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高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7 08:0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2.做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用4个大信封,按照下表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卡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大信封 信封内装入卡片
黄Y 绿y 圆R 皱r
雄1 10 10 0 0
雌1 10 10 0 0
雄2 0 0 10 10
雌2 0 0 10 10
A.“雄1”中卡片的总数与“雌1”中卡片的总数可以不相等
B.分别从“雄1”和“雌1”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C.分别从“雄1”“"和“雌2”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模拟配子的随机结合
D.每次分别从4个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记录组合类型,重复20次,直到卡片取完
3.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
A.6~14厘米 B.6~16厘米 C.8~14厘米 D.8~16厘米
4.已知某作物晚熟(W)对早熟(w)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 传。含早熟基因的花粉有 50%的概率死亡,且纯合感病个体不能存活,现有一株纯合 晚熟抗病个体与一株早熟感病个体,杂交得 F1,取其中所有晚熟感病个体自交,所得 F2表现型比例为
A.6∶3∶2∶1 B.15∶5∶3∶1 C.16∶8∶2∶1 D.10∶5∶2∶1
5.在小鼠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体色的复等位基因(A1控制黄色、A2控制灰色和a控制黑色),A1对A2和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已知A1A1个体会在胚胎时期死亡。小鼠有短尾(D)和长尾(d)两种,且与体色独立遗传。若取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短尾鼠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亲代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1A2Dd、A1aDd
B.F1中的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
C.若F1中灰色短尾相互交配,子代中黑色鼠占1/4
D.若F1中灰色长尾相互交配,子代中不会出现黑色鼠
6.人类的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四个孩子,其中一个基因型正常,两个携带者,一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A.三女一男或全是女孩 B.三女一男或二女二男
C.三男一女或二男二女 D.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7.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灰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C.基因A在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灰色雌鸽所占的比例为1/4
8.人类的生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多胞胎现象,若要形成异卵四胞胎,在双亲体内至少有多少个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同时参与减数分裂( )
A.4个,1个 B.4个,2个 C.4个,4个 D.1个,4个
9.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给孙子的几率为 ( )
A.l/8 B.1/4 C.0 D.1/2
10.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
A.4∶1 B.2∶1 C.1∶2 D.1∶1
11.已知果蝇长翅和短翅、红眼和棕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某同学让一只雌性长翅红眼果蝇与一只雄性长翅棕眼果蝇杂交,发现子一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棕眼∶短翅红眼∶短翅棕眼=3∶3∶1∶1。由上述材料可知()
A.长翅为显性性状,但不能确定控制长翅的基因的位置
B.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长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红眼为隐性性状,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红眼性状的显隐性未知,控制红眼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XbXbY(色盲)的儿子,如果异常的原因是夫妇中的一方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一次差错之故,则这次差错( )
A.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B.一定发生在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C.一定发生在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D.一定发生在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13.家系图中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4.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显示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
B.C~H、I~M段可分别表示为一个细胞周期
C.A~I表示减数分裂
D.E~F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5.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4个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活体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C.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实验证明了烟草的遗传物质是RNA
D.摩尔根的果蝇伴性遗传实验证明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16.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Xb,Y,Y B.Xb,aY,Y
C.AXb,aY,Y D.AAaXb,Y,Y
17.图甲为XY型性别决定的家鼠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为某个细胞发生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的子细胞为精细胞
B.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于图乙中的EF时期
C.图乙中时期DE和时期HI染色体数量变化的原因相同
D.图甲中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等位基因分离
18.下列有关“探索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用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只有少量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实验材料的选择对科学的研究尤为重要,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瓜是一种含糖量很高的水果,西瓜汁是还原糖检测的良好材料
B.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其为闭花授粉植物,杂交过程无需套袋操作
C.选择洋葱根尖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是因其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选择T2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
2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所得菌落大部分表面光滑
B.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后所得子代噬菌体大部分都能检测到32P
C.大肠杆菌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均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
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21.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22.下图为甲病(B—b)和乙病(A—a)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Ⅱ—3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
B.Ⅲ—11的基因型为AAXBY或AaXBY
C.Ⅲ—10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AXb、aXB、aXb或AXB、AXb
D.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乙病但不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1/4
23.燕麦颖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F2中的黑颖有4种基因型
B.对F1中的黑颖测交,后代黄颖比例约占1/2
C.F2中的黄颖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D.控制燕麦颖色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24.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的核DNA分子数为卵细胞核DNA的4倍
B.细胞②中的染色单体a和b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
C.由精原细胞形成③的过程中会出现2个四分体,细胞④中无同源染色体
D.如果细胞③④是一个卵原细胞产生的,则细胞③一定是极体
25.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用B、b表示,图中Ⅱ1、Ⅲ3为该病患病男子,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b基因相较于B基因,其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C.若Ⅰ1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同Ⅲ3一样的小孩概率为1/4
D.若Ⅰ1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Ⅱ3、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26.下图1、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3中的4种电泳条带与上述4种基因一一对应(注:不考虑基因在XY同源区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Ⅱ7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I1和I2
B.图3中的条带1、2、3、4分别对应基因A、a、B、b
C.Ⅱ7、II9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
D.若I3和I4再生一个孩子,患两病概率为1/16
二、多选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得1分,错选不得分,全对得3分,共18分)
27.下图所示某生物的五个精细胞中,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组合有( )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⑤
28.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生物(不发生变异)自交后代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的概率为 1/8
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4
D.丁图细胞中含有的DNA数目是10个
29.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基因分别控制3对相对性状且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铜为1/16
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30.某植物叶片的形状有细长、圆宽和锯齿三种类型,且三种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含有aa基因的个体均表现为圆宽叶。现有两细长叶个体杂交,子代中圆宽∶锯齿∶细长的比例为4∶3∶9。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细长叶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
B.子代中雌、雄个体均有锯齿叶
C.子代锯齿叶个体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D.子代圆宽叶个体与子代锯齿叶个体杂交,后代不都是细长叶个体
31.下列对遗传学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物体不能显现出来的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双亲不一定是杂合子
C.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D.生物的相对性状都只有两种表现型
32.精子的头部几乎只保留了细胞核,部分细胞质变成了精子的颈部和尾部,其中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而尾部留在卵细胞外。据此分析,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被全部保留可为精子提供充足能量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糖被有关
C.精子、卵细胞为受精卵提供了相同数量的DNA
D.卵细胞为受精卵的早期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三、综合题(每空2分,共30分)
33.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条、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原因是 。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Ⅳ的基因组成是____。
(5)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填标号)阶段。
34.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致病基因为_____性基因,乙病的遗传方式 _____。
(2)若Ⅲ2与一正常女子婚配,则生一个男孩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
(3)若Ⅱ1与Ⅱ5均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5的基因型为_____。若Ⅲ2与Ⅲ5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乙病的典型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和 _____。
吹灭读书灯,满身都是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D
6.B 7.D 8.A 9.C 10.D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B 18.B 19.D 20.C
21.D 22.D 23.D 24.B 25.D 26.C
27.AD
28.AC
29.ABC
30.AD
31.BC
32.ABD
33.(1)A、B、D
(2) 8 2 ②
(3)③、⑥ 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4) ② aB
(5) ①
34.(1) 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2/3
(3) aaXBXB或aaXBXb 7/24 隔代遗传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