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课件(共43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5 14: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 7 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时空线索】
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国家争相进行殖民扩张,欧洲人开始向美洲和大洋洲迁移。
大量非洲人口被贩卖至美洲为奴。这些人口迁移逐渐改变了美洲、大洋洲的人口结构。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华工出国, 大量华工来到美洲、大洋洲,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情境探究] 美洲移民
材料 15世纪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在美洲殖民地进行移民。与此同时,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的移民。
16世纪起,白人商人把非洲黑人贩运到美洲,奴隶贸易被禁止前,总人数约有1 500万。
1825年,迁入美洲殖民地的欧洲移民占美洲殖民地总人口的比例从1570年的1.25%猛增到39.1%。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为5 030万,其中约65%的人进入美国。
——摘编自夏丽仙《国际人口迁移与拉丁美洲》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近代美洲族群及其文化产生的影响。
提示 引起美洲族群的变化,印第安人数量锐减,黑人激增,白人大增,混血人种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印第安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各个族群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西班牙殖民者血洗特诺奇蒂特兰城油画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争相开始在美洲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
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
(1)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国家进行疯狂殖民扩张和掠夺。
(2)欧洲殖民者屠杀、奴役印第安人。
(3)传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1.美洲族群变化的原因
阿兹特克帝国的天花感染者
16世纪的修道士卡萨斯关于西班牙殖民者屠杀印第安人的一段记载:西班牙殖民者在登陆的岛屿上屠杀了无数印第安人,制造了巨大的灾难。他们掳掠印第安人的妻小,奴役蹂躏他们。整个岛屿全部被摧毁,一片荒凉。
——摘编自[西]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著,
孙家堃译《西印度毁灭述略》
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而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中断了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奴役,欧洲殖民者带来的麻疹、天花、白喉等传染病,造成了数以千万计的当地原住民死亡,印第安人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在欧洲人到达美洲后的100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印第安人锐减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
探究
(4)殖民者从非洲贩卖黑奴到美洲
①原因:为了弥补劳动力的不足,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②影响: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了劳动力。
(5)大量欧洲人移民到美洲,使美洲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1)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新的族群,白人、黑人、印第安
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
直到1500年……所有黑人都生活在非洲,所有白人或高加索种人都生活在欧洲和中东,所有的蒙古种人都生活在东亚和美洲……
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迁移把南美洲从纯粹是蒙古种人的大陆改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如今,居住在美洲大陆的是多数的白种人与明显少数的黑种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与白人的混血儿以及黑白混血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因此地球上有两个欧洲,也有两个非洲:各据大西洋的两岸。美洲大陆上的欧洲人和非洲人,正是哥伦布大交换下最赤裸裸的结果。
——[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的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数量锐减。与此同时大量欧洲人移民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欧洲白人、非洲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这里,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使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2.对美洲的影响
(2)来自不同地方的各个族群有着各具特色的文化,他们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
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的“学思之窗”,思考: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有什么影响
提示 :美洲文化、非洲文化与欧洲文化交融,形成了文化多样性的特点,但各种人种交织,也导致社会的不平等,造成了社会矛盾与不安定。
西班牙和葡萄牙给美洲带来新的文化,印第安人在保留自己文化相对自治性的同时,也积极地适应新的环境,与欧洲文化交流、融合,发展出独特的美洲文化。
(1)美国、加拿大: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进保留地生活。
(2)海地等西印度群岛国家:黑人人口占多数。
(3)拉丁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秘鲁等少数国家印第安人相对较多,但也很少超过人口的半数。
3.由于史条件的差异,美洲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方法突破]
1.美洲族群的变化
2.欧洲移民美洲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欧洲人外迁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动力来自对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的强烈要求。欧洲强国在军事和技术上的优势是它们不断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劳动力迁移的因素之一。工业的增长刺激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和移民的发展,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革新,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2)影响:给移入地区提供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移入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便利了欧洲的掠夺,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迅速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族群,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丰富了美洲文化。
[情境探究]英国对大洋洲的移民
材料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1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到了19世纪中叶,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提示 持续时间长;规模不断扩大;种族灭绝;经济掠夺;移植本国生产方式;文化殖民。
大洋洲曾经有14个国家是英国殖民地: ,新西兰,瓦努阿图,图瓦卢,所罗门群岛,萨摩亚,瑙鲁,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圣克里斯多福与尼维斯,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巴巴多斯,基里巴斯.
澳大利亚国旗
【思考】:为什么大洋洲这些国家国旗含有英国国旗因素?
英国国旗
新西兰国旗
因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曾是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的人口结构产生哪些影响?
1.英国的殖民活动
(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
(2)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
(3)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詹姆斯·库克船长三次航行线路
特鲁加尼尼
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
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1803年,英国殖民者开始向澳大利亚附近的塔斯马尼亚岛移民,当时岛上有原住民四五千人。当这些罪犯登陆之后,像猎杀动物一样大肆屠杀当地人。几十年内绝大多数人被消灭。最后的一个男子死于1869年,最后的一个女子死于1876年。这位女子名叫特鲁加尼尼,生于1803年,即白人入侵塔斯马尼亚岛的第一年;因此,她的一生跨越了其民族被灭绝的整个时期。她恳求不要解剖她的尸体,但连这一可怜的请求也得不到满足,她的骨骼被陈列在霍巴特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人,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人。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2.对大洋洲的影响
(1)原住民大量减少,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2)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英国的殖民活动对大洋洲人口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1)使大洋洲的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2)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
(3)英国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使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问题
探究
[情境探究] 晚清华工出国的背景
材料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据1939年出版的《加州志》载:“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种植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动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摘编自杨国标等《美国华侨史》等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提示 奴隶贸易受到限制;西方国家工业革命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晚清政府腐朽无能;清政府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人民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中国经济落后,就业困难。
1.华工与美洲的开发
(1)大量华工到美洲的原因
①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
②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③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
劳作的华工
(2)影响:在美国,华工成为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修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150年前,他们拿着简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岭和绝壁深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血肉之躯铺就了通往美国西部的战略大通道,创造了当时的工程奇迹,带动了美国西部大开发,成为旅美侨胞奋斗、进取、奉献精神的一座丰碑。
——习近平在西雅图出席美国侨界欢迎招待会上的发言(2015年9月23日)
2014年美国将华工集体
列入劳工名人堂
2.华工与大洋洲的开发
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促进了大洋洲的开发。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历时三十年之久。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
——摘编自吴建雍
《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
澳大利亚圣诞岛
中国的矿工们为澳大利亚掏出了大量的黄金,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促进了这些地方的开发。圣诞岛位于澳大利亚西北,今天它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乃至全球的一块独特领地。目前岛上的华人占70%左右,圣诞岛100多年来的历史,是近代华工血泪史的代表。
3.影响
(1)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
(2)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
的发展。
美国费城唐人街
匈牙利布达佩斯唐人街
澳大利亚悉尼唐人街
下 南 洋
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
材料 中国人“下南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改变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据1935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对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调查显示,因“经济压迫”而出洋者占69.95%。当时,英国、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诸国为吸引华工,先后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如马来西亚联邦最大的一个州——沙捞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国王)二世执政时期,就颁布过一个特别通告:给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种植,政府提供临时住屋安置移民;免费供给大米和食盐一年;提供交通运输工具,建立警察局保护华人安全,华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捞越等。
——摘编自张军《中国近代的移民文化》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原因:中国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问题
探究
[方法突破]
1.华工推动了
美洲、大洋洲
的开发
2.近代华工的特点
(1)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为生计所迫而出国的两类华工。
(2)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自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3)华工流至的地域广。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华工的身影。
【课堂小结】:
针对训练
1.有学者指出,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病菌是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的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给当地原住民造成了不良后果,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开端,因此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其负面影响,故选C项。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在加勒比海地区的殖民地大肆兴建甘蔗种植园以及蔗糖加工厂。甘蔗的栽培和蔗糖的加工费时费力,于是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运进大量奴隶来进行劳作。由此推断加勒比海地区甘蔗的种植(  )
A.完全满足了欧洲人对糖的需求
B.极大改变了美洲人的饮食习惯
C.客观上推动了洲际人口的迁徙
D.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商品流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大量奴隶由非洲到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客观上推动了洲际人口的迁徙,C项正确;“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改变了美洲人的饮食习惯,排除B项;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商品流通,夸大了甘蔗种植的作用,排除D项。
3.法国将军福煦曾经称赞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第一流的工人,可以培训成一流的军人,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华工作战英勇
B.法国缺乏作战的兵力
C.华工技术水平高
D.华工对协约国贡献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将军福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给予较高评价,甚至称他们“在现代战争下堪称楷模”,这一赞誉充分证明了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非常大,故选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工主要做后勤服务,很少参与战争,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量的华工被派往欧洲并非因为法国缺少兵力,排除B项;题干中法国将军福煦对华工给予较高评价,主要原因在于华工对协约国的贡献大,“华工技术水平高”反映的是问题的表象,排除C项。
4.有学者认为,澳大利亚淘金华工具有高度封闭性,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但远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为代表的早期华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淘金华工(  )
A.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现象的出现
C.奉行独立自主和闭关自守政策
D.深受济世安民思想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历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大利亚淘金华工传承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促进了中西文化融合,A项正确;B项所述与“中西文化融合现象业已出现”不符,排除;题干材料不能反映淘金华工建立独立国家,更体现不出其“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项;题干主旨是澳大利亚淘金华工深受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其“济世安民”的思想,排除D项。
5.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可知,郭嵩焘主张通过国际通行的惯例和国际法的规定,来处理保护本国公民在外权利等相关事宜,说明郭嵩焘的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经产生,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华工权益,排除A项;郭嵩焘提出这一主张,并不能表明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利益,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排除D项。
6.19世纪中叶后,契约华工被招募到南北美洲等地,境况凄惨。清政府知悉后,尝试改变这种境况,如:1877年,清政府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古巴华工条约》,其中规定了一些华工的个人权利,并在古巴设领事馆,以保护在古巴的中国人。这体现了(  )
A.西班牙民主制度比较完善
B.海外华工利益从此之后得到全面保障
C.华工推动了美洲经济发展
D.清政府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华工问题
答案 D
解析 清政府与外国政府通过签订条约、设立领事馆保护当地的华工,这都是用近代外交手段维护本国国民利益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和西班牙的民主制度无关,排除A项;“全面保障”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华工推动了美洲经济发展,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