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5 19: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在各圈层中厚度最大 B.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组成 D.大气圈的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
3.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
A.生物圈下界 B.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C.地下水位线 D.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面小题下列两题。
4.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③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④岩石圈位于①的全部和②顶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图左)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
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大连池的景观涉及①②③三个圈层 B.①圈层厚度陆地大于海洋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③和④圈层主要是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完成下列小题。
8.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 )
A.5千米处 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 D.2900千米处
9.该地可能位于( )
A.北京 B.拉萨 C.南极 D.太平洋中部
2017年1月12日,哥斯达黎加的图里亚瓦尔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飘至50公里外的首都圣何塞,位于圣何塞的国际机场运行受到影响,数百架进出港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大批旅客滞留。回答下列问题。
10.图里亚瓦尔火山物质来自( )
A.地球表面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上地幔
11.有关火山物质所在的圈层与地壳之间的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能够穿过
C.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
12.这些漫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Ⅱ圈层 B.Ⅳ圈层 C.莫霍界面以下 D.古登堡界面以下
1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 B.Ⅲ圈层空间分布不均
C.Ⅱ圈层是地核 D.Ⅳ圈层为液态物质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的故事。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与太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的是
A.其他行星系统 B.其他恒星系统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16.下列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属于地球外部条件的是
A.安全的行星运行轨道 B.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C.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 D.有液态水的存在
17.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 B.是岩浆的发源地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D.处于下地幔
18.当地时间2017年7月30日,印尼北苏门答腊岛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光冲天,点亮星空。读“地球图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题。
印尼北苏门答腊岛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自
A.③圈层 B.④圈层 C.⑤圈层 D.⑥圈层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下图“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
A.地核、地壳 B.大气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 D.地壳、大气圈
20.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地核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壳
21.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B.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
C.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
22.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指由岩石组成的地壳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全部
C.岩石圈包括地壳以及软流层 D.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南的阿尔火山于2020年1月12日喷发,喷出火山灰约15公里并夹杂着闪电,到目前为止,引发了地震666次,周边居民8000人撤离。读“阿尔火山喷发示意图”和“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组成阿贡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
A.①层 B.③层 C.⑤层 D.⑥层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波的波速快于B波 B.板块构造学说将②界面以上划分成了六大板块
C.A波能通过固体传播 D.该火山喷发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导致
2020年6月21日,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发生了两次喷发,将灰色的火山灰云喷射到了6000米的高空中(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默拉皮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地幔 C.软流层 D.地核
26.有关岩浆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界面为莫霍界面 B.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
C.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 D.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
27.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
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
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
2021年9月16日早晨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最高烈度为Ⅷ度,泸县居民房屋倒塌1221处、严重损坏3285间,此次地震给当地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科学家“透视”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依据是( )
A.地震烈度 B.地震波速度变化 C.钻井位置与深度 D.地震震级
29.地震发生时,推测地震波向地下传播至1000km深度处,波速将( )
A.增加 B.不变 C.减小 D.消失
30.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
D.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二、综合题
31.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那么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____代。
(3)若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该太阳活动出现的周期约为________年。
(4)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该圈层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
(5)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请简要分析利用其研究圈层结构的原理________。
32.读图回答(1)-(3)题。
2019年8月13日6时31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北纬28.36度,东经104.87度)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下图为“四川长宁6.0级地震烈度图”。
(1)此次地震,理论上长宁居民感觉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2)此次长宁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哪个圈层?该圈层主要特点有哪些?
(3)掌握地震发生规律可有效减少危害,我们要了解四川地区地球内部各圈层组成物质和结构特征,请你说出目前主要的研究依据及其原理。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C正确。故选C。
2.D 3.B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
2.地壳厚度小于地幔地核,A错误。生物圈跨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B错误。水圈由固态水、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C错误。大气圈的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小,D正确。故选D。
3.图乙中a上部有软流层,为地幔,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分界线,B正确。生物圈下界、地下水位线在地壳上部,AC错误。地幔与地核分界线在2900米处,D错误。故选B。
4.D 5.D
【分析】4.地球内部由里向外依次划分为地核、地幔、地壳,①错;地壳的厚度不均匀,一般来说,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②对;古登堡界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③错;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④对;②④正确,故选D。
5.四川省汶川县位于陆地,纵波、横波均有影响。地震波的传播横波速度较慢,纵波速度较快,故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再感觉到左右晃动。故选D。
【点睛】
6.B 7.B
【解析】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 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圈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五大连池景观中,岩石景观属岩石圈,天池湖水属于水圈,图中植被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上有大气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除①②③三个圈层外还有大气圈,A错误;根据第一问,①圈层为地壳,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B正确;②圈层(地幔)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③为外核,横波不能通过,为非固态,D错误。故选B。
【点睛】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8.A 9.D
【解析】8.根据图示得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地下5千米左右存在不连续面,那最可能是莫霍界面,A正确。大洋处地壳比较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图示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下17千米处无明显变化,B不选。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该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地下33千米处也无明显速度变化,C不选。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是古登堡界面,不是莫霍界面,D错误。故选A。
9.根据图示得知,该地的莫霍界面在地下5千米处,说明该地地壳较薄,最可能是洋壳,所以可能是太平洋,D正确。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包括陆壳和洋壳,陆地地壳厚些。陆地莫霍界面的深度与地势高低有关,青藏高原的莫霍界面位于地下深度最大的,同样道理,不可能是北京和南极点,所以排除了ABC。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及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能够根据地震波的变化进行分析。
10.D 11.D 12.A
【分析】10.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其中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的上部,物质主要为熔融状态,被称为软流层,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这里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火山物质所在的圈层为地幔,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A错误;该界面处不是只有地震波的能够穿过,B错误;地壳厚度不均匀,陆壳与洋壳厚度不同,陆壳平均厚度33公理,洋壳平均厚度7公理,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陆地上较大,C错误;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择D。
12.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进入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地球内部主要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层。地壳厚度不均匀,陆壳与洋壳厚度不同,陆壳平均厚度33公理,洋壳平均厚度7公理,陆壳的物质组成为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而洋壳的物质组成只有硅镁层。地幔又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在上地幔的上部,物质主要为溶融状态,被称为软流层,目前科学家普遍认为,这里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13.A 14.D
【解析】13.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II圈层属于地壳。故A项正确;图中IV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B项错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C项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项错误;故选A。
14.读图可知,图中I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波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往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15.B 16.A 17.C
【解析】15.太阳是恒星,太阳系是恒星系,与太阳系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其他恒星系统,故B正确。比太阳系低一级的是行星系统,高一级的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故A、C、D错。
16.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中,属于地球外部条件的是安全的宇宙环境,在太阳系中太阳本身是稳定的,能源源不断的给予地球光和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故A正确;而适中的体积和质量使地球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保证地球温度适宜,有液态水的存在,这三个都是内因,故错B、C、D。
17.因为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KM,并由岩石构成。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在地壳中,故C正确,横波、纵波都能够传播,故A错,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的顶部,故B错,处于地壳中,故D错。
18.C
【分析】
【详解】火山喷发的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层,结合图示,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中的岩石圈下,即图中的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幔部分,对应图中的⑤圈层,选C。
19.A 20.C 21.C 22.D
【分析】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19.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内到外为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故与与地幔相邻的地球圈层是地核、地壳。故选A。
20.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由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选C。
21.地壳厚约30km,地幔厚约2840km,地核厚约3500km.A错误。生物圈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B错误;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正确;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组成的,D错误;故选C。
22.岩石圈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组成的,除了由地壳组成外还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包括软流层,D正确.故选D。
【点睛】掌握记忆地球圈层的结构及岩石圈的组成,属于基础题。
23.B 24.C
【分析】23.阿贡火山是一座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东部的活火山,阿贡火山上的岩石多为喷出岩。据右图可知:①为地壳,③为地幔,⑤和⑥为地核;火山岩石的矿物是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所以组成阿贡火山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右图中的③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B波为纵波,速度比A横波快,故A错误;板块构造学说将岩石圈划分成了六大板块,②界面是莫霍面,以上部分是地壳,而岩石圈是由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一起组成的,故B错误;读右图,可知A波为横波,在④古登堡界面以下完全消失,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故C正确;由材料可知,该火山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以南,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导致的,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相关知识。
25.C 26.A
【解析】25.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处存在一个熔融状态的结构,为软流层,是岩浆的理论发源地,C选项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26.岩浆所在圈层为地幔,与地壳间界面为莫霍界面,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莫霍界面是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面是地下33千米,这指的是在大陆上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浅的地方在海洋中,只有5千米到6千米深,B选项错误。莫霍界面上地震波(包括横波、纵波)都可以穿过,C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莫霍界面是地下33千米。地壳厚度是17千米,这是全球地壳的平均厚度。莫霍面是地下33千米,这指的是在大陆上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深的地方在青藏高原区,约有60千米到70千米深,地球上莫霍界面最浅的地方在海洋中,只有5千米到6千米深。
27.B
【分析】考查地震波的特点。
【详解】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穿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B正确;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穿过固态的物质,A、C错误;横波和纵波传播的速度都会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B。
28.B 29.A
【解析】28.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地震波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还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B正确;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地震震级划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级,这些都不能“透视”地球内部结构,AD错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钻井位置与深度有限,因此并不能据此来“透视”地球内部结构,C错误。故选B。
29.莫霍面的平均深度约为17千米,古登堡面的平均深度约为2900千米。两个界线之间为地幔,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在地幔中随深度增大而波速增加。因此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向地下传播至处于地幔的1000km深度处,波速将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震波传播的特点:①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②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③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④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30.B
【详解】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故判断B表示纵波,A表示横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态和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A错误;图示F为古登堡界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的速度突然下降,横波突然消失,B正确;D为莫霍界面,通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C错误;C为地壳,E为地幔,因为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能通过固体、液态和气体,所以C、E应为固体,D错误。故选B。
【点睛】
31.(1) 土星 地球
(2)古生
(3) 日冕 (太阳)黑子 11
(4) 地壳 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或海拔越低,该层越薄)
(5) 地震波 原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分析】本题一图多用,涉及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序、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地震波的传播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小行星带。则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土星轨道、木星轨道、火星轨道和地球轨道。
(2)
三叶虫繁盛的时代为古生代;利用化石可推知地层的相对年龄及地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若地层中含有大量三叶虫化石,则说明该地层最有可能形成于古生代。化石是保存在古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生物进化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且不可逆转,已经消失的物种和已经退化的特性不会再出现。因此可利用地层中含有特定的化石组合或类型,对其进行划分和对比。
(3)
太阳外部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区域位于色球层外部,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位于色球层内部,为光球层,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黑子。
(4)
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被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同心圈层。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位于地幔以上,为地壳。
(5)
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因此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32.(1)B
(2)圈层:地壳;特点:位于莫霍界面之外;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3)研究依据:地震波。原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分析】本题以四川宜宾地震为材料,涉及地震波的特征以及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地理学科素养。
(1)纵波传播速度快,会使人们感觉到上下颠簸,横波传播速度慢,会使人感觉左右摇晃。故地震发生后长宁居民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此次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位于我国二级阶梯,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故可推测震源应位于地壳。地壳特点:位于莫霍界面之外;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3)研究依据:地震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这一性质,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