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件)(共4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优质课件)(共4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5 21:0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1.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被誉为“高原姑苏”。
2.这里有木氏族人于宋末明初建造的一座古城,这里是“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3.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母系氏族最后的乐园泸沽湖。
学习目标
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重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难点)
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重点)
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市,藏族诗人、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作者名片
轻盈( ) 驿道( ) 奔流( )
草甸( ) 咕咚( ) 矗立( )
闸口( ) 徘徊( ) 翡翠( )
掺入( ) 砚池( ) 蘸 ( )
渠中( ) 眺望( ) 擦拭( )
硕大( ) 目眩神迷( )
字词学习
yínɡ

bēn
diàn
ɡū dōnɡ
chù
zhá
pái huái
fěi
chān
yàn
zhàn

tiào
shì
shuò
xuàn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矗立:高耸地立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喧腾:喧闹沸腾。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初读课文
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词句,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时间推移
地点转换
行文线索
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
时间推移
从古到今,从白天到夜晚到次日黎明的时间顺序。
行文线索
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金沙江—大海
地点转换
行文线索
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和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一路上,水滴有哪些见闻感受?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和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见闻
玉龙雪山
丽江坝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美丽的山林风光,明代四方街的建成史和成名史(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
玉龙雪山
丽江坝
山顶的雪花、冰川,山下的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特殊的地理环境)。
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落水洞
黑龙潭
现在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盛景,远望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方街
乘水车一览古城全貌
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店铺里的手工艺、音乐、东巴文字的字画
深厚的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的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谈话
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人悠闲安然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丽江古城美丽的夜色和夜色中人的活动、心境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丽江城外果园、田地的夜景
通透、静美的田园风光
地点
所见
所感
感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对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景的赞叹之情)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对丽江的巨大魅力的赞叹之情)
请按照时空顺序,将水滴经过丽江的旅程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
讲述一滴水从雪峰直入地下的历史。
第二部分(第6—16段)
描写一滴水现在经过丽江终入江海的旅程。
再读课文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别具一格地写丽江之美的。
丽江是一座以水见长的城市,水既是风景,也是丽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象征,作者选择“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充分考虑了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和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用“一滴水”贯串全文有利于获得自由的视角。作者在描写景物时,选用视角非常灵活,“看”的方式也很多样: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
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安排文章内容的详略。作者把重点放在表现丽江的人文内涵上,集中描写人创造的历史文化,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人与这座城的美好相遇。而对想“点到”却不愿详写的景、事,常利用“水滴”的流动或跳跃,点到即止,如东巴文字、游客在晚间的活动等。
简单交代“一滴水”的流动,就可以完成一个景物到另一个景物的过渡。
“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作者这种别具一格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作者以“一滴水”为视角,非常符合丽江的特点,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丽江风貌,使得文章对丽江的描写全面、轻灵而生动。同时,使文章具有一种文化、社会意义上的厚度,表现出丽江独特的人文风情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另外,还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抒情性和交互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切深挚。
作者选取“一滴水”的新颖视角,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手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生动形象地描写丽江,自如地变换观察角度,不拘泥于详细描写具体事物,而是着重突出景物背后的丽江的人文精神,表达作者对丽江的无限喜爱与赞美之情。
跳读课文
跳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任务。
勾画出你认为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说一说其妙处。
请从句式节奏与抒情性、叙述性、哲理性等角度中,任选一角度品析作者诗意的语言。
勾画出你认为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说一说其妙处。
后来,我知道,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叙述四方街的建成史和出名史,语言凝练,非常有趣,毫无呆板之感。)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古城全貌,“水车”“老柏树”“重重房屋”“蜿蜒老街”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美感的画面。)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用“依止”“美丽”表明古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语言凝练形象,耐人寻味。)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一滴水”的心愿,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请从句式节奏与抒情性、叙述性、哲理性等角度中,任选一角度品析作者诗意的语言。
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赏析
既凝练又不失形象地概括了丽江古城建成后的“成名史”,语句的历史感很强,有着叙事诗一般的厚重。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赏析
连续使用“看到了”,赋予简略传神的描写一种抒情的意味,句子内部有短有长,有整有散,节奏多变,带着诗句一般的弹性。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赏析
连续的两个“想”、三个“被”,“那样”与“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断开,在有意识的重复中,在长短节奏的鲜明对比中,强烈地表达了“一滴水”的心愿。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赏析
丽江古城里的建筑遵循自然法则而建造,最后它也给依托它的自然增添了无尽的美丽,表现了丽江古城、丽江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议论中蕴含着哲理: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美。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着,人类的行为遵循自然规律,必然也就吻合了美的规律,才会有永恒存在的价值。
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赏析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丽江让人心灵宁静的特点。来自远方的人们,内心是浮躁、喧哗的,而他们一旦到了丽江,便可以释放自我,获得心灵的自然、宁静。
如何理解第14段中“这些人来自远方……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这句话?
品味语言
在远方,即使是寂静的夜晚,人们内心也是喧哗的;而在丽江,古城是平静、淳朴的,在古城的氛围里,人们浮躁的内心如水滴一般晶莹,即使欢笑、歌唱,内心也是沉静、安定的。这是将人们在远方的心态与在丽江的心态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丽江的美好。
作家王充闾在总结自己的游记创作经验时曾说,游记需要找到独特的“点”,“它是艺术构思的起始点、切入点,是感染读者的最佳向导,是作家与读者心灵交流的焦点的最佳选择”。——《我写纪游散文》
作者以“一滴水”贯穿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把时间与空间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②“一滴水”使写作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匆匆一瞥,能全面而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的特点。
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意,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0段“我乘水车转轮……而去的蜿蜒老街”这句话。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勾勒出了丽江古城的美丽,表现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高度融合的特点。语言整饬,增强了感染力。
品味语言
第13段中,“我想停下来看看……都看见我了”几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想停下来”写出了“我”对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和对独具特色的四方街的喜爱,借一滴水之口,表达了作者珍惜传统文化,希望弘扬传统文化、展现中华传统文明的美好愿望。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经过,展示了丽江优美怡人的景色、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主旨概括
1.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类文阅读”《古城信步》
2.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随笔,选择一个恰当的视角,跨越时空,全面多角度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课后作业
一滴水经过丽江
“我”由雪变成冰,再变成一滴水
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来到丽江坝
奔流走过草甸、落水洞
仰望着玉龙雪山 兴奋地来到丽江古城
在四方街的漫游历程
丽江古城无限热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