼空调设计的自动控制装置,R是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温度t/℃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电阻R/欧 600 550 500 450 420 390 360 330 300
已知继电器的线圈电阻R0为10欧,左边电源电压U1为6伏恒定不变。当继电器线圈中的电流大于或等于15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右边的空调电路开始工作。
(1)请说明该自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2)计算该空调的启动温度
(3)为了节省电能,将空调启动温度设定为30℃,控制电路中需要再串联多大的电阻?
(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给空调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除此之外,请你再提出一个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
期中模拟测试科学试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C
【解析】根据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
小球在底座上方悬浮,那么它受到的重力和底座施加的排斥力相互平衡,即二者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它们的磁极应该在竖直方向上分布,故B、D错误;
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故C正确,A错误。
故选C。
A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奥斯特实验,知道此实验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图中装置是奥斯特实验,在平行直导线下方平行地放置着小磁针,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小磁针受到磁力的作用。
因此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故答案为:A
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线圈是串联的,通过的电流是相同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吸引铁钉越多;滑片P向右滑动,电阻增大,电流变小,电磁铁的磁性减弱;从电路中可以看出通过AB的电流都向右,利用安培定则可以判断 电磁铁A.B的上端均为N极
故答案为:C.
(1)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是通过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体现的.(3)电磁铁磁极的判断方法:安培定则.(4)两只电磁铁是串联的,所以电流相同,只有线圈的匝数是不同的.
【答案】A
【解析】【解答】A.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故A正确;
B.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B错误;
C.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C错误;
D.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A
【分析】
(1)三脚插座最长的一个与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
(2)根据测电笔的使用方法分析;
(3)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4)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详解】
A.三脚插头中上方的导线与用电器的外壳相连,故A正确;
B.使用测电笔时,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接触笔尖金属体会发生触电事故,故B错误;
C.保险丝烧断可能是发生了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故C错误;
D.高压警示牌提醒人们有电危险,请不要靠近带电体,故D错误。
故选A.
【答案】B
【解析】【分析】模型是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物件并不等于物体,不局限于实体与虚拟、不限于平面与立体)。
【解答】水分子的化学式是H2O,即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所以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A
根据O3与O2都由氧元素组成,但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及二者相同分子时原子个数不同分析。
【解答】A.分子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O3的强氧化性是由O3分子结构决定的 ,符合题意;
B、 相同质量的O3与O2所含的原子个数相同 ,所含分子个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C、 相同分子个数的O3与O2中,O3含氧原子的个数多,不符合题意;
D、 O3与O2都由氧元素组成,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D
【解析】原子的质子数=正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铀的质子数为92,因为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92,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B
【解析】元素名称中带“钅”旁为金属元素(汞除外),其它为非金属元素。
【解答】A.O、H、Cl分别为氧、氢、氯,均为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B.Al、Fe、Zn分别为铝、铁、锌,均为金属元素,故正确;
C.H、P、Si分别为氢、磷、硅,均为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D.Hg、N、Au分别为汞、氮、金,氮为非金属元素,故错误。
故答案为:B
B
【解析】【解答】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获取的信息知,铱的原子序数为77,故选项A错误;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故选项B正确;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故选项C错误;铱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D错误。
该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D
【解析】(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离子的个数;
(2)(3)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含有该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的电性和电量。
【解答】A.2K+中“2”表示2个钾离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H2SO4中“2”表示每个硫酸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H2O中“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C正确不合题意;
D.Cu2+中“2”表示铜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C
D
【解析】根据题意,15%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会剧烈反应产生O2.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解答】实验室利用15%的H2O2溶液制取O2,反应速率较快,选择的制取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A.图中装置不能控制液体和固体的接触,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A不合题意;
B.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不能通过滴加水的方法控制反应速率,故B不合题意;
C.15%的H2O2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速率较快,图中装置通过滴加水,不能控制反应速率,故C不合题意;
D.图中所示装置,能通过调节旋塞改变液体的滴加速度,能控制15%的H2O2溶液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A
【解析】根据“人造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是70%,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是78%,所以,“人造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故A正确;
B、由于“人造空气”中有20%以上的O2,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继续燃烧.故B不正确;
C、由于“人造空气”中的含氧量较低,铁丝在氧气中不能够燃烧,故C不正确;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利于人的呼吸,因为如果让动物呼吸纯氧会引起中毒,人类也同样,故D不正确.
故选A.
、填空题(3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N;3CO32-;;2Fe3+;H2O
磁性,吸引衔铁 ;S ;降低
【解析】解: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温度升高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液注上升,当升高到警戒温度即金属丝下端对应的温度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铁有磁性,吸引衔铁,从而使工作电路接通报警.要使金属丝的下端向下调整,则报警温度会降低;
由电路可知电磁铁中的电流是从左端流入,右端流出,利用安培定则可以确定,电磁铁的a端为S极.
故答案为:磁性,吸引衔铁;S;降低.
温度自动报警器是由于温度计所在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了控制电路的接通,从而实现了自动控制.
电磁铁的N、S极可以利用安培定则来确定;将金属丝向下调整,报警温度降低.
(1)不溶于水
(2)②⑤
(3)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解析】(1)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密度等。
(2)对各个选项进行分析,确定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即可;
(3)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但是并不是只要有氧气存在燃烧就能进行,即需要氧气达到一定的浓度。如果低于这个浓度,那么燃烧就无法进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氮气的物理性质有:不溶于水。
(2)①燃烧匙中的红磷放少了,会造成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即测量结果偏小,故①不合题意;
②实验前橡皮管上的弹簧夹没有夹紧,会造成燃烧时的瓶内气体溢出,从而使瓶内外气压差增大,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②符合题意;
③集气瓶口上的瓶塞没有塞紧,冷却到室温后,外面的空气会进入瓶内,导致进入瓶内水的质量偏小,故③不合题意;
④红磷停止燃烧后立即打开弹簧夹,由于瓶内温度较高,气压较大,那么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偏小,故④不合题意;
⑤把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会导致瓶内气体膨胀而溢出,使流入瓶内水的体积偏大,故⑤符合题意。
故选②⑤。
(3)改进后,小金发现在用图乙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即使在装置气密性良好,且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吸入的水也往往小于集气瓶容积的 。查阅资料可知,拉瓦锡实验测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造成上述实验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氧气不能完全反应。
(1)电解水
(2)不同元素,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3)31
【解析】(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因此质子数相同,就是同种元素;否则,就不是同种元素。
(3)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中,右边的原子的质子数总比左边的大1。
【解答】(1)能说明“水不是元素”的实验事实是:电解水。
(2)根据图甲可知,左边的原子有1个质子,右边的原子有2个质子,它们的质子数不同,肯定不是同种元素。
(3)根据乙图可知,右边原子的质子数为32,左边的比它小1,即:32-1=31。
(1)Ne
(2)2Al3+
(3)Ca(OH)2
(4)N2
(5)NH4+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氖的元素符号是:Ne;(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铝离子可表示为:2Al3+;(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5)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化铵中的阳离子是铵根离子,其符号为:NH4+;
故答案为:(1)Ne (2)2Al3+ (3)Ca(OH)2 (4)N2 (5)NH4+
、实验题(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A
(2)②→③→⑤(或②→③→⑤→④)
(3)分液漏斗;排水法
【解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及发生装置选择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分析;
(2)根据收集干燥氧气要将气体通入干燥剂然后再收集分析;
(3)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及收集气体的方法分析。
【解答】(1) 小珂同学制取氧气选择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常温反应,发生装置应选择A;
(2) 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 则要先制取氧气,再干燥,再收集,连接顺序为 ①→②→③→⑤;
(3) 仪器甲名称为分液漏斗,收集装置的方法是排水法。
故答案为:(1)A;(2) ②→③→⑤(或②→③→⑤→④) ;(3)分液漏斗;排水法。
(1)a、b
(2)b、c
(3)通过的电流相同的条件下
【解析】(1)猜想A验证磁性和通断电的关系,需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有开关的情况不同;
(2)猜想B验证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关系,需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大小;
(3)d中两个电磁铁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同,当猜想C中没有提及。
(1)猜想A验证磁性和通断电的关系,需控制其它因素相同,改变开关的状态,因此比较实验ab;
(2)猜想B验证电磁铁的磁性与电流的关系,需控制线圈匝数相同改变电流大小;实验bc中,线圈匝数相同,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不同说明电阻不同,电流不同,因此应比较bc两个实验;
(3)d中两个电磁铁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同,但猜想C中没有提到,所以猜想C不够全面。
故答案为:(1)ab;(2)bc;(3)通过的电流相同的条件下
、解答题(1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根据化学式 NaClO 可知,次氯酸中钠、氯、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3×1):(35.5×1):(16×1)=23:71:32。
(2)在 NaClO 中,Na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2)+x=0,解得:x=+1。
(3)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7.7%;
(4)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
答:该消毒液中至少含有次氯酸钠的质量约为52g。
【解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与式量的比值。
(4)首先用消毒液的质量×5%计算出氯元素的质量,再根据计算次氯酸的质量。
(1)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阻值减小,控制电路中电流增大当电流增大到15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被吸合,工作电路被接通空调开始工作。反之温度降低时,热敏电阻R阻值增大,控制电路中电流减小,衔铁回到原位置,工作电路处于断开状态空调停止工作。
(2)设当热敏电阻阻值为R1时空调启动,此时电流I=15mA.
=0.015A
R1=390Ω,查表格可知t=25℃
答:该空调的启动温度为25℃
(3)由表格可知要使启动温度为30℃,电阻R=360Ω,因为启动总电阻为400Ω,线圈R0的阻值为10Ω,所以需要串联的电阻为:400Ω-360Ω-10Ω=30Ω
答:需要再串联一个30Ω的电阻。
(4)可以给控制电路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解析】(1)电磁继电器是利用电磁铁铁控制的自动开关。使用电磁继电器可用低电压和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2)根据电磁铁的启动电流可以计算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查表可得启动温度。(3)根据启动电流得到启动总电阻,由启动温度30℃得到热敏电阻的阻值,再算出需要串联的电阻。(4)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可以控制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从而控制工作电路的通断。
(4)根据要求改变控制电路的电阻设定不同的启动温度比较方便可行的调节方案是:给控制电路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故答案为:(4)可以给控制电路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