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5 22: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③、知道浮力的大小可以由F浮=G排、F浮=m排、F浮=ρ排gV排三个公式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①、在猜想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感受简单的推理方法。
②、经历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做到会操作、会记录、会分析、会论证。同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③、能应用公式F浮=G排、F浮=m排、F浮=ρ排gV排进行简单的计算、分析解决与之相关的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
①、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后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
②、学习科学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后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
③、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④、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物体浮力的基本原理。在八年级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数学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分析。但是,对于阿基米德原理的具体公式和应用场景,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和不理解的地方,需要通过教学来加强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分析
《阿基米德原理》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的第十章第二节,主要介绍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实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同时,教材也注重将物理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此外,教材还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总之,教材内容全面,实用性强,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景引入
播放阿基米德与王冠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阿基米德的灵感是什么?
〖师〗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
【提出问题】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回顾::①在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②在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进一步引导学生: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质量有关(m排=ρ液V排),再进一步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m排g=G排)。
活动二:通过实验探究浮力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提出问题:
1.你认为实验中要测量哪些数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演示,如图甲、乙、丙、丁)
2.下图是老师设计的实验步骤,你认为合理吗?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果不合理,如何调整?
3.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受到浮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
4.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要计算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要比较那两幅图的数据记录?
5.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你们认为实验中最终要比较的是什么?
6.仔细观察下图的实验过程,如果做完以上的全部实验过程,就此结束行吗?为什么?
(2)进行实验,分析总结: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相等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我们用塑料圆柱再一次做实验。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数学表达式:F浮=G排。
(3)进一步讨论阿基米德原理导出公式:
F浮=G排=m排g=ρ液V排g
活动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对应练习
活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1.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思维过程?
2.我们学会了那些学习方法?
3.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出现了那些困难、出现了那些错误?
4.我们学会那些物理知识和规律?
活动五: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习题)
五、板书设计
第2节 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的灵感
影响浮力的因素
2.浮力的大小
(1)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2)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m排g=ρ液gV排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探究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理的内涵,同时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学生通过讨论并在动手实验的基础上去验证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提出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的假设。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去验证这一假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并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