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机械运动 基础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机械运动 基础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6 08:2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机械运动(基础)
、选择题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房屋 D.河岸
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泉州 B.小强本人
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 D.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骏马奔驰 B.波涛滚滚 C.春风佛面 D.星光闪闪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小明家距学校1.5Km,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带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  )
A.4.8m/s B.5m/s C.2.45m/s D.4.8km/h
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 -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这句话表示(  )
A.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B.通过的路程相等时,骑车的人所用的时间比步行的人多
C.在相同的时间内,骑车的人通过的路程比步行的人通过的路程长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地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秒时通过的路程为6米,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在图所示的三条图线中,乙的图(  )
A.一定是图线a B.一定是图线b C.可能是图线b D.可能是图线c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
A.3∶1 B.1∶3 C.4∶3 D.3∶4
、填空题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   m。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 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填“东”或“西” 运动。
北京市首条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线路S1线已全线开工建设,将于2016年底开通运行.这条磁悬浮线路将连接北京西部的门头沟新城和石景山区苹果园站,全长约为10km,运行时间约为6min,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为    km/h.相比传统轨交,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具有节能、环保、噪音小、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等优点,其中,噪音小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实验题
小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题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象中(如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象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如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象。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行驶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由前10秒内F1   F2,后50秒内F1   F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1机械运动(基础)答案解析
、选择题
B
【解析】【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错;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正确;
C、以房屋为参照物,山与房屋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山是不动的,故C错;
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故D错.
故选B
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A
【解析】【解答】以泉州为参照物,小强和泉州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泉州是运动的,选项A符合题意;
小强本人不能相对于自己运动,选项B不符合题意;
以小强所乘坐的动车为参照物,小强和动车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动车是静止的,选项C不符合题意;
以坐在小强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小强和乘客的位置关系不发生变化,因此小强相对于乘客是静止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D
【解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根据这一概念,可对选项中的描述做出判断.
【解答】解:A.骏马在奔驰,骏马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波涛滚滚,水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B
【解析】【解答】乙车在7~20s内的图像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乙车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选项A错误;在0~5s内,两车的图像都是一条斜线,表示两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甲车通过的路程小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选项B正确;两图像交叉点在10s处,说明两车在10s时相遇,此时甲还在匀速运动,但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二者速度不相同,选项C错误;由图像看出甲车在5s时的路程10m,乙车在5s时的路程15m,所以在5s时乙通过的路程大于甲的,选项D错误;故选B。
关键:由图像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找出小车的路程与所对应的时间。
C
【解析】【解答】将小明的此次运动分为3个阶段:
第一段的路程是1.5km的一半即750m,所用时间为: ;
第二段所用时间为: ;
第三段所用时间为:t3=5min=300s;
总时间为:t=t1+t2+t3=187.5s+125s+300s=612.5s;
小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
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应选C。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将计算的路程和时间对应。
B
【解析】物体沿直线并且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解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它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只有乙过程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C
【解析】【解答】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是指相同时间内,骑车人比步行人通过的路程大,选项A错误、选项C正确;
骑车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快,通过相等路程,骑车人所用时间少,选项B错误;
故选C。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前进的距离,即距离与时间的比值,若要比较速度的大小应先控制变量,如: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或相等路程内所用时间的长短。
B
【解析】【解答】解:A.前2秒内的路程为s′=3m+5m=8m,则平均速度v′===4m/s,故A错误;
B、后2秒内的路程为s″=5m+7m=12m,则平均速度v″===6m/s,故B正确;
C、3秒内的路程为s=3s+5m+7m=15m,则平均速度v===5m/s,故C错误;
D、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故D错误.
故选B
已知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C
【解析】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和s-t图象的认识和理解,要从图象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理解甲、乙间的距离为2米是计算出乙速度的关键。由甲运动时间可得到乙的运动时间,由甲、乙6s后相距2m,得到乙通过的距离,由此计算出乙的速度.根据图象得到a、b、c的速度判断即可。
【解答】由题,甲比乙后运动2秒,甲运动6s,所以乙运动时间t=8s,此时甲、乙间的距离为2m,所以乙运动的路程可能是
s=s甲+2m=6m+2m=8m,也可能是s′=s甲-2m=6m-2m=4m,
由,
乙的速度可能是,也可能是;
由图线a,当s=8m时,t=8s,所以图线a表示的速度va;
由图线b,当s=6m时,t=12s,所以图线b表示的速度vb;
由图线c,当s=4m时,t=12s,所以图线c表示的速度vc=≈1.33m/s
由此可知,a、b都有可能是乙的s-t的图线,所以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B
【解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与路程之比,由速度变形公式t=可求出所用时间之比。
【解答】由v=可得,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1:3。
故选:B。
、填空题
30;450
【解析】【解答】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50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s甲=1500m, ;由图得出行驶20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s,甲车行驶了1500m﹣600m=900m,乙车行驶了1050m﹣600m=450m,两车相距△s=900m﹣450m=450m。
关键是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会识图、能从s﹣t图象得出相关信息。
(1)匀速;6
(2)1.2
(3)小于
(4)东
【解析】(1)如果两个物理量的变化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二者成正比关系,即它们的比值相等。根据图像确定通过0.6m所用的时间。
(2)通过图像确定A.B两点所对的刻度值,然后相减得到二者之间的距离;
(3)根据公式分别计算出二者的速度,然后进行比较即可。
(4)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是运动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左图可知,甲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那么它们的比值相等,即速度相等,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0.6m所用的时间为6s。
(2)根据右图可知,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经过的路程:s=1.8m-0.6m=1.2m;
(3)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则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在向东的方向上距离不断增大,因此乙车向东运动。
100;声源
【解析】【解答】解:6min=h,
列车运行的平均速度:
v== =100km/h;
噪音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故答案为:100;声源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可直接求得速度;
②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
、实验题
(1)如答图所示:
(2)解:温度低时
(3)解:声音到右边山崖的距离:s= × 340 m/s×0.3 s=51 m,
声音到左边山崖的距离:s'= ×340 m/s×0.5 s=85 m,
山谷的宽度为:s宽=s+s' =51 m+85 m=136 m。
【解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依次在方格纸上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用线连接起来即可。
(2)根据表格中声速的数据分析;
(3)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一半,即,据此分别计算出人到左边山崖和右边山崖的距离,最后将它们相加的点山谷的宽度。
【解答】(1)方格纸上横轴表示温度,纵轴表示声速,根据表格中每组数据在上面描点,最后将相邻的点连接,如下图所示:
(2)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声速越小,越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根据表格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在低温下试验更容易成功。
、解答题
(1)解: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象如下:
(2)解:前10s通过的路程:
S1=1/2×10m/s×10s=50m,
后50s通过的路程:
S2=vt′=10m/s×50s=500m,
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50m+500m=550m
(3)大于;等于
【解析】(1)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根据条件描述的速度变化画出图像即可;
(2)图像与横轴之间围成的图形是梯形,将梯形分解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根据它们的的面积公式计算后相加即可。
(3)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答】(1)当时间t=0s时,汽车的速度为0m/s;当时间t=10s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从方格图中找到这两个点,然后用线连接;而后50s速度保持不变,即画一条水平线即可,如下图:
(2)前10s内图形是三角形,因此路程为: ;
后50s的图形是长方形,因此路程为:s2=v2t2=10m/s×50s=500m;
则1min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s1+s2=50m+500m=550m ;
(3) 汽车在前10s内做匀加速运动,那么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即牵引力F1大于阻力F2;后50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合力为0,即牵引力F1等于阻力F2。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