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输血与血型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4.4输血与血型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5 15: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李正敏
十七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就曾经尝试将动物的血输入病人的血管,但是都没有成功。后来,又尝试给病人输人血,结果有的病人输入别人的血液后“起死回生”,多数病人输血后却产生严重的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
血型不同
一、血量与输血
正常成年人血量:
占体重的7%-8%(约4800毫升)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
危及生命
一次失血800—1000毫升
头晕 心跳 眼发黑
一次失血小于400毫升
2-3周得到补充而恢复
计算:
一个体重为50kg的成年人,他体内的血液是多少毫升?
3500~4000mL
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如果一个人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30%(约1200毫升)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7世纪,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以后,人类就
开始进行输血尝试。
1667年,法国哲学家 丹尼斯和外科医生埃默雷兹 将250毫升羊血输给了一个病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输血,结果当然没有成功,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悲剧。
科学史记载
二、血型
19世纪输血初成功
1829 年,詹姆斯 布伦德尔为一位产后出血的孕妇输入了 200 毫升的血液,把产妇从死亡线上拉回。
红细胞
血清
凝集
不凝集
遇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
红细胞凝集成团
正常红细胞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
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卡尔·兰德斯坦纳将它们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这就是ABO型系统。 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由遗传决定的。
人的血型是由什么决定的?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含有A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者含有B型凝集原的红细胞与抗B凝集素相遇时,就会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首先要鉴定血型。
正常情况下的红细胞
凝集成团的红细胞
全血、血浆、血清
1.全血:即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浆:血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成分。
3.血清:
血液凝固后,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后形成的淡黄色胶状液体
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的四种类型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凝集原、B凝集原
无凝集原
ABO血型
A型 B型 AB型 O型
红细胞
血浆中的凝集素
A凝集原
B凝集原
A和B凝集原
无凝集原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无凝集素
抗A和抗
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的红细胞
B凝集原的红细胞
凝集成团
凝集原和对应的凝集素是不能共存,一旦共存就会特异性结合并凝集成团,阻碍血液循环,危及生命。
+
抗B凝集素
+
凝集成团
血型鉴定
抗B
抗A
抗B
抗A
A型
B型
抗B
抗A
AB型
抗B
抗A
O型
不同血型的人群比例
A型
B型
25%左右
AB型
少于10%
25%左右
O型
40%左右
ABO血型
RH血型
RH阳性
99.7%
RH阴性
0.3%
熊猫血
安全输血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在没有同型血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缓慢输入少量A型或B型血。
注意: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A
B
AB
O型
A型
B型
O
AB型
验血
血型不合,受血者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会发生凝集反应,影响气体在人体内的运输,病人因缺氧而死亡。
输血前必须要做的是什么事?
输血关系图:
3、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O
A
AB
B
O
B
AB
AB
AB
A/B/O
O
A/B/AB
O
O型血者是“万能输血者”;
AB型血者是“万能受血者”
大量输血时,必须输同型血
无凝集原
无凝集素
O型
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AB型
AB型血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少量血液
思考:有人说:“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你认为有道理吗?
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在没有同型血可输而且情况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血,但大量输血时,需实行同型输血。
输血一定要输全血吗?
不一定,目前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输入病人体内,这种输血方法叫做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的原则:缺什么补什么,选择性地输入血液中的某一些成分,从而提高病人输血效果,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血液浪费。
成分血的分类:
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患者情况 血液成分补充
严重贫血
血小板减少
大面积烧伤
失血过多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全血
成分输血情况
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身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
我国在____ _年开始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提倡______周岁的_________ 自愿献血。无偿献血不仅能够拯救伤患,而且对自身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1998
18~55
健康公民
体重:男≥50kg 女≥45kg
献血量:200~300毫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
①无偿献血的公民,本人有享受免费用血的权利。
②无偿献血者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以下的,按献血量的三倍免费用血;累计献血量在800毫升(含800毫升)以上,终身免费用血。
③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指父母、子女)需要临床用血的,可以按献血者实际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
无偿献血者有哪些权利?
(1)大面积烧伤患者;
(2)严重的贫血患者;
(3)失血过多的战士;
(4)出血性疾病患者
(5)抵抗力低下
(6)凝血因子(存在于血浆)缺乏的蛋白血症
血浆
红细胞
全血
血小板
请你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的原则是:
缺少什么补什么
输入浓缩的白细胞
血浆
血型 红细胞上的 凝集原 血清中的
凝集素
A型
B型
AB型
O型
ABO血型区分(选学)
A凝集原
抗B凝集素
B凝集原
抗A凝集素
A凝集原
B凝集原

没有凝集原
抗A凝集素
抗B凝集素
同学小B因身体不适,经医生检查发现严重贫血,导致身体供氧不足。如果你是医生你认为可以怎样治疗小B?
输红细胞
同学小C不小心受伤之后发现无法止血,需要进行输血。如果你是医生你认为小C应该输什么?
输血小板
无偿献血意义大
1、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
2、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
3、提高用血质量
4、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
我国何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1998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等决定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日”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 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 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 毫升。如果一名符合献血标准的健康人按每六个月献血一次,每次献血400毫升计算,那么,一个人一生可献血74 次,累计献血量30000 毫升。
献血常识
父母血型 子女有可能的血型 子女不可能的血型
O+O O A、B、AB
O+A A、O B、AB
O+B B、O A、AB
O+AB A、B O、AB
A+A A、O B、AB
A+B A、B、AB、O /
A+AB A、B、AB O
B+B B、O A、AB
B+AB A、B、AB O
AB+AB A、B、AB O
成分输血--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输入病人体内。成分输血可以是血浆、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
将下列患者与应该输入的血液成分连起来:
A.严重贫血患者   a.血浆
B.身体大面积烧伤者   b.浓缩血小板悬液
C.外出血不易止血的患者   c.浓缩红细胞悬液
输血与血型
血量:
血型
安全输血
无偿献血:
发现者:
血型:
A型、B型、AB型和O型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成分输血:缺什么补什么
18-55周岁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每次献血200~300mL
课堂小结
本人体重的7%-8%
卡尔·兰德斯坦纳
1. 输血时应以输入 为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 血;AB血型的人,还可输入少量 型血。
同型血
O型
A、B、O
2. 我国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你认为无偿献血有什么好处?健康成年人适量献血为什么不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不会影响健康的,所丧失的血可以在短期内得取补充而恢复。
促进骨髓造血功能运作,更新更多的红细胞。
3.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对10人进行血型鉴定,其中6人与A型标准血清发生凝集反应,2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有凝集反应,1人与两种标准血清都不发生反应。那么,血型为A型、B型、AB型、O型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
A. 4、3、1、2 B. 4、3、2、1
C. 3、4、2、1 D. 3、4、1、2
C
4.甲、乙、丙、丁4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型血清检查,发现丙、丁的血液有凝集反应,而且经验,丙只能接受乙的血液,那么推测甲、乙、丙、丁这4人的血型依次为( )
O、A ,B、AB型 B. A、O、B、AB型
C.O、A、AB、B型 D. A、O、AB、B型
B
5.某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须输血,此人血型为AB型,他应输(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B
6.不影响成人身体健康的一次献血量是( )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500—700毫升 D.200—300毫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