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6.《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6.《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6 14:41: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那个星期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媚(mèi) 耽搁(dàn) 沉郁(yù) 依偎(wēi)
B. 惆怅(zhàng) 叮嘱(zhǔ) 缥缈(miǎo) 惊惶(huáng)
C. 幌动(huàng) 包裹(guǒ) 绽开(zhàn) 消逝(shì)
D. 擦拭(shì) 急遽(jù) 绊脚(bàn) 咔嚓(chā)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外婆过世了,她病危时我没来得及从学校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心里总感觉空空落落的。
B. 他不知把作业本放哪儿了,翻箱倒柜找了很久才找到。
C. 这道题把我难住了,我问同桌李明怎么做,他却一声不吭,一个字也不说。
D. 奶奶一天到晚念念叨叨,我听得都不耐烦了。
3.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外婆过世了,她病危时我没来得及从学校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心里总感觉空空落落。
B. 他的作业本不知放哪儿去了,他翻箱倒柜找了半天才找到。
C. 这个题把我难住了,我想问问同桌李明怎么做,问了半天,他却一声不吭,一个字也不说。
D. 奶奶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听得我都不耐烦了。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_________,从未看过翻滚着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_________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_________,投入大自然的_________。
A. 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 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 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 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1年5月9日—15日是第30个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
B.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C. 两下南极,7测珠峰,39次进驻内蒙古荒原,52次深入高原无人区,52次踏入沙漠腹地……等国测一大队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祖国大地。
D.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6. 作者采用了多种方式描述“我”的心理。品味下列语句,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动作描写)
B.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排比)
C. 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心理独白)
D.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动作描写)
7.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地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人音乐创作的问题。
A. ①③⑤②④ B. ⑤②④③① C. ②④③⑤① D. ⑤③①④②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市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提高人们对传统产业的认同与保护意识。
B. 通过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我国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C. 造成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现行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9. 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去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 “小岩,你怎么能给你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岩很不服气。
C. 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个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需谨慎。”
D. 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跟您借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这是‘读书破万卷’呀!”
10.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B. 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
C.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D.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1. 学了本文之后,同学们开展了“生活细节中的母爱”的专题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 班长在搜集资料时挑选了几副对联,其中不是描写母亲的一项是( )
A. 杏花雨润韶华丽 椿树云深淑景长 B. 天朗气清延晷景 辰良日吉祝慈龄
C. 日长萱草连云秀 风静兰芽带露香 D. 梅子绽时酣夏雨 萱花称满霭慈云
(2)
细节在生活中并不起眼,却是人与人之间传递爱最好的方式。母爱就藏在一个个平凡的细节里。你在哪些细节中感受到母爱?请仿照样子写一写。
母爱是每天出门前不厌其烦的唠叨,母爱是每天餐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给妈妈写一条母亲节短信。
教师节,你给老师发的短信是:“您是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程;您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敬爱的老师,衷心祝福您节日快乐!”
母亲节,你给妈妈写的短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爱的妈妈,衷心祝福您节日快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0分)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秘的大黄猫
①母亲正操起扁担要劈我,却突然惊喜地叫道:“是他莲姨吧?他莲姨吧!”
②我好奇地停下逃命般的脚步,回头看,母亲已站在远处的大路边,抓着一位妇人的手,兴奋地喊着我:“国子,过来,叫你莲姨。”母亲从来没这么和我说过话,嘴里像含了蜜。我犹豫着,因为我把两桶水挑泼了,母亲刚才没劈到我,现在是不是想把我诓过去劈?“来呀国子,你莲姨,还有弓子,你们小时候在外婆家玩得可好呢。”母亲拉着妇人身旁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孩子,极力向我献殷勤。
③我突然意识到母亲是要留这位莲姨在我家吃饭,于是走过去。莲姨快步迎上来,气喘吁吁:“呀!国子,都这么高啦……”“国子,把弓子肩上的袋子接下来,背家去。”母亲一边吩咐我,一边弯腰挑莲姨刚放下的担子。
④“翠姐,我家也不远了,不去,不去你家……”莲姨阻止母亲挑她的担子。“就你见外!都吃饭时间了,都到我家门口了,你走啊!走了就不是姐妹!”母亲气冲冲地推开莲姨,挑起担子,“我晓得,你每次赶集都绕着我家走,生怕喝我一口水。今天要不是你挑着担子,小路不好走,你又绕过去了……”母亲的语气很不满,但脸上含笑。“哪里哪里哟翠姐,我是穷忙,家里丢不开……”莲姨跟着,也笑着。
⑤弓子一口气灌下我家两大碗井水后,坐在门口,低着头,不和我说话。我也没心情和他说话,只琢磨着母亲今天会烧什么好菜招待客人:肉,家里没有,但菜里的香油一定会倒得多。想到这,我就激动起来,但又不能把激动表现出来,不然下午等客人一走,母亲轻则又要骂我没出息,重则又要用扁担劈我,顺带着把刚才没有劈的也劈了。“每次客人走后我就要倒霉,今天要出出她的丑。”我在心里给自己定下对付母亲的基调。
⑥“他莲姨,你坐会儿,我出去抱些柴草。”母亲说着就走出院子。我心里一笑,母亲又开始装了:灶边柴草满满的,哪里还要再抱?不过是干那种事罢了。我有了主意。
⑦我坐在门口弓子的对面,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答着莲姨热情的问话,眼睛不时地瞟向身后。“谁!干什么!”我突然的大叫吓得莲姨和弓子猴子般地蹿起来,更吓得身后的母亲一大跳。“想死啊你!”看到莲姨,母亲的声音又立即柔和起来,“他莲姨你看,我家这调皮的东西……”母亲捡起被我吓得掉在地上的一块腊肉,放到窗台上。“一样的,我家这东西更调皮,更调皮……”莲姨笑着,还轻轻揪了揪弓子的耳朵。弓子莫名其妙地看着我。我们俩一笑,在院子里玩起来。
⑧不一会儿,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我似乎忘了先前的不快,蹦蹦跳跳地跟着母亲进了厨房。母亲笑着关上门,却突然用胳膊将我的颈子死死一箍,手掌紧紧捂住我的嘴,另只手似乎用尽全力拧我的屁股,眼珠子就要跳出来,声音低却异常凶狠:“拿出来!不然客人一走,我就要你命!”我疼得叫不出声,也不敢叫出声,只疑惑、无助地看着母亲。“肉,窗台上的肉,藏哪去了?”母亲的两只眼珠子恨不得要蹦出来砸死我。我急切地摇头,惨兮兮地看着母亲,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
⑨“翠姐翠姐!大黄猫!一只大黄猫叼走了肉!”莲姨在门外急切地叫起来。母亲急忙丢开我,低声说句“不许哭”,就打开门和莲姨一起去追大黄猫。母亲和莲姨没有追回那块肉——那块刚刚被母亲从邻家借来,并且当母亲做贼一般悄悄往窗台上放时还被我的恶作剧吓得要死的那块肉。
⑩这天的饭桌上虽然没有肉,但多放了香油的韭菜和白菜尤其香,我和弓子一人吃了三大碗饭。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母亲接过那块肉,看了看:“他莲姨,你这么帮我……”
莲姨他们走后,我见母亲看着那块肉直抹眼泪,就恨恨地说:“哼!大黄猫,下次让我碰上非打死不可……”“傻孩子,什么大黄猫?”母亲苦笑了笑,“大黄猫叼肉,哪有丢下的道理?哪有连一个牙印子都没在肉上留下的道理……”
十二岁的我,不懂母亲在说什么。
(文/张爱国)
(1)
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肉失而复得
(2)
①勾画第⑧段中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分析它们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并结合全文探究母亲有这种心理的原因。
两个角度 主要细节 母亲心理 原因
“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 A._________ B._________ D._________
只有“我”能感受到的 箍、捂住、拧、跳、砸、声音低却异常凶狠 C._________
②结合全文,关注第⑨段和第⑩段加点词“急切”“惊喜”,分析莲姨制造“大黄猫”假象的原因,并说说这个假象凸显了莲姨的什么性格特征。
(3)
这篇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________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你……”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____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耽dān。B.怅chàng。C.幌→晃。
2.【答案】C
【解析】C项有误,一声不吭: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不说。与后面“一个字也不说”语意重复。故选C。
3.【答案】C
【解析】 A.空空落落:形容心中没有着落,若有所失。使用正确。B.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使用正确。C.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与后面“一个字也不说”意思重复。D.唠唠叨叨:形容语言啰唆,絮叨不休。使用正确。
4.【答案】B
【解析】“唱出”不能与“光芒”搭配,可以排除A、C两项,“打开”不能与“心曲”搭配,可以排除D项。故选B。
5.【答案】B
【解析】A.书名号改为引号。C.去掉“等”。D.句末的句号应在引号内。
6.【答案】D
【解析】D.将“我”的感觉和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描写“我”的心理状态。
7.【答案】B
【解析】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中心;其次,理清思路;再次,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连读,语感检验。通读五个句子可知,语句讲述的是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⑤是总起句,放在第一位,排除A、C。①为总结性的句子,点明了怎样才能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故应放在最后,排除D。据此判断,选B。
8.【答案】A
【解析】B.搭配不当,“数量”不能与“提高”搭配。C.语意重复,“现行教育制度”已包含“高考制度”。D.成分残缺,缺少主语。
9.【答案】D
【解析】 A.“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这里校工收礼物说笑纳,不得体。B.“君子成人之美”指君子当促成他人之好事,这里指小岩给同桌抄作业,显然不得体。C.语境是西瓜滞销,促销广告中有“多食无益需谨慎”,不得体。
10.【答案】B
【解析】A.两个顿号应为逗号。C.分号应为逗号。D.第二个说后面的逗号应为冒号。
11.【答案】【小题1】A
【小题2】示例:每天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
【小题3】示例:您是一把雨伞为我遮风挡雨您是一缕阳光为我带来心灵的温暖
【解析】1. A.椿树,长寿之木,后借指父亲。B.“慈”指母亲。C、D中,萱草,指忘忧草;萱花,忘忧草所开的花,都借指母亲。因此A项不是描写母亲的对联。
2.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母亲曾为我们做的事情,仿照前面的句子进行仿写即可。
3. 仿照画线句的句式,注意描写对象是妈妈,要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2.【答案】【小题1】①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 ②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
【小题2】①A.亲切地喊“我”进屋,笑着关上门
B.不想让莲姨看出异样
C.发现肉丢后的着急与痛心
D.自家生活窘迫,又想热情地款待莲姨
②莲姨知道“我”家生活窘迫,不想给“我”家增加负担,所以才会制造“大黄猫”假象。从中可以看出莲姨的温暖体贴、善解人意。
【小题3】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以未成年人的视角诠释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虽然“十二岁的我”还不理解两人之间的感情,但两人美好的形象与真挚的情谊却跃然纸上,感人至深。
【解析】1. 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文章第①—④段写母亲邀请莲姨母子吃饭;第⑤—⑦段写母亲去邻居家借腊肉招待莲姨母子;第⑧⑨段写莲姨假称肉被大黄猫叼走;第⑩— 段写肉失而复得。
2.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①A.阅读第⑧段,从“我”和莲姨都能感受到的角度分析与母亲有关的主要细节,主要体现在母亲发现腊肉不见了怀疑是“我”拿走的,但她怕莲姨察觉,有意关上厨房门之前的细节部分:“母亲亲切地喊我进屋”“母亲笑着关上门”。B.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莲姨知道腊肉丢失,不想让莲姨看到自己打骂孩子,不想让莲姨知道“我”家生活窘迫。C.母亲对“我”又“箍”又“捂住我的嘴”,打“我”还不让发声,非常凶狠,是因为她发现借来的腊肉丢失,非常着急,她有意招待姐妹却突然要出丑,母亲对“我”在关键时刻不懂事、不理解体谅她的行为很痛心。D.母亲关门教训“我”的原因是她和莲姨姐妹情深,多少年都没有机会表达情意,此次遇到是真心诚意想热情招待姐妹的,但家里窘迫,借来的腊肉突然丢失,她不想让莲姨知道自己的难处。
②阅读第⑨段和第⑩段内容可知,莲姨温暖体贴、善解人意。她知道“我”家生活困难,多年来路过“我”家从不打扰;这次来到“我”家看到母亲单独把“我”关进厨房,察觉腊肉丢失,她不想让“我”母亲为难,故意假说大黄猫叼走腊肉,“在门外急切地叫”;“饭后,莲姨从后院上厕所回来,手里拿着一块肉,惊喜地对我母亲说:‘翠姐,这块肉被大黄猫丢在了后院,还差点把我踩滑倒了。’”她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帮助“我”家,维护了“我”母亲的自尊,可谓温暖体贴、善解人意。
3. 本题考查赏析叙事艺术。第一人称的作用通常有: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文本具体解答小说以“十二岁的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好处: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我”是事件的目击者和见证者,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母亲路遇莲姨母子,借腊肉招待他们的前前后后,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亲切真实;③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文中对家里生活窘迫但母亲却热情招待莲姨的不理解,自己想要让母亲出丑的心理活动都便于直接描写,这些心理活动侧面表现了母亲的热情真挚和莲姨的善良体贴。
13.【答案】(1)①能腌制腊肉、咸火腿;②善于侍弄菜园;③会做满满一桌菜;④雕刻的软木青蛙栩栩如生。
(2)(示例)“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写出了母亲独居山村的寂寞和冷清,交代了母亲希望儿孙们多住几日的理由,揭示了莉君对母亲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原因。
(3)①(示例)生动传神地突出了莉君愧疚、悔恨之情。
②(示例)大喜过望(喜形于色、幸灾乐祸……)
理由:母亲想儿孙们多住几天的愿望意外地实现了。
(4)(示例1)《人间亲情》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与母亲朝夕相处,增进感情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母亲对儿孙们的浓浓亲情,以及莉君对母亲的理解和爱。
(示例2)《人生感悟》栏目。
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莉君因疫情滞留娘家的故事,描述莉君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体谅到体谅的心路历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揭示了陪伴、换位思考可以消除亲人之间的隔膜,让亲情更融洽的道理。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及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题,抓住关键词“能干”;然后根据题意摘录相关信息,“能干”一词出现在文章第2段,可从第2段至最后一段找出母亲在日常劳作、雕刻手艺方面“能干”的表现;最后,整合信息,分条作答。
(2)本题考查分析插叙写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审题,注意“举出一例”“作用”等要求。其次要明确插叙写法的特点,并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例子。一般文中的插叙都会有时间词提示,如“往年春节”(第2段)、“父亲故去多年”(第4段)、“往年,回武汉前”(第6段)、“往年,母亲四处张罗”(第7段)。最后对插叙写法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的交代、补充和衬托。而以上的插叙例子,有交代往年莉君与母亲的矛盾的,有交代往年莉君不屑母亲张罗食物、坚持种菜的,有交代母亲多年孤独生活的,等等。因此要回答“写了什么”“交代了什么”等问题。另外,插叙也能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情感,如以上插叙例子,都写到了往年和如今莉君不同的想法和感悟,使莉君的人物形象更鲜明。
(3)①考查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揪扯”可从词语含义的角度入手分析,“揪扯”的原义是抓住并用力拉,这里指莉君因想到母亲要在春节期间为滞留老家的儿孙们张罗生活特别辛苦,自己却不理解母亲、抱怨老家条件差而感到揪心,这表现出莉君此时的心情是愧疚、悔恨的。
②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注意“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说明理由”等要求。然后分析母亲话语的含意及其心理。前文提到莉君因武汉封城要滞留老家表现出震惊和恍惚,但此时母亲却说“这下可好”“走不脱了”,都表现出母亲对儿孙们能多留在老家几天而感到开心。最后选取合适的形容神态或语气的词填空,注意要突出母亲的喜悦之情,并组织语言说明理由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首先要仔细审题。“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实质上是对文章的内容及主题进行归类;“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即通过概括内容和主题,说明归类的原因。其次要概括文章内容和主题。本文主要写了主人公莉君在武汉封城期间,与母亲在娘家相守50天的体验与感受。写出了两代人由产生隔阂到理解的过程,表现了亲情的可贵,应多陪伴亲人的主题。因此,《人间亲情》和《人生感悟》两个栏目比较合适。最后根据所分析的内容和主题,选择一个栏目,整合语言说明理由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