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 六年级下册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4-17 09:1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节
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6.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了解了多种多样的动物,以及相貌各异的我们。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古生物,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古代生物多样性从哪里寻找线索呢?
远古时期地球上生活过很多的生物,这主要是通过化石来发现的。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借助地层中的化石,科学家们一点点复原出各种生物的样貌、它们当年的生活环境,研究生物是怎样变化的,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资料
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植物的样子,可以推测出古代动植物生活的年代及其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可以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历程,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
很多古生物都灭绝了,但是通过化石,我们依然能发现它们与现代生物的相似之处。
还有一些古生物,如银杏、蟑螂、大熊猫等一直生活至今,形态身体特征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被称为活化石。
探索一 根据化石推断与它相似的动物。
收集恐龙化石的资料,以一种恐龙为例,说说它与现在的哪种动物相似。
恐龙是出现于2亿4500万年前,灭绝于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6000万年之久,恐龙家族极为庞大且呈现出多样性。
它们的形态不同:有的身体硕大,有的身体相对较小;有的身上长有鳞甲,有的长有角或头冠。
它们的食性不同:有的是肉食性,有的是草食性,有的是杂食性。
它们的运动方式不同:有些以双足行走,有些以四足行走,还有些可以在双足和四足间自由转换。
(1)霸王龙。
生活在距今约6850万至6500万年前,化石主要发现于北美洲。霸王龙亦称“暴龙”,牙齿锐利,前肢短小,后肢粗壮,体长约12-15米,重约6-8吨。霸王龙的化石,身材庞大,与现代的马、巨大的鸟类相似。
(2)三角龙。
生活在距今约6800万至6500万年前,化石主要发现于北美洲。三角龙看上去就像一头犀牛,重约10吨。它的鼻子上长有一只短角,额头上长有两只长角。三角龙以植物为食,它的牙齿像“剪刀”样,可以把植物“剪下来切碎”。三角龙的化石,它的头部长有两只角,比较像现代的犀牛。
(3)似鸡龙。
生活在距今约7000万至6500万年前,化石发现于蒙古。似鸡龙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鸟类恐龙。似鸡龙有着长长的腿骨,大腿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能够迅速地奔跑。似鸡龙的化石,嘴巴较长,牙齿不明显,比较像现代的鸡、鸵鸟。
探索二:根据猛犸象化石,推断它和现在的大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猛犸象夏季以草类为食,冬季以树皮为食,生活在高寒地带的草原和丘陵地区。
猛犸象身高体壮,有粗壮的腿,头特别大,无下门齿,上门齿很长,向上、向外卷曲。一头成年的猛犸象,身长达5米,身高约3米,门齿长约1.5米,体重可达6-8吨。
猛犸象身上披着黑色的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大约公元前258万年至公元前1.1万年,它们生活在亚欧大陆北部。
对比猛犸象与现代亚洲象
相似 不同 生活环境
猛犸象
现代
亚洲象
身长5米。
身高3米。
食草,哺乳动物。
身长5~6米。
身高2.1~3.6米。
食草,哺乳动物。
1.体重6~8吨。
2.极厚的脂肪层,3.身披浓密的毛发。4.门齿1.5米,卷曲程度较大。
寒冷地区
1.体重3~5吨。
2.身披稀疏短毛,3..门齿1米多。
温暖地区
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比一比,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你发现了什么?
亲缘关系
探索三:观察古生物化石,推测一下他们可能是什么。
菊石
恐龙蛋
蕨类植物
三叶虫
鱼类
鸟类
蜻蜓化石
松脂化石中的蝶
菊石化石,是一群已经灭绝的海洋生物总称,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类似菊花的线纹而得名。
三叶虫化石,古时称作燕子石,也叫蝙蝠石。三叶虫,属古生节肢动物,属三叶虫纲,生于海底,其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从一厘米至一米不等,生于5.7亿年前,至4.5亿年左右最盛,消亡于2.52亿年前。
恐龙蛋化石,是非常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早于1859年在法国南部的地层中发现。据研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多种形状。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大的直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有点线饰纹。
鱼化石,鱼的尸体经过亿万年的变动,鱼尸体上面和下面的泥砂变成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鱼的尸体,也变成化石。
还有一种解释,由于剧烈的地壳活动引发地震、火山、海啸等自然灾害,使得海洋鱼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大量的泥沙或火山灰包围,经过高温高压,泥沙板结石化成岩石或火山岩冷却石化成岩石。
蕨类植物化石,蕨类植物是最早的陆地植物。其化石大量存在于地层中。其中许多是与现存蕨类有关联的原始类型,作为标准化石具有重要的意义。
鸟化石,是各种鸟类化石的统称。中国鸟化石的发现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在辽宁西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表明中华龙鸟为小型兽脚类恐龙,为鸟类真正始祖,有力地支持了鸟类系由小型兽脚类恐龙演化而来的学说。
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生物的有机质被分解,遗体、遗物的坚硬部分和痕迹被沉积物包裹,并被矿物化。由于地壳运动,已经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随着岩石的侵蚀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来。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史前生物都能够形成化石。化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后期的保存都需要特殊的条件。
研讨一: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
通过化石,我们认识了很多古生物,了解到古代生物是多种多样的,有霸王龙、三角龙、猛犸象、菊石、三叶虫、鱼类、蕨类植物等。
研讨二: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
化石可以用于推测远古时期生物的样子及其生活的环境;可以研究生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根据它们所在的地层推测它门生活的年代及当时的环境等。
拓展: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步骤: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的叶、鱼骨或者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