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机械运动 提优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机械运动 提优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6 08: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机械运动(提优)
、选择题
成语是中国汉字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是汉字文化的一大特色.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翻山越岭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燕语莺声
如图所示为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顾客本身 B.扶梯
C.大楼地面 D.随相邻扶梯下行的乘客
下列估测数据较贴近实际的是(  )
A.跳绳的长度约为0.5m
B.体育测试专用实心球的质量约为50g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D.中学生50m短跑的速度约为20m/s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由我国自行研制的一款货运飞船,也是中国首个货运飞船。货运飞船可以通过交会对接向空间飞行器补给货物,从而延长飞行器的在轨飞行寿命。2017年4月23日7时2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进行推进剂补加试验。如图是“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左半部分)与“天宫二号”(右半部分)组合体在轨道上运行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静止的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运动的
小明在散步时,先后连续拍了两张街景照片,如图所示,根据照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小的是大卡车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是(  )
A.1h B.5min C.50s D.10s
鲁迅的《社戏》中有讯哥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划船的小伙伴 B.船尾
C.河岸 D.讯哥
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当遇到障碍物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时,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如果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发射和接收反射的尖形波如图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度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秒,那么被监视目标与雷达的距离最接近于(  )
A.4.5×104米 B.6×104米 C.9×104米 D.1.2×105米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填空题
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者在平直路面上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   米/秒。在此运动过程中,若以跑步者为参照物,骑车者是   的。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一点即可)。
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由空中落入水中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6cm,闪光灯每隔0.1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根据此图片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一些小球,则照片所涉范围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3)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
(4)能正确反映出该纸锥从A位置下落到D位置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是(  )
A. B.
C. D.
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召开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由事件视界望远镜拍摄的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M87星系黑洞的照片被发布,这是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光年是   单位,“M87*黑洞”距离地球约为   km。
、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1)甲车做   直线运动,通过0.6米的路程所用时间为   秒。
(2)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米。
(3)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速度。
(4)若甲、乙两车在水平路面上同时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
、解答题
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如图是我市某企业生产的一款智能纯电动汽车,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整车质量/千克 1350 轮胎宽度/毫米 185
最大续航/千米 300 快速充电时间/小时 0.5
(1)若充满电后,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5小时,并达到最大续航里程,则此过程中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很多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室两侧的A柱遮挡了驾驶员视线而出现盲区,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   。该汽车借助高清摄像头,将挡住的视野呈现在A柱的屏幕上,实现了A柱的“透明”可视化(如图)。其高清摄像头中用到了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   作用。
3.1机械运动(提优)答案解析
、选择题
D
【解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A.“翻山越岭”这个成语人的和山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燕语莺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春日鸟儿欢叫的热闹场面,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B
【解析】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
【解答】一商场运行中的自动扶梯,某一顾客站在上行的自动扶梯上。当我们说该顾客“静止”时,那么他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
研究物体运动时,选择自身为参照物,没有意义,故A错误;
他相对扶梯的位置保持不变,故B正确;
他相对大楼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故C错误;
他相对扶梯下行的乘客,位置不断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C
【解析】【解答】解:
A.中学生的步幅在0.5m左右,跳绳的长度大约是中学生步幅的4﹣5倍,在2m以上.故A不符合实际;
B、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体育测试专用的实心球的质量比鸡蛋的质量大得多,在3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50m跑的时间在7s左右,速度约v==≈7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计算,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C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
【解答】A.以地面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地面为参照物,“天宫二号”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相对于它的位置保持不变,因此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D
【解析】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它就是静止的,据此解答。
【解答】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向右位置发生变化,因此路灯是向右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位置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树木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在向右的方向上改变距离,因此大卡车是向右运动的,故C错误;
D. 以地面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大卡车运动的距离最近,因此速度最小的是大卡车,故D正确。
故选D。
D
【解析】【解答】由v=得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 ;故选D。
C
【解析】如果物体是运动的,那么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否则,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山···向船尾跑去了”,描述的是山在运动,则山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不断改变。
由于山相对划船的小伙伴、船尾和讯哥的位置不断改变,则它们都可以是参照物,故A.B、D不合题意;
山相对河岸的位置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C
【解析】根据公式分析海底的深度变化即可。
【解答】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公式可知,几个点的深度大小依次为:hA=hC=hE>hB>hD,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B
【解析】根据图片确定电磁波发射后再接收时用的时间,然后根据计算出监视目标到雷达的时间。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个尖形波相距4个间隔,
因此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所用的时间t=4×10-4s;
那么被监视目标到雷达的结论:。
故选B。
B
【解析】由图示的位置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乙的速度大;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解答】由题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大,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并且甲、乙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故答案为:B。
、填空题
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解析】由路程时间图像可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中对应时间中运动的路程可以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运动需要参照物,我们将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称为运动,位置不变化的称为静止。图像能反映出同一物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间的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等信息。
【解答】根据跑步者的图像可知,跑步者在50秒时间内跑了200米,所以可知跑步者的速度为v=s/t=200米/50秒=4米/秒。骑车者在30秒时间内运动了200米,骑车者的速度为v=s/t=200米/30秒=6.7米/秒,所以骑车者与跑步者的速度是不同的,当以跑步者为参照物时,骑车者的位置始终变化,所以骑车者是运动的。从图中还可以得到的信息是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故答案为:4;运动;骑车者和跑步者是同时出发的
(1)减小
(2)0.8m/s
(3)0.6m/s
(4)C
【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分析即可;
(2)根据瓷砖的层数计算出从A到D经过的距离,然后根据计算平均速度;
(3)从B到C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计算经过D点的速度;
(4)首先根据小球的位置判断每隔0.1s经过距离的变化,然后根据公式分析它的速度变化即可。
【解答】(1)根据“物近像远大”可知,如果将照相机镜头靠近一些小球,那么所成的像肯定变大,因此照片所涉范围将减小;
(2)小球从A到D经过的距离为:6cm×4=24cm=0.24m;
从A到D经过的时间为:0.1s×3=0.3s;
那么从A到D的平均速度为:;
(3)小球从B到D的距离相等,因此它做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经过D点时的速度为:;
(4)根据照片可知,从A到D的过程中,小球的距离先减小再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小球的速度先减小后不变,故选C。
长度;5.2×1020
【解析】(1)光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叫光年;
(2)根据s=vt计算“M87*黑洞”到地球的距离。
【解答】(1)光年是长度单位;
(2) “M87*黑洞”距离地球 :s=vt=3×105km/s×(3600s×24×365×5500×104)=5.2×1020km。
、实验题
(1)v=
(2)较小
(3)0.2;变大
【解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便于计时,能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分别计算出小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比较可得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
【解答】(1)该实验是根据速度公式v=来计算平均速度的;
(2)斜面的坡度较小时,小车下滑速度较小,便于方便计,目的是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s2=×1.2m=0.6m,所用的时间t2=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s2=0.6m,所用的时间t3=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0.3m/s;由v3>v2,可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解答题
(1)
v= = =60千米/小时
(2)沿直线传播;会聚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