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三锋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4-16 09:34:34

文档简介

2022 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题,每小题 3 分,共 39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D D C D C A B
11 12 13
B C 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3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4 15
BCD BC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6.(7分)(1) AC (2分) (2) 相同 (1分)
(3) A (1分) (4) 1.5 (1分) (5) 5 (2分)
17.(7分)(1) A (1分)
(2) 不同 (1分) B (1分)
(3) 1:2 (2分) AD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8、19 题各 9 分,20 题 11 分,21 题 12 分,共 41 分。
解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答过程。)
18.(9分)【答案】(1) g GM ; (2)2 F
GMm
GM; (3)
R (R r)2
v
R h
【解】(1) (3分)地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则有:
G Mm2 mg ................................................................................................2分R
GM
得 g .....................................................................................................1分
R2
(2) (3分)卫星与地球球心间距为 R+h....................................................1分
F GMm据万有引力定律得: ..............................................................2分
(R r)2
(3) (3分)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则有:
GMm v 2
m ................................................................................................1分
r 2 r
轨道半径 r R h ......................................................................................1分
v GM得 .................................................................................................1分
R h
1
19.(9分)【答案】(1)1440J;(2)2s;(3)720J
【解】(1) (3分)重力做的功 WG=mgLcos53°......................................................2分
得 WG=1440J..............................................................................................................1分
(2)(4分)摩擦力 Ff mg cos ......................................................................1分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F f ma,得 a=2m/s2........................................1分
据位移公式得: L 1 at 2 ............................................................................................1分
2
解得滑至斜面底端所需时间 t=2s................................................................................1分
(3) (2分)据P W ..................................................................................................1分
t
得 P = 720J.....................................................................................................................1分
20.(11分)【答案】(1)10m/s;(2)8×103N;(3)6.75s
【解】(1) (3分)依题意由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则有:
2
k2mg m
vm ....................................................................................................................2分
R
得 vm 10m/ s .................................................................................................................1分
(2)(3 2 2分)据 vm 2ax得: a 2.5m/ s ....................................................................1分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 k1mg ma ...............................................................................1分
得 F=8×103N...........................................................................................................................1分
(3)(5 2分)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max k1mg ma1,得 a1 5m/ s ................................1分
2
t vm 10 s 2s x vm 10
2
匀加速阶段: 1 , 1 m 10m ......................................1分a1 5 2a1 2 5
x x 20 10
匀速阶段: t 12 s 1s .............................................................................1分vm 10
1 1
2 R 2 3 25
BC阶段: t 4 43 s 3.75s ........................................................1分vm 10
得 t 总=t1+t2+t3=6.75s...............................................................................................................1分
21.(12分)【答案】(1)F=0.75N;(2)h=0.05m;(3)xD=0.4m,xE=1m或 1.4m
v2
【解】(1)(3分)对 A点受力分析得: F mg m A ...................................................2分
L
得 F=0.75N............................................................................................................................1分
(2)(3分)从 A→B:vy=vA=1m/s.......................................................................................1分
2
v2
h y据 ....................................................................................................................................1分
2g
得 h=0.05m...................................................................................................................................1分
1
(3 2)(6分)从 C→D: h1 h2 gt1 ,得 t1=0.2s..................................................................1分2
则有 xD=vCt1=0.4m.......................................................................................................................1分
1
从 C→ 2落地: h1 gt2 ,t2 2
0.3s,
则有:落地 vy gt2 3m/ s, x vct2 0.6m .....................................................................1分
1
反弹后:在竖直方向上有 h3 vyt gt
2
,解得:t3=0.2s,t4=0.4s.....................................1分
2
当 t3=0.2s时, xE1 x vct3 0.6 2 0.2 1.0m ..............................................................1分
当 t4=0.4s, xE2 x vct4 0.6 2 0.4 1.4m ..................................................................1分
3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2 学年第二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物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 7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9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 力 B. 功 C. 线速度 D. 加速度
2.以下叙述中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哥白尼是“日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并且现代天文学证明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第谷经过多年的天文观测,发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
C.开普勒经过多年的理论计算,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D.牛顿力学在宏观、低速情况下适用
3. 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质点概念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方法
B.在理解瞬时速度时采用了极限思想
C. W对公式 P 采用了比值定义的方法
t
D.在“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俄乌战争是 2022年的头条新闻,其中俄罗斯使用了一款反辐射导弹打击敌方雷达,如图是分析导
弹工作时的轨迹示意图,其中弹头的速度 v与其所受合外力 F关系可能正确的是( )
A.图中 A点 B.图中 B点 C.图中 C点 D.图中 D点
第 4题图 第 5题图 第 6题图
5.在水平路面上骑摩托车的人遇到一个壕沟其尺寸如图所示。摩托车后轮离开地面后失去动力可以
视为平抛运动,摩托车后轮落到壕沟对面才算安全。则运动员跨过壕沟的初速度至少为( )
A.4 m/s B.5 m/s C.8 m/s D.10 m/s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1页(共 7 页)
6. 如图甲所示,修正带是通过两个齿轮的相互咬合进行工作的,其原理可简化为图乙所示。A、B
为轮边缘的点,C为 A盘上的一点,已知 2rC= rA,rC= rB。以下关于 A、B、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 v、
角速度ω大小、向心加速度 a大小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vA : vB : vc 1: 2 :1 B. A : B : c 2 : 2 :1
C. aA : aB : aC 2 : 4 :1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中运动员需要绕周长仅 111米的短道竞赛。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通过弯
道时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速度,将发生侧滑而摔离正常比赛路线。如图所示,圆弧虚线 Ob代表弯
道(即正常运动路线),Oa为运动员在 O点时的速度方向(研究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经过弯道时受到重力、支持力、向心力和摩擦力作用
B.发生侧滑是因为运动员受到的合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C.若在 O点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将沿着 Oa方向
D.若在 O点发生侧滑,则滑动的方向在 Oa右侧与 Ob之间
O 右 b

a
第 7题图 第 8题图 第 9题图 第 10题图
8.重庆云阳龙缸大秋千经过 1000多次的假人测试及 50次以上的真人体验于 2020年 7月 13日开放。
由四根秋千绳组成的秋千摆,其摆动半径约 100m。若有一质量为 50kg的体验者(含秋千踏板)荡
秋千,秋千运动到最低点时速度约为 30m/s,g取 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摆到最高点时,体验者的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B.在高速摆动的过程中,体验者受到的合力始终指向圆心
C.摆到最低点时,体验者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9m/s2
D.在最低点时,四根秋千绳对体验者(含秋千踏板)拉力的合力约为 450N
9. 2022 年 3 月 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演示了水油分离实验、太空
抛物等实验。空间站所在轨道距离地球表面高度约为 400公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站运行速度小于 7.9km/s
B.空间站的运行周期等于 24小时
C.在太空舱内水油不分层是因为它们不受地球引力
D.在太空舱内被抛出的“冰墩墩”相对太空舱做平抛运动
10.如图所示两颗质量相同的人造卫星 a、b绕地球运动。两卫星线速度大小分别记为 va、vb,周期记
为 Ta、Tb,向心加速度大小记为 aa、ab, 向心力大小记为 Fa、Fb。 若将两卫星运动视为匀速圆周
运动且轨道半径 raA. va11.在空间站中,宇航员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为缓解这种状态带来的不适,科学家设想建造一种环形
空间站,如图所示。圆环绕中心轴匀速旋转,宇航员站在旋转舱内的侧壁上可以受到与他站在地球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2页(共 7 页)
表面时同样大小的支持力。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圆环的半径为 r,宇航员可视为质
点。那么在宇航员体验“重力”的实验过程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处于平衡状态
B.宇航员绕其转轴转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g
C.旋转舱的半径越大,转动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D.宇航员质量越大,旋转舱的角速度就应越大
第 11题图 第 12题图 第 13题图
12.春季健身节中某校女生进行拉轮胎训练,如图所示。质量为 m的轮胎在与水平面成θ角的恒定拉
力 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 L。已知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
为 g,则以下关于轮胎受到的各力做功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做功为mgL B.支持力做功为mgL sin
C.拉力做功为 FL cos D.滑动摩擦力做功为 (mg F sin )L
13.如图所示,某同学利用爬楼梯进行体能训练,用了 100s的时间跑上 20m高的高处,则该同学在
该训练过程中登高的平均功率最接近的数值是( )
A. 10W B. 100W C. 1kW D. 10kW
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
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 3 分,漏选得 2 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4.下列关于书本插图表述正确的是( )
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海王星
A.甲:汽车在水平路面转弯时发生侧滑是因为离心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
B.乙:卡文迪什利用扭秤实验测引力常量时采用了放大法
C.丙:海王星的发现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D.丁:汽车上坡时采用低速档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牵引力
15.如图所示,乘坐游乐园的翻滚过山车时,质量为 m的人随车在竖直平面内旋
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在最低点时对座椅的压力等于 mg
B .人在最低点时对座椅的压力大于 mg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3页(共 7 页)
C .人在最高点时对座椅可能没有压力
D .人在最高点时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没有保险带人就会掉下来
非选择题部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6. (7分)在“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关于实验装置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 (多选)
A.安装斜槽时应使其末端切线水平
B.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会增大实验误差
C.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
D.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的位置尽可能靠近斜槽末端
甲 乙 丙
(2)如果小球每次从斜槽上不同位置静止释放,离开斜槽末端后落到同一水平卡槽上,那么小球每
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小张同学为研究平抛运动,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来确定平抛运动轨迹(即横档条卡住平抛小
球,用铅笔标注小球最高点),那么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的_▲___。
A.球的顶端 B.球心 C.球的底端
(4)如图丙所示,A、B、C是小球平抛轨迹在方格纸上的三个位置。已知方格纸每一小格长 L=5cm,
g取 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vo=__▲__ m/s。
(5)小方同学用数码相机拍摄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录像(每秒 25帧),他目测斜槽末端到挡板的竖
直高度大约为 0.2m,小方同学采用逐帧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那么他大约可以得到__▲__帧小球正
在空中运动的照片。
17.(7分)探究向心力大小 F与小球质量 m、角速度ω和半径 r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转动
手柄,可使变速塔轮、长槽和短槽随之匀速转动。皮带分别套在塔轮的圆盘上,可使两个槽内的小
球同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的挡板提供,同时小球对挡板的弹力使弹
簧测力套筒下降,从而露出套筒内的标尺,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格数之比即为两个小球所
受向心力的比值。已知小球在挡板 A、B、C处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为 1:2:1。
(1)演示器塔轮皮带可上下拨动,目的是为了改变两小球做圆周运动的_▲_。
A.角速度 B.质量 C.半径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4页(共 7 页)
(2)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F和角速度ω的关系时,应将皮带套在两塔轮半径 ▲ (填“不同”或“相
同”)的轮盘上, 并__▲__。
A.选用相同的铁球放在 A、B处
B.选用相同的铁球放在 A、C处
C.选用相同大小的铁球、铝球分别放在 A、B处
D.选用相同大小的铁球、铝球分别放在 A、C处
(3)当用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分别放在 B、C处,
左边塔轮与右边塔轮的半径之比为 2:1,则匀速转
动时发现左、右两边标尺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的等分
格数之比为__▲__。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果有_▲__。
A.在ω和 r一定的情况下, F与 m成正比
B.在 m和 r一定的情况下,F与ω成反比
C.在 m和ω一定的情况下, F与 r成反比
D.在 m和 r一定的情况下,F与ω2成正比
四、计算题(本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8、19 题各 9 分,20 题 11 分,21 题 12 分,共 41 分。解题时
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答过程。)
18. (9分)2022年 4月 30日我国首次实现运载火箭的“一站式”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
功地将 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已知引力常量为 G,地球的质量为 M、地球半径为 R,其中一颗质
量为 m的卫星在离地高度为 h的轨道上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求:
(1)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g;
(2)该卫星受到地球引力 F的大小;
(3)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环绕速度 v的大小。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5页(共 7 页)
19. (9分)某次发生意外情况的民航客机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自动生成一个由气囊构成的斜
面,机舱中的人沿该斜面滑行到地面。一个质量 m=60kg 的乘客在气囊上滑下时乘客与气囊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若气囊所构成的斜面长度 L=4m,倾角α=370,取 g=10m/s2,
sin370=0.6,cos370=0.8。求该乘客:
(1)从气囊上下滑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W;
(2)滑至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t;
(3)滑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P。
L
1
20. (11分)如图所示平直公路 AB的长度为 x=20m,BC为 圆弧形的水平弯道,其半径 R=25m。一
4
辆质量为 2×103kg的汽车从 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进入 BC段做保持速率不变的圆周运动。
为确保弯道行车安全,汽车过弯道时速度不宜过大。已知汽车在 AB段行驶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0.15
倍,在 BC段行驶时径向最大静摩擦力为车重的 0.4倍,取 g=10m/s2。要确保汽车进入弯道后不侧滑。
(1)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最大速度 vm;
(2)若汽车从 A到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汽车最大牵引力;
(3)若汽车在 AB段能提供的最大牵引力 Fmax=1.3×104N,AB段运动速度不大于第(1)小题的
最大速度 vm,求汽车由 A运动到 C的最短时间。(π取 3)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6页(共 7 页)
21.(12分)如图所示为某物理兴趣小组所设计的游戏装置示意图。质量 m=0.05kg的小钢珠(视为质
点)用长度 L=0.2m的轻绳拴着在竖直面内绕 O做圆周运动。钢珠运动到 A点时轻绳恰好断开,以 vA
= 1m/s的速度水平抛出,钢珠飞出后恰好从 B点无碰撞切入一倾角为θ=45°的斜面上,从 C处小圆
弧以 vC =2m/s 的速度水平抛出,已知抛出点距地面高为 h1=0.45m。若钢珠在第一次与地面碰撞前恰
好掠过高为 h2=0.25m 的挡板 D,经过一次碰撞又恰好掠过高为 h3=0.4m的挡板 E,最后打中位于 F
处的电灯开关(开关大小不计,可视为点)。若钢珠与地面发生弹性碰撞时,碰撞前后速度水平分量不
变,速度的竖直分量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g取 10m/s2。求:
(1)轻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
(2)A、B两点的竖直距离;
(3)挡板 D以及 E距抛出点 C可能的水平距离 xD、xE。
高一物理学科 试题 第 7页(共 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