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分子与原子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的是(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质量小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空气 B.水 C.二氧化碳 D.氢气
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河水 B.高锰酸钾 C.水 D.双氧水
4.春暖花开,花香四溢,这说明分子
A.很小 B.在不停的运动 C.由原子构成 D.之间有间隙
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Ⅱ和Ⅲ
B.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C.该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分子
D.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氧气二氧化碳
6.下列用分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升高,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数目减少
D.水结冰后不再流动,说明分子停止运动
7.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表示混合物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每年春天,贺州市富川县的脐橙果树开花了,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9.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10.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水和水蒸气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
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水分子 C.氢气 D.氢原子和氧原子
12.下列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异常现象或结果分析合理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不纯——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才停止收集
B.做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不燃烧——瓶底没有放水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水回流大于1/5——装置气密性不好
D.用浓氨水和酚酞等证明分子不断运动,酚酞长时间不变红——未向含有酚酞的液体试剂中加水
二、填空题
13.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酒香不怕巷子深--微粒在不断运动
B吹胀气球--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大
C湿衣服在用光下此在阴家处于得快--温度高,微控运动速率大
D物质热胀冷缩--微粒之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14.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图① 中,可观察到_______(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图② 中,可观察到_______杯中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 _______。
(3)根据图 ③中的现象可以判断,该装置气密性______(填“好”或“不好”)
三、推断题
1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E、F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G是黄色固体。请回答:
(1)写出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写出反应③的现象:___________。
(5)E、F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甘蔗甜,苦瓜苦,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结冰的水不能流动,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变小,分子在不停运动,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A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水中含有氧元素,但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但不含有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是由氢气分子构成的,既不含氧元素也不含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河水中溶解一部分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河水中含有氧分子,故A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有氧分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含有水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春暖花开,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选B。
5.B
【详解】A、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过程Ⅰ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Ⅱ和Ⅲ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A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表示的是混合物,B、C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都是纯净物,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C错误;
D、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B。
【点睛】由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由不同分子在构成是混合物。
6.A
【详解】A、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是因为洋葱中的分子在四周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说法正确;
B、汞属于金属单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汞原子体积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结冰时,分子运动速率变缓,但没有停止运动,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7.B
【详解】A、图中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B、图中物质是由两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C、图中物质由两种单质、一种化合物组成,属于混合物;D、图中物质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只有②③属于混合物。故选B。
8.B
【分析】脐橙果树盛开,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浓郁的花香。
【详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果园周围弥漫着浓郁的花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故A选项正确;
B、状态的改变是由构成物质的粒子间距离引起的,气态物质分子间距离较大,固态和液态物质的分子间距离相对较小,故B选项正确;
C、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原因,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会造成其他人被动吸烟,故C选项正确;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间距离受热变大,不是分子变大,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选D。
10.D
【详解】A、水和水蒸气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正确;B、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正确;C、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正确;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子大小不变,错误。故选D。
11.B
【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那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故选:B
12.D
【详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不纯,是因为未等集气瓶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故错误;
B、做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不燃烧,是因为集气瓶中氧气不纯,氧气浓度没有达到铁丝能燃烧的浓度,故错误;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水回流大于1/5,原因可能是装置中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导管中逸出,故错误;
D、用浓氨水和酚酞等证明分子不断运动,酚酞长时间不变红,可能是因为未向含有酚酞的液体试剂中加水,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气无法与水结合生成氨水,进而无法是酚酞变红,故正确。
故选D。
13.B
【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香中含有的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的香味,故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进入气球的气体分子数目变多,气体的体积变大使得气球膨胀,故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故解释正确;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解释正确。
故选B。
14. 外焰 A 不停地运动 好
【详解】(1)图① 中,外焰温度最高,可观察到外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2)图② 中,酚酞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红色,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和水形成碱性物质,可观察到A杯中溶液变红色,说明分子不停的运动。
(3)装置气密性好,长颈漏斗下管才能形成稳定的水柱,根据图 ③中的现象可以判断,该装置气密性好。
【点睛】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不是酸碱溶液。
15. KMnO4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 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构成分子不同
【分析】E、F含有相同元素的液体可知,E和F为水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可以生成水,所以E为过氧化氢,F为水,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需要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所以B为二氧化锰,D和G可以点燃,G为黄色固体,G为硫,D为氧气,而A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锰、氧气和C,而A为暗紫色固体,因此A为高锰酸钾,C为锰酸钾,硫和氧气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硫,H为生成的二氧化硫,因此可知:A为高锰酸钾,B为二氧化锰,C为锰酸钾,D为氧气,E为过氧化氢,F为水,G硫,H为二氧化硫。、
【详解】(1)A为高锰酸钾,化学式为KMnO4。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文字表达式为不需要配平和气体符号,所以文字表达式为。
(3)反应②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所以为分解反应。
(4)硫在氧气燃烧,发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所以实验现象为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5)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E、F两种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分子不同。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16. 不停地运动 慢 反
【详解】(1)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
(2)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
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