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的净化 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水的总储量很大,水资源不会短缺 B.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 D.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的生活用水是纯净物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 B.给液体加热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D.取用粉末状药品
3.从2021年1月1日起重庆沿江各区县正式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此举是对长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举措,让长江休养生息,以期实现长江母亲河两岸青山鱼翔浅底的美好画卷。下列关于水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B.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C.蒸馏水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D.自来水需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量取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出液体体积 B.滴加液体
C.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 D.蒸发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过滤 B. 取固体药品
C. 滴加液体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7.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区分硬水和软水
8.扬州公园内有许多饮水机,可取水直接饮用。其饮用水处理步骤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活性炭吸附为化学变化 B.紫外线照射可以杀菌消毒
C.该水可直接饮用是因为没有化学物质 D.超滤膜可以除去硬水中的钙镁物质
9.下列图中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过滤
C.熄灭酒精灯 D.读取液体体积
10.下列关于净化水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水为纯水
C.使浑浊的水变澄清的一种方法是静置沉淀
D.可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过滤 B.加热液体
C.闻气味 D.加入酒精
12.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B.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且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因此可以长期饮用蒸馏水
D.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很慢,若滴入儿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可能起催化作用
二、填空题
13.水是一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面问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____出来。
(2)除去水中杂质可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高的是_____。
14.(1)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模拟赛道进行化学知识复习,“赛道”上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四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A为固体物质,A分解得到的物质F可用作B或C制取氧气的催化剂,C可生成D,D可生成E,E为可燃性气体。
(1)B的名称为______,C的名称为________。
(2)C转化为D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可采用_________ (填写基本操作)、洗涤和干燥等操作回收F。
(3)E也可转化为D,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4)若物质G能与氧气反应,产生的物质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物质G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石蜡
(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四、实验题
1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是简易净水器,该装置_____(选填“能”或“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原因是_____。
(2)乙实验说明了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蒸发操作如图丙所示,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则得到的精盐的产率会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地球上总水储量很大,但我国人均水资源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错误;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错误;
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正确;
D、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生活用水还含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C。
2.D
【详解】A、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的末端应紧靠烧杯内壁,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选项错误;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炸裂瓶底,选项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将盛有粉末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粉末落到试管底部,选项正确;
故选D。
3.B
【详解】A、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只能吸附水的细小颗粒,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不能得到纯水,错误;
B、工厂废水处理后循环使用,可减少污染,节约水资源,正确;
C、蒸馏水中只有水,不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错误;
D、自来水需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时,水分子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无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尖嘴处没有紧贴烧杯内壁,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操作错误。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操作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B
【详解】A、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操作错误,符合题意;
C、用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应用手紧握试管,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B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收集满氧气,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正确;
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浮渣多泡沫少,软水与肥皂水混合产生泡沫多浮渣少,故可以使用等量肥皂水鉴别,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活性炭吸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选项正确;C、水也属于化学物质,选项错误;D、超滤膜无法除去离子,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
9.C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A、蒸馏和煮沸均可以使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出来,从而降低了水的硬度,净化水的方法正确;
B、用过滤的方法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不能得到纯水,净化水的方法错误;
C、静置沉淀可以使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沉淀,从而使水变得澄清,净化水的方法正确;
D、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将水中的固体吸附在胶状物的表面加速沉淀,净化水的方法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加热液体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把灯帽摘掉,将灯芯向上提起,用漏斗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酒精量不可多于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可以少于1/3,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详解】A、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水中含有氧气,不能说明氧气易溶于水,故错误;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1/5,故错误;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但是不可以长期饮用蒸馏水,因为人体需要从水源中摄取矿物质,故错误;
D、碘与锌在常温下反应很慢,若滴入儿滴水则反应剧烈,水如果没有参加反应,而加快了反应速率,可能起催化作用,故正确;故选D。
13.(1)沉降
(2)蒸馏
【详解】(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故填沉降。
(2)静置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较大难溶性杂质,吸附沉淀可以除去水中的悬浮杂质,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净化程度最高,故填蒸馏。
14. ③①② 引流 靠着烧杯内壁 用漏勺捞面条、用茶漏分离茶叶和茶水、用净水器净水、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等
【详解】(1)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其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①②。(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溢出。(3)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靠着烧杯内壁,防止液体贱出。(4)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用漏勺捞面条、用茶漏分离茶叶和茶水、用净水器净水、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等。
点睛∶过滤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靠。
15.(1) 氯酸钾 过氧化氢
(2)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滤
(3)化合反应
(4)BD
(5)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A、B、C、D四种物质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A为固体物质,A分解得到的物质F可用作B或C制取氧气的催化剂,C可生成D,D可生成E,E为可燃性气体。由于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所以D为水,E为氢气。由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则C为过氧化氢;由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了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则A为高锰酸钾,B为氯酸钾,F为二氧化锰,代入验证符合题意,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1)
B的名称为氯酸钾,C的名称为过氧化氢。
(2)
C转化为D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水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过氧化氢水+氧气,由于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反应结束后,可采用过滤、洗涤和干燥等操作回收F。
(3)
E也可转化为D,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4)
由于木炭和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物质G可能是BD。
(5)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点睛】本题属于物质的推断题,熟悉制取氧气的物质和物质的转化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不能 此装置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或此装置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挥发性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或能与碱反应) 偏低
【详解】(1)甲装置是简易净水器,因为此装置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或此装置只能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所以该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煮沸和蒸馏减低水的硬度;
(2)乙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色,可以说明了浓盐酸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挥发性,化学性质是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因为在蒸发过程中有盐粒溅出,导致盐的总量减少,因此得到的精盐的产率会偏低。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