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东非肯尼亚从百年前开始种植茶叶,1963年独立后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茶叶生产和出口大国。肯尼亚茶叶种植与生产的历程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这表明( )
A.茶叶的引进带有殖民化的色彩
B.民族独立后其茶叶生产发展受阻
C.多极化促进茶叶生产质的飞跃
D.茶叶生产大大提升了其国际地位
2.如图是某学者著作中一个章节的子目录。据此判断,该章节的主题足( )
A.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 B.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C.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
3.下面所示的漫画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独立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与发达国家密切合作才有出路 B.经济全球化将会有效缓解困境
C.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已完全瓦解 D.困境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压榨
4.独立后的印度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注重发展传统文化,使印度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这表明
A.印度现代文化呈多样化特征 B.移民文化是现代印度文化的主流
C.西方文化被强加到现代印度 D.现代印度被动地对文化进行重构
5.1961年,法国官员访华时表示,中法建交必须在阿尔及利亚问题解决之后。陈毅外长回答说: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这说明中国致力于( )
A.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支持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C.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 D.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6.20世纪20年代中叶至二战爆发前,作为埃及政坛上强大的政党力量,华夫脱党常将国家事务诉诸全民支持,反对未经人民授权或民选议会批准而组建政府、制定宪法及对外协商。华夫脱党的做法
A.促使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被废除 B.反映了埃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C.抑制了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 D.使埃及最终获得了民族独立
7.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向非洲投资,如英国在1945~1955年向非洲投资6.5亿英镑,等于170~1936年向非洲投资总额的65,;法国仅私人在非洲的投资就从1947年的20亿法郎端加到I958年的40亿法郎,西德在190~1976年给非洲49个国家提供的“援助”总额就超73亿马克。这种投资行为旨在( )
A.遏制非洲独立 B.扩大殖民侵略 C.助力本国经济 D.改善国际形象
8.20世纪 50年代前,西方七大石油公司几乎控制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石油产业。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同其竞争。这反映了( )
A.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
C.亚非拉美经济治理机制的变革 D.第三世界挑战国际经济旧秩序
9.1959-1960年,西方石油公司两次降低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标价。对此,1960年9月,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随后,阿尔及利亚等九国也加入该组织。这一组织的成立和发展( )
A.主导了世界多极化进程 B.推动亚非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 D.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0.西方某学者曾这样说道:“未曾遭到日本人侵略的非洲人也同亚洲人一样赢得了自由,从而有力地说明了这一事实:虽然日本的影响很重要,但它仅仅加深了20世纪初以来愈来愈剧烈的————大觉醒。”该学者的这番表述应该是在( )
A.一战前 B.一战后 C.二战前 D.二战后
11.作为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印度有自己深厚的文明传统;同时作为英国刻意经营了百余年的殖民地,自由主义在印度比在其他亚非国家的影响大得多。这使得独立后印度的现代化特征是( )
A.多元化 B.保守性 C.开放性 D.盲目性
12.在诸多新独立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大会于1964年建立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并且构思和实施了普及特惠税制度,在该制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等商品在进入发达国家时,可以享受免税或者降低关税。这表明发展中国家( )
A.利用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 B.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
C.积极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 D.规范了国际经济秩序
13.非洲五百年的屈辱、五百年的抗争都在1990年尘埃落定。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事件是( )。
A.纳米比亚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埃及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14.从20世纪30年代起,拉美各国采取保护性关税、许可证制度、扶持民族工业、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发展经济。到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已初步成为西方“核心地区”(北美、欧洲、日本工业带)之外的第一个新兴工业带。拉美这一时期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借鉴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势 D.完善了国际经济秩序
15.印度取得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始终把军事力量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国防开支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这一做法( )
A.深受民族独立斗争方式影响 B.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反映第三世界需求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政治体制不能造应非洲国家国情,使多数非洲国家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最为极端的表现形式就是出现政治不稳定(政治动乱和军事政变)。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在1989年发表的报告中指出,非洲经济结构,即“非洲经济的生产、消费和交换格局,是导致不发达和倒退的最根本原因”,贫穷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无法为非洲国家提供经济建设所需大量资金,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非洲地区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恐怖组织,诸如尼日利亚的“博科圣地”、索马里的“青年党”等,它们的活动日益猖猴,并且有扩展的态势,这对于非洲经济发展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据舒运国《试析独立后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拉美和非洲两大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都比较低。拉美和非洲地区经济具有严重的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和内部分割性,经济一体化组织多为制度导向型,缺乏坚实的市场基础:一体化组织数量众多且交叉重叠现象均比较严重,不利于一体化资源的最佳配置。非洲在全洲层面的一体化思想和实践明显强于拉美,在一体化的方向上比拉美更为坚定。
——据王慧芝《拉美与非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比较:基于历史的考察》
材料三 2014~2019年非洲GDP增长率(单位:%)
区域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非洲 3.8 3.5 2.2 3.6 3.4 3.4
中部非洲 5.7 3.1 0.1 0.7 2.7 3.2
东部非洲 5.9 6.5 4.9 5.6 5.4 5.0
北部非洲 1.7 3.9 3.3 5.0 4.9 4.1
南部非洲 2.7 1.6 0.9 1.6 1.2 0.7
西部非洲 6.0 3.2 0.5 2.5 3.4 3.7
——据张忠祥《非洲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独立后的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拉美与非洲在经济发展上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非洲经济发展状况,并谈谈非洲国家应如何更好推动自身发展。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一战中,军人死亡超过1000万,战争耗费近3600亿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
——摘编自卢文璞《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是某同学构建的单元知识结构图。请你在C、D处各填写一项符合单元学习的主题,并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肯尼亚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被殖民期间引进茶叶,所以茶叶的引进带有殖民化色彩,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不能判断茶叶生产受阻,排除B项;从90年代开始茶叶种植全面发展并蓬勃繁荣,但无法表明与多极化有关,排除C项;茶叶的生产和出口并不能大大提升国际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据材料“战争促发革命、‘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印之三国的浴血抗战”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大减,亚洲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使亚洲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非发展中国家独立运动的浪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亚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而未涉及运动的领导阶级,B项说法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二战后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而不是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
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剪刀差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说明发展中国家困境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的压榨,D项正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处于弱势地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困境的出路,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排除B项;漫画反映的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标志是非洲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从材料中可提取出印度独立后采用吸收了多种文化,呈现文化多样性,A项正确;印度是移民文化是错误的,排除B项;C项被强加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被动与材料内容显示“主动”不符,故错误。故选A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对中法建交可以等待,但我们对阿尔及利亚人民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将一直持续到他们的独立斗争取得胜利为止。”可见中国推动非殖民化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促进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材料所述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埃及宣布独立后,华夫脱党要求英国放弃特权,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护宪运动,反映了埃及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项正确;华夫脱党倡导的民权斗争并未完全成功,英国在埃及的特权没有因此被废除,A项错误;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和民族权益的愿望不能直接抑制外国资本在埃及的扩张,C项错误;使埃及最终获得民族独立的是纳赛尔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D项错误。
7.C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欧洲主要国家纷纷向非洲投资”可知,二战结束后,欧美国家随着经济的复苏,掀起消费主义的浪潮,增加了他们对非洲货物和自然资源的需求,纷纷向非洲投资,其目的依然是为了本国的国家利益,助力本国经济发展,C项正确;遏制非洲独立,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A项;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排除B项;改善国际形象,与材料信息描述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根据“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等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同其竞争。”可得出第三世界的石油国家组建新的石油组织,挑战旧的西方秩序,D项正确;殖民体系瓦解是在90年代,排除A项;材料与全球化进程加快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机制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依据材料“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可知面对西方国家的掠夺,产油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正当利益,进而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旧秩序,C项正确;这一组织的影响力不足以主导多极化的进程,排除A项;万隆会议以及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排除B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员来自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属于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不能体现“区域集团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但它仅仅加深了20世纪初以来愈来愈剧烈的——大觉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遭到很大削弱,在此情况下,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纷纷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瓦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所以该学者的这番表述应该是在二战后,D项正确;一战前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还未取得成功,排除A项;一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还未取得成功,排除B项;二战前世界殖民体系还未走向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据题意可知,印度本身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被英国进行了百余年的殖民统治,因此在印度融合了多种文化,这就使独立后的印度具有多元化的特征,A项正确;独立后的英国主要是具有多元化特征,不是保守型、开放性和盲目性,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根据题干在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支持下联合国大会构思和实施了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经济制度,可知国际法的发展过程中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保障,并非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排除A项;题干是联合国的经济制度,并非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推动了联合国发展经济制度,并非发展中国家规范了国际经济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有很多国家获得了独立,此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A项正确;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而1960年是“非洲独立年”,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22年2月28日,英国被迫承认埃及独立,排除C项;1962年7月3日,阿尔及利亚正式获得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材料“拉美各国采取保护性关税、许可证制度、扶持民族工业、兴建国有企业等措施发展经济”并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各国一方面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这说明这一时期拉美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借鉴了不同经济模式的优势,C项正确;“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B项;当时的国际经济秩序并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印度取得独立后,尼赫鲁政府始终把军事力量发展置于次要地位,其国防开支占国内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左右的低水平。”并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其对外战略思想经历了重大的变化,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对尼赫鲁政府的国防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非暴力和宽容的思想在印度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渊源和社会思想基础,印度的独立使得政治家们更加相信道义和非暴力的力量,A项正确;尼赫鲁政府降低国防开支的这一做法并未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排除B项;1985年,邓小平在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世界的主要矛盾,并精辟地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尼赫鲁政府降低国防开支的这一做法并不能代表第三世界的需求,排除D项。故选A项。
16.(1)阻碍因素:政治体制的不适应导致长期的政局动荡;未寻找到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依赖经济外援;恐怖活动猖獗;殖民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任答四点)
(2)共同问题:经济一体化水平低;严重依赖外部市场;非洲内部市场不统一;市场基础薄弱;资源配置不合理。(任答四点)
(3)发展状况:非洲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总体上逐渐放缓。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向其它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并加强合作;推动国内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劳动力素养;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阻碍因素:依据“政治体制不能适应非洲国家国情”推导出政治体制的不适应导致长期的政局动荡;依据所学知识推导出未寻找到合适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据“国际援助已成为大多数非洲国家解决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重要补充”推导出严重依赖经济外援;依据“非洲地区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恐怖组织”推导出恐怖活动猖獗;依据所学知识推导出殖民时期形成的单一经济结构。
(2)共同问题:依据“拉美和非洲两大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水平都比较低”推导出经济一体化水平低;依据“拉美和非洲地区经济具有严重的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推导出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依据“内部分割性”推导出非洲内部市场不统一;依据“缺乏坚实的市场基础”推导出市场基础薄弱;依据“一体化组织数量众多且交叉重叠现象均比较严重”推导出资源配置不合理。
(3)发展状况:依据图表中各国经济发展史数据的对比推导出非洲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经济发展总体上逐渐放缓。依据材料二关于一体化的表述推导出积极推动经济一体化发展;依据所学知识推导出向其它的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并加强合作;依据经济单一型发展的问题推导出推动国内经济多元化发展;依据所学知识推导出提高劳动力素养和打破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17.(1)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削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改变国际格局;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与和平运动。
(2)示例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理由: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历艰难改革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
主题: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理由: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从1945年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独立后的新兴民族国家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战中,士兵死亡上千万,战争耗费近3600美元,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可知,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根据材料“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土崩瓦解,第一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诞生。英、法在战争中消耗了大量财富”可知,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或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根据材料“美国则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并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剥削的中心”可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根据材料“由于战争,列强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战后初期,相继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等”可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根据材料“战后,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维持战后的世界和平”可知,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2)主题:根据单元知识结构图可以看出,其主题是战后世界的变化,其中已经罗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因此可以提炼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历艰难改革发展,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可以提炼主题为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理由:根据所学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相关知识分析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从1945年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90多个国家获得独立,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独立后的新兴民族国家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