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柬埔寨三保公庙
印度尼西亚三宝垄三保洞
马来西亚三宝佛洞
马来西亚三宝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
2、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
3、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
人物扫描:
中文名: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
民族:回族
出生地:云南
身份职务:内宫太监,航海正使。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主要经历:曾跟随燕王朱棣,屡立战功,朱棣即明成祖;率船队七下西洋,声名远播,创航海史上奇迹。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西洋
“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解读材料: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寻宝
1405年
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完成下表
时间
次数
规模
人数
携带物 品
郑和下西洋盛况
1405-1433年
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船只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多艘。
2.7万多人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
刘家港
刘家港
占
城
今加里曼丹岛北部
今马来西亚马六甲一带
今印度科泽科德
榜葛剌
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
今江苏太仓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
红
海
今肯尼亚蒙巴萨
慢八撒
到过:越南、印尼、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度、伊朗等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
人物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到达美洲 比较结果
时间
次数 1405—1433
7次 1492—1504
4次
人数 27800 1500
船数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17艘
船只大小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长24.5米宽6米
(半个篮球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设备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次数多
人多
船多
船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结合材料,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1、在印度古里,中国船队到达后,由当地的代理人负责交易事宜,将货物带到交易场所,双方在官员主持下当面议价定价,一旦定下,决不反悔。双方互相击掌表示成交。这种友好的贸易方式,在当地传为美谈 。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在海外还流传许多郑和的故事。在马来西亚有三宝山、三宝井,印尼有三宝垄、三宝庙,留下郑和遗迹。
2、柏杨先生说:“郑和是中国第一位航海英雄。他下西洋,跟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一样,都是为中国凿开了一个过去很少人知道的混沌而广大的天地。”
开拓海洋事业,铺平亚非航路 ,开辟了亚非的洲际航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
3、六百多年前绝大多数国家还视海洋为畏途,视远航似梦想,但从1405年至1433年,28年里郑和竟七下西洋,船队一次比一次大,航程一次比一次远,面对艰难不言苦,经历曲折不思退,不断追求超越,直至病逝途中。
郑和船队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进取的民族
精神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
宝而归,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
——(明)严从简
明朝人对郑和下西洋的看法
郑和七次大规模的远航,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成为人民的沉重负担。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清)梁启超
戚继光抗倭
自主学习:戚继光抗倭
(1)倭寇是什么人?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抗倭原因)
(3)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
倭寇
戚继光: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山东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人物扫描:
台州九捷
2、经过
小组讨论: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一、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三、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同仇敌忾
四、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符合人民的利益。
知识拓展: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21世纪海上丝路,是把沿线国家和地区串联起来,搭建战略平台,携手重现海上丝路的繁荣,它比郑和下西洋更开放、更广泛、更持续、更能促进各国的友好交流与共同发展。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