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时练(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物体,乙的比热容大些,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立即把它们相互接触,不计热量损失和状态变化,则( )
A.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甲向乙传递热量
C.乙向甲传递热量 D.以上情况均可能
2.如下左图为白天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陆风形成的原因是:白天在相同日照条件下,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3.如上中图所示,是一则公益广告,浓浓的孝心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母亲节前夕,学校倡议同学们用热水为妈妈洗一次脚。关于热水洗脚过程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泡脚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脚的内能 B.泡脚过程热量由脚传递给了水
C.洗脚过程中水的温度降低,比热容变小 D.洗脚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4.用如上右图所示的装置,先后加热初温、质量均相同的水和煤油,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多次实验表明:要让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 )
A.水比煤油的比热容小
B.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是为了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C.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温度计,让水和煤油都沸腾后再比较加热时间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若吸收相同热量后,煤油比水的温度变化量小
5.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面事例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
B.进入冬季,宁夏南部山区晚上向小麦地里放水,以防冻坏麦苗
C.夏天,常常在地面上洒水来降低室温
D.银川城区大面积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
6.双牌湿地公园是旅游圣地,这里潇水河,风景独好,酷暑时节,河面平静,河水清澈,成了许多划船爱好者的乐园。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特性无关的是( )
A.疫情期间用水洗手 B.夜晚向秧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
C.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已知c铁>c铜),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让它们彼此接触,则( )
A.热量从铁块传到铜块 B.热量从铜块传到铁块
C.铁块和铜块间无热传递发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1:5,质量之比为3:2,若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
A.10:3 B.3:10 C.2:15 D.15:2
9.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状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
B.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吸收相同的热量,铝上升的温度高()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海水吸收的热量少,砂石吸收的热量多
D.我国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
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组装器材时,先固定上面铁圈的位置
B.本实验用温度计的示数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C.a液体的比热容小于b液体的比热容
D.升高相同温度,a液体吸收的热量更多
二、填空与作图题
1.小明在玻璃试管内装入1kg沙子,将温度计插在沙子中,用力晃动十余下,发现温度计示数变大了0.3℃,这说明沙子的内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了,这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沙子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沙子相当于吸收 J的热量。()
2.质量均为1kg的三种不同的物质,当温度都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可得,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选填“有可能”或“不可能”)相同; 物质的比热容最大;若都吸收相同的热量, 物质的温度变化更小;2kg的乙物质温度升高5℃所吸收的热量为 J。
3.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是用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热水袋里装水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用水取暖的过程中,水的内能不断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完全燃烧0.21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J,若这些热量有50%被水吸收,则在标准大气压下可将
kg20℃的水烧开。[已知q天然气=4×107J/m3,c水=4.2×103J/(kg ℃)]
5.小明发现体温计的玻璃泡内常装水银,这是因为水银的 小,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明显;测体温时,细玻璃管中液面升高,此时温度计的内能 ,这是用 的方法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6.刚煮熟的鸡蛋放到冷水里比直接放到空气中降温快,是因为水的 大,吸热能力强些。炒菜比腌菜入味快,是因为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越明显。7.如下左图所示,将装有90℃热牛奶的奶瓶放入20℃的水中,15min后,水和牛奶的温度均为40℃,试在图乙中分别画出容器中水的温度和奶瓶中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8.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初温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甲的比热容比乙小,如上右图中已经画出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请在图上画出加热相同时间。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甲所示,小佳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比较它们吸热的情况。
(1)为了便于比较,实验中要求两烧杯中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通过 来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
(2)小佳在两只烧杯中应分别装入质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水和食用油;
(3)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若要使水和食用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需要给水加热 (选填“更长”或“更短”)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加热时间/min 0 6 12
水的温度/℃ 20 45 70
食用油的温度/℃ 20 68 116
(4)实验表明, (选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乙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是 (选填“A”或“B”);
(5)如图丙所示是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从图像可以看出,在一年中,曲线C所示的城市气温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根据上面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知,曲线C表示的是 (选填“沿海”或“内陆”)城市的年气温变化曲线。(c沙四、综合题
1.小明同学用酒精灯对冰块加热,研究冰的熔化现象,图中甲、乙两条图线中的一条是他依据实验数据绘制而成,已知m冰=0.1kg,c水=4.2×103J/(kg·oC)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小明绘制的是 (甲/乙)图线,原因是
;
(2)0~1min内冰块吸收的热量为 J;冰块的比热容为 J/(kg·oC);
(3)实验过程中,该物质在1min时的内能 (大于/等于/小于)3min时的内能。
2.研究表明,适度加热对牛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不会造成影响,温度升高后,只有其中的维生素B维生素C和风味物质会发生变化。小明妈妈用质量为0.625kg初温为95℃的热水给小明加热牛奶。牛奶的质量为0.42kg、初温为25℃,加热一段时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7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若水所放出的热量全部被牛奶吸收,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煮沸加热牛奶时,我们能闻到淡淡的奶香,这属于 现象;用水加热牛奶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该过程中牛奶的内能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加热过程中水放的热量是多少J ;
(3)牛奶的比热容是多少J/(kg·℃) 。
答案
一、1.C 2.A 3.A 4.B 5.C 6.A 7.B 8.B 9.D 10.C
二、1.增大;做功;360 2.有可能;甲;甲;20000 3.热传递;比热容;减小
4.8.4×106;12.5 5.比热容;增大;热传递 6.比热容;温度
7.解:如图所示: 8.解:如图所示:
三、(1)加热时间长短(2)相等(3)更长;大于(4)水;B(5)大;内陆
四、1.(1)乙;冰熔化成水以后质量不变,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更多,则给水加热的时间要比冰长一些。由图像可知,水和冰都升高5℃,冰需要加热1min,则给水加热的时间要大于1min,图线甲的加热时间是1min,因此水吸热升温的图线应是乙。
(2)1.05×103;2.1×103
(3)小于
2.(1)扩散;热传递;增大(2)5.25×104(3)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