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主备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钱玉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们应当怎么活着”进行探讨。
2、难点
??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 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
学习时数:1课时
课前预习·导学
一、疏通字词,熟读成诵。
二、理清文章思路结构。
三、列举古今中外你熟悉的名人的人生观。
课堂学习·研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祖海的歌曲《为了谁》,创设情境。
“为了谁”,是啊!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为了谁而活着呢?“我们为什么而活着呢?”古往今来,人类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你又为什么而活着呢?
我们今天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罗素产生敬慕感,拉近作者与学生的距离。)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三、整体感知
(一)听教学录音,听准字音,初步感知。
(二)默读课文,思考本文思路是如何安排的,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明确结构:总――分――总。本文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信仰和追求。文章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人生崇高境界的热烈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一)自我研读课文,探讨以下问题(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进行)
1、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三种追求。一是对爱情的渴望;二是对知识的追求;三是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作者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力量。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讨论后明确: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情可以带来狂喜;二是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三是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总之,爱情的结合可以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3、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讨论后明确:追求知识有三个方面:一是了解人类心灵;二是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三是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4、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讨论后明确: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5、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讨论后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的梦:关爱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 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五、思考探究
1、学生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
2、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却遗臭万年,这是为什么呢?
3、以“我们应当怎么活着”为主题,师生共同探讨这一重大的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深入思考人生观和价值观。(提示: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或名人名言来概括,也可以用一两句歌词来表达)
( 过渡:作为我们平凡的人们,我们应当怎么活着呢?)
六、教师小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周国平:《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拓展延伸·巩固
一、完成《第二教材》、《评价手册》相关内容。
二、练笔:我有什么样的人生设想?我为什么而活?写一篇随笔:《我为什么而活着》
附例文:
我为何而生
我为何而生?我为信念而生,我为理想而生,我为未来而生。
在我的世界中,生命只为我一人绽放,我急于挥洒青春,我勇于展现自我。
我愿做一名圣者,在理想的道路上探险。我想找一个伙伴,却无人肯与我同行。
我愿做一泓清泉,在沙漠的丘陵上等待。我想找一只汤匙,却没有愿被暴晒的勇者。
我曾经想当个刑警,为人们治救生活上的苦难。
我曾经想当个医生,挽救处于苦难的病人。
我曾经想当个法医,把人们的最后一句话公之于世。
我为何而生?我为母亲的眼睛而生,我为父亲的期望而生,我为家庭的幸福而生。
我甘心做母亲的支柱,陪她走完人生;我甘心做父亲的动力,直至宽心的笑容在他脸上重现。我甘心为家庭的幸福付出一切代价。
我为何而生?我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我的生命已开始迷茫,但我愿意等待,等待雾散那一刻,再观看星空月夜。
我为何而生?我为等待而生,我为哭泣而生,我为善良而生,我为奋斗而生。
我为何而生
现在的我,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雏鹰,在爸爸妈妈的怀中避风避雨。我终归要长大,要去创自己的一片天空,我,为自由而生。
现在的我,没有任何的生活阅历,脆弱得就像一张白纸,不堪一击。我终归要长大,接受社会的洗礼,我,为坚强而生。
现在的我,像蜜蜂采蜜,蜻蜓点水一样学习知识,学到的知识干干净净,不加粉饰。我终归要长大,在人生这部书中,学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识,让我足以应付各种艰难险阻,我,为智慧而生。
现在的我,被温暖包围着,身边无数的友谊让我不会感到孤独、寂寞。我终归要长大,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那里,我要靠自己,为自己竞争出一席立足之地,我,为独立而生。
现在的我,胆小怕事,不论做什么,都有老师和家长在一旁指导,我没有能力自主任何事情。我终归要长大,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敢作敢当,我,为信心而生。
现在的我,是寄生虫,衣食住行不用我来操心,我要努力积蓄知识,积蓄能力……当有一天,我背起行囊去创天下,那时,我为创造为奉献而生。
课件25张PPT。罗素
我为什么而活着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活着?
我现在的活法给将来留下的是骄傲,是遗憾,还是悔恨?我过去的活法给现在留下的是什么?我为什么而活着罗 素作者简介(1872---1970):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一生都在热诚地为公众的良知辩护。“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1961年,因反战静坐示威,89岁的罗素与他的妻子被判两个月监禁。
一生经历过几次婚姻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一直在努力追求爱。
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政治、宗教等诸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之称。
1、二十世纪初提出了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和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数学家2、阐释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哲学家3、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文学家4、起草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战士——国际和平战士主要成就: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带来狂喜摆脱孤寂体会美好人生境界经历漫长的岁月
我寻求安宁
我找到狂喜,
我找到烦恼,
我找到疯狂,
我找到孤独,
我找到孤寂的痛苦,
它啮噬着我的心,
但安宁我从未得到!致伊迪丝 到了垂暮之年,
行将就木,
我认识了你!
认识了你,
我找到了狂欢和安宁,
我得到了平静的休憩。
多年孤独的岁月之后
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什么是生命
现在,如果我长眠不醒,
我会心满意足地离去。
我为什么而活着了解人类的心灵(人)追求知识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追求知识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代表作品:《西方哲学史》《自由之路》《数学原理》等数十种。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
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
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同情苦难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我为什么而活着饥饿的侵袭孤独、惊恐的儿童死于流弹的平民 罗素一生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反对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还因反战坐了六个月牢。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我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崇高而伟大的情怀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何而生》一文是他为晚年自传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
作者一生的追求中哪一种是令他最执着最痛苦的?想一想:对整个人类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只为家庭活着,这是自私;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居里夫人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周易》 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伟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